《綜藝報》:《封神三部曲》從官宣到第一部上映,已過去9年多,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
烏爾善:9年時間,一部分原因是工作量太大。電影屬于神話史詩類型,有幻想、戰爭等元素,制作上很復雜,還要面對創作的難度。在劇作層面,三部曲要講述一個完整故事,每部電影還需獨立成篇,并且符合神話史詩所探討的核心主題,即英雄成長、時代變革、善惡斗爭。《封神演義》原著里這部分是比較模糊的,它偏向宿命論的觀點,一切都是《封神榜》已經寫定的。這跟現代價值觀有沖突,所以需要重新提煉主題和核心人物,重新整理故事線,并裝進三部曲的故事結構里。
三部連拍會導致前期籌備時間較長。電影自2014年6月開始劇本策劃,2018年8月開機,拍攝歷時18個月。2020年1月殺青后,團隊陸續完成視效制作、音樂制作,至2023年6月拿到公映許可證。封神故事橫跨中華民族3000年歷史,一部電影花9年多時間,我覺得很值得。
《綜藝報》:《封神三部曲》后兩部目前處于哪個制作階段?
烏爾善:已經拍完、剪完,目前還未做視效。后續會有更多角色加入,視效難度會升級。接下來,團隊會集中力量制作第二部后期視效,計劃2024年、2025年每年暑期檔上映一部。《封神第一部》講殷壽暴虐無道,西伯侯之子姬發覺醒;《封神第二部》講殷商大兵壓境,姬發保衛西岐家園;《封神第三部》講武王伐紂,人仙妖大戰,封神天下。
《綜藝報》:為何選擇三部連拍?
烏爾善:其實最初也猶豫過是否三部連拍。團隊拜訪了《指環王》三部曲的制片人巴里·M·奧斯本,邀請他擔任制作顧問。他建議,三部連拍是制片成本最合算的方式。一是演員集中,年齡變化不大,表演更專注;二是團隊配合默契;三是制作層面避免重復工作,大概能節約20%成本。
《綜藝報》:如何評價目前國產電影工業化水平?
烏爾善:我們一直在進步,但需要客觀評估發展階段。電影工業化包括三個層面:創作層面、制作管理層面和電影科技工業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積累。國產電影已經產生了越來越多高工業化影片,培養了許多核心人才,將經驗方法引入不同劇組。在視效方面,通過與國際伙伴合作,我們逐漸掌握了經驗和技術能力。但技術發展是全球性的,也是日新月異的,所以需要更加開放。只要能幫助我們講好中國故事,都可以參與到電影創作中來。我們可以通過項目的不斷積累,讓更多經驗和成果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資源。
《綜藝報》:《封神三部曲》投資巨大,作為導演如何面對壓力?
烏爾善:9年多了,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求問心無愧,其他的就交給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