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茜
從詩人李白、高適的精彩人生,到絕美的唐詩名句;從長安城的繁華盛景,到江南月夜的詩情畫意,再到邊城戰場的金戈鐵馬,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展現了一幅遼闊壯美的大唐史詩畫卷,目前豆瓣評分已從8.0上漲至8.2。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7月20日,該片總票房突破9億元。
近日,該片導演謝君偉、鄒靖接受《綜藝報》采訪,暢聊影片制作幕后故事。“動畫是對現實世界的提煉和概括,這點和詩詞很像。《長安三萬里》希望用動畫形式挖掘中華文化無盡寶藏,在厚重歷史中講述個體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導演鄒靖談及創作初衷時如是說。
遵循史料 合理想象
高適回憶與李白一生往事
《長安三萬里》以唐代歷史為背景,從邊塞詩人高適的視角出發,講述他與李白之間跨越數十載的動人情誼,展現在波瀾壯闊的大唐盛景下,高適、李白、杜甫等青史留名的文人追逐理想、實現人生抱負的故事。片中還出現了“詩佛”王維,“飲中八仙歌”中的賀知章、張旭、李琎、崔宗之,邊塞詩人王昌齡、岑參,李白好友岑夫子、丹丘生,唐朝名將哥舒翰、郭子儀,以及玉真公主等歷史人物的身影。
該片是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提及“新文化”系列,創作團隊首先想到的是自由包容的唐代與飄逸浪漫的唐詩。“我的孩子有本書叫《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首》,當他背‘春眠不覺曉時,我很自然就接上‘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那個瞬間,兩代人建立情感連接,這就是文化的傳遞。這部影片讓我有機會把李白、高適、王維等大唐詩人的故事展示給下一代,對我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導演謝君偉表示。
片名《長安三萬里》源于明代陳子龍的詩“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吹斷磧西頭”,同時體現了電影主題——“長安”代表高適、李白等詩人心中的“理想之地”,“三萬里”是他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在創作團隊看來,李白是天才、是“謫仙人”,高適的奮斗歷程則更貼近于普通人。主創希望通過高適的視角,讓觀眾更有代入感。
在遵循歷史脈絡前提下,影片對歷史空白與爭議展開合理想象。據記載,歷史上李白和高適相識于40歲后,片中兩人青年時已相識。這一設計源自杜甫寫過“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描述李白、高適、杜甫三人同游場景。主創團隊在考察時發現,李白和高適在相似年紀去過同一地域,因此推測兩人可能年少時就認識。此外,影片前半段之所以將高適設定成從小識字困難、口吃的形象,是因為歷史對少年高適的記載較少,主創表示,高適大器晚成,年輕時也許遇到了不少困難。
15版李白 25版高適
設計人物不同年齡狀態的形象
《長安三萬里》塑造了兩位截然不同的詩人形象:青年李白意氣風發,無論是與高適策馬奔騰,還是與眾友斗酒詩百篇,都盡顯豪邁灑脫的“詩仙”風范,中老年李白仕途不順,但就算在人生低谷,詩作依舊大氣磅礴;高適文能寫詩、武能殺敵,他前半生報國無門,但最終官至劍南節度使,成為唐代詩人中功業最卓著者。
影片視覺形象設計以“唐風、詩意、壯美、考究”為理念,人物建模參考唐代壁畫等作品中的人物比例和造型,追求唐俑質感。片中,經歷世間浮沉的中年李白更貼近觀眾所熟悉的形象,主創團隊希望展現青年李白的瀟灑不羈,因此為他設計了偏劍客的散發形象。
由于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不同年齡段的形象,主創團隊為李白、高適分別設計了15種、25種角色形象。以高適為例,電影展現他從8歲到60歲的人生經歷,青年高適的形象貼近他耿直內斂的性格,中年高適添了幾分堅毅,成為節度使的老年高適則威嚴十足。人物設計的不同版本中,服飾、外形、皮膚紋理甚至坐騎都不一樣。
《長安三萬里》將李白中晚年仕途不順,在出世與入世間的掙扎表現得十分到位。謝君偉介紹,影片展示世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從李白、高適身上可以看到,變化一直都在,焦慮一直都有,但他們堅持自己想做的。電影傳達了‘不論外界怎么變,堅持你所追求的的人生態度。”鄒靖表示,電影試圖觸碰一些人類亙古的主題,即理想與現實的關系。“關于‘變與不變的主題,變的是時代洪流,不變的是我們立于天地間,傲然的內心。”
浪漫再現《將進酒》“詩中世界”
繁花似錦的長安城、秀逸柔美的揚州、燈火盈門的黃鶴樓、雄渾大氣的潼關……《長安三萬里》以動畫形式展現大唐壯美風光。謝君偉透露,影片籌備階段,主創團隊不僅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觀摩長安城復原圖,還前往松潘、潼關等多地采風,拜訪專家學者、查閱大量有關唐代文化的書籍。
基于歷史考據,電影展示了唐代服飾、禮儀及社會生活的諸多細節。片中,李白、崔顥等詩人在黃鶴樓的詩板上題詩,出自真實歷史;高適拿著拜帖去長安城謀生,拜帖樣式也源自參考文獻;電影還根據相關紀錄片,還原了唐代文人之間的酒籌游戲。此外,玉真公主的飾品,各式人物服飾布料的圖案、質感、顏色均參考了出土文物。
在呈現唐代詩人風采和人文風貌的同時,影片還巧妙地將唐詩融入故事情節和人物對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撫長劍,一揚眉”……片中先后出現了40余首唐詩。
全片制作難度最高的一場戲是將李白名篇《將進酒》視覺化。這首詩情感豐富,交織著李白的失意與壯志,悲憤與豪邁。制作團隊決定以超現實的表現方法呈現“詩中世界”,在激昂的詩句中,李白等人駕鶴而起,直上云霄,如入仙境。謝君偉透露,“項目從2020年構思到2023年6月完成,制作周期共三年,其中,《將進酒》制作時間跨度接近兩年。從故事板、設計、動畫表演到特效、配音,這場戲每個環節都很難,僅‘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就嘗試了很多版本。希望很多年后,大家提起這首詩,不只有名家解讀、戲劇演繹,還會想到有一群人用動畫呈現了這些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