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
開發新戲,探索表演的新境界,正是戲劇繁榮的鐵律,類型劇的建設當然也囊括其中
誰都想不到,2023年的電視劇觀眾和媒體人,遭遇了“幸福的煩惱”——上半年的熱播劇集水準普遍都高,品評優劣這么簡單的事,一下子變得有些難了。這也讓后面源源而來的接檔劇顯得頗有些進退維谷。尤其是“涉案/懸疑類”,之前一部《狂飆》已經觸及了熱播劇的摸高天花板,沒想到更帶文藝味的《漫長的季節》竟能后來居上,大有沖擊東亞劇集年度王者和近二十年最佳懸疑劇的氣勢,后來的同類劇即便再志向遠大,也只能望之興嘆了。
類型劇這個領域,一般某劇大熱之后,同類劇難免會遇冷。一來不同作品,品質高下有別;二來亢奮過度以后,觀眾多少也會審美疲勞。這時候,同類型劇集下的“超越”“突破”,多數便只能暫存于大家的愿景。真正的驚喜,往往來自于其他類型劇集“旁逸斜出”式的成功,既而讓人們注意到——還有其他的類型,還有其他的“風景”。
郭靖宇、巨興茂監制,肖燕、戴向宇、岳麗娜等主演的傳奇年代戲《南洋女兒情》就屬于這一類意外的“風景”。近些年,熱播劇除了扎堆兒古裝,就是聚焦當代生活,郭氏團隊一上場,一下子把大家帶到稍顯陌生的“南洋”,新的導演、新的年輕演員陣容、鮮亮的裝束與風俗,加上恒久不變的愛欲情仇,這一切已足夠讓大家沉浸其中。
說《南洋女兒情》是“小驚喜”,是因為它并非內地首部東南亞背景的年代戲,與之前頗受好評的《小娘惹》(翻拍自同名新加坡劇集,同樣出自郭靖宇團隊)相近,兩部戲都取材于華人(或他們的移民后代)在東南亞謀生的歷史,裝束有些像民國戲和老港劇,但風俗刻畫又帶著異國元素,與觀眾熟悉的前兩者頗為不同。
《南洋女兒情》一開篇,影像上的鮮艷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只是鏡頭,人物造型、道具、服裝等,都給人以新鮮感。看戲看戲,除了劇情和表演,新鮮感其實也一直是觀眾所注重的。伴隨著近些年熒屏日趨繁榮,類型劇豐富所導致的“新鮮感銳減”,一直是整個電視劇行業面臨的挑戰。怎么擺脫這一審美困局?影像拍攝技術提升是一方面;借助新奇題材,為觀眾營造不同于以往的情境,是另一方面。郭靖宇團隊把創作的視野擴展到近代歷史上的“華人闖南洋”時期,無疑給后者又添加了成功個案。
華人謀生的艱辛史,幾十年來一直是頗能引起觀眾共情的年代劇題材,早在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廣播局拍攝的《霧鎖南洋》在內地熱播,其聲勢不下于港臺劇,后來,原創版和翻拍版《小娘惹》,以及《南洋女兒情》可以說都是這一母題的延續。其實,無論是越南、泰國、柬埔寨,還是印尼、馬來西亞,甚至再遠到北美、南美、非洲……凡有華僑、華人辛苦創業的地方,多少都會有一些百轉愁腸和可歌可泣的原型故事,把它們進行提煉、創作,再結合所在地區的風光和風俗拍下來,未嘗不是一條嶄新的內地電視劇“大片”之路。
《南洋女兒情》《小娘惹》這類傳奇年代劇還有一個貢獻,就是能為熒屏推出一批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熱播劇集審美的演員。比如,肖燕這個類型的實力年輕演員,他們有著出演年代劇的外形和氣質優勢,兼具傳統美和那個年代特有的純凈,在同齡演員中屬于寶藏型人才,如果只演當下背景的時裝劇或是古裝奇情劇,實在是有些浪費天賦。同樣,像岳麗娜這樣的資深明星,本來就有著不遜色于劉敏濤、秦海璐這些一線演技明星的才華,如果沒有新劇型的開發,觀眾對其精湛演技的認知,不知又要推遲多久。戲和演員,從來都是相互成就的,而開發新戲,探索表演的新境界,正是戲劇繁榮的鐵律,類型劇的建設當然也囊括其中。
一部劇集,從主題到拍攝效果,“小驚喜”多一點,整部戲的面貌自然就會不一樣。一個類型、整個行業,“小驚喜”層出不窮,觀眾們的審美疲勞就會相對少些,影視創作也會變得更加專、精。過去大家看電視劇,片尾演職人員名單,也就稀稀拉拉若干行。現在劇集片尾的名單,人名排得密密麻麻。讓人不由得感嘆:現在看電視劇,果然是在看大戲了!一部戲,原來有這么多人參與!支撐這樣龐大的制作工業走下去,靠什么呢?靠形形色色的“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