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芳 王雪峰
張家口市橋東區東風小學以學生的長效發展為目標,圍繞“一主雙翼”主題研究,致力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扎實做好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主”指教學主要內容,就是解讀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能夠抓住教學主線、教學重點、教學規律等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學習,以達到節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翼”是翅膀的意思。一“翼”是指合作學習。學校以“建立學生合作學習新機制”為課題,開展專項研究,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自我成長,實踐中我們建立了尊重學生、適合學生的組織架構,明確了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形成了操作性強的運行與評價機制。
另一“翼”是項目化學習。在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實踐活動中,我們變“獨奏”為“交響”,按年級階段研究各學科教材內容,每周以一個主學科學習任務為切入點,其它學科配合安排相關內容的學習任務,協同發展,通過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我校積極探索常態課教學有效路徑。
1.通過全員推進問診課,發現教師日常教學中的閃光點以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組織同學段、同學科教師觀課、議課,在總結反思中逐步落實“一主雙翼”主題研究思想:以課堂教學為主,建立不同學科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合作學習組織、運行、評價的新機制為“翼”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以項目化活動引領設計為“翼”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多元認知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2.通過骨干教師觀摩課,展示優質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主雙翼”主題思想的落實?;顒又?學校各學科骨干教師充分發揮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尤其是在合作學習突破教學重難點上,既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又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這樣以教引教,以教促教,以授課推動授課。
3.通過青年教師成長課,實現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每個學科分別選派1~2 名青年教師為主講,開展“一課三磨”活動,其他青年教師全程參與,解決青年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提高青年教師駕馭課堂能力。
1.團隊建設,成長共贏。在教師成長上,我校建立了“1+2+x”的團隊互助式培養模式。學校的教研組長與備課組長分別擔任本學科一個團隊導師,然后由兩名青年骨干作為助理,若干名新上崗、新調入以及志愿者教師為成員組成一個小團隊,形成一種階梯式培養模式。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必須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值得尊敬的專業楷模。在思想上,培養青年教師的職業觀念,道德修養;在教學上,指導團隊成員備課、講課、作業、輔導、訂教學計劃;在心理上,指導他們勇于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努力將自己所帶領的二梯隊、三梯隊教師打造成一個高質量的學科團隊。
2.成長規劃,自我發展。我們結合不同層次教師成長需求,提出了“用十年堅守報答自己”的職業成長規劃。首先確立一個十年目標,專注所任教的學科,用至少十年的堅守來定位、研究、踐行自己的職業成長道路,再分解到五年、三年、兩年、一年,然后再制訂具體的計劃,努力成為一名有格局、有境界的卓越教師。
同時,學校大膽啟用青年教師擔任備課組長,一方面是給積極工作、主動學習、善于思考的青年教師創造機會,為他們專業成長搭建平臺;另一方面,通過提要求、壓擔子,激發青年教師主動成長的原動力。
1.實踐“橋東新課堂”。在探尋“新”課堂的實踐中,我們深入挖掘東風小學的歷史文化與區域優勢,通過真實環境進行“愛國情懷”主題單元學習,以任務為導向,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成長。
2.推動“新復式教學”。在區域“以課堂建設為中心,以提高鄉村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教學研究中,作為一所主城區學校,積極幫助手拉手學校探索不同年級學生“同靜同動”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復式聯動課堂”“雙師同步課堂”“學科融合課堂”,通過混齡搭配的學生課堂實踐,在合作學習中,在不斷交流探究中,實現了不同學段學生在同一個課堂的成長提升,同時為區域“新復式課堂”教學研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案例。
3.落實學業評價改革。圍繞“基礎扎實,個性飛揚”的育人目標,我們構建“夯基勵能”評價體系,即單元知識小結與階段總結保底、融合性評價與展示季安排提升、學科單項競賽與德育活動勵能、評價手冊與蒲園英才評選觸媒。在更加多元、豐富的評價活動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追求卓越,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