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 一 )
沒有大家,何來小家;沒有國泰,哪有民安。
北京,奧運塔、CBD中心區等地標性建筑持續播放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燈光秀;廣東,“國家安全大篷車”移動展覽在鄉鎮進行巡展,把國家安全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山東,全國首艘“國安”號主題游船啟航儀式在威海舉行,提供沉浸式國家安全教育;湖南,益陽市桃江縣七中各班級召開主題班會,學習掌握如何維護國家安全……
今年4月15日,是第八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各單位紛紛舉辦形式多樣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實現了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人民群眾國家安全意識顯著增強,全社會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今日中國,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哪個國家能夠做到。糧食和能源兩個“飯碗”端得更牢了,神州大地上“綠色地圖”串聯成畫,數字世界里億萬人民安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祖國各地一派欣欣向榮、安樂祥和的景象。
今日中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響亮,“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告白暖人,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故事層出不窮,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活躍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廣大黨員干部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斗,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新時代新征程,國家安全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從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部署,提出“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統籌發展和安全能力,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的重要要求。
先進的思想總是與非凡的事業彼此輝映。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指引,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堅強安全保障。星辰大海,征途如虹,這就是中國潛能!
積力之所舉,眾智之所為。國家安全沒有局外人,我們每個人既是國家安全的共享者,也是國家安全的共建者。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必將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
( 二 )
越是壯闊的征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大黨,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和凝聚起來,一次次跨過急流險灘,一次次戰勝困難危機,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之前,我們面對的形勢是,國家安全領域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國家安全受到嚴峻挑戰。猶記得,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國家安全領域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由此拉開帷幕。
從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到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從推出《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到出臺《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更加有力;
頒布實施國家安全法,加速構建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反外國制裁法等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建立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和應急管理機制,把國家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切實打好捍衛政治安全主動仗,穩妥防范化解經濟安全風險,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我們經受住了各方面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為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社會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證。
多少原創性思想,多少關鍵性抉擇,多少戰略性舉措,多少變革性實踐,多少突破性進展,多少標志性成果,無可辯駁地證明:“兩個確立”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涵養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準政治方向,發揮制度優勢,推動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黨中央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統籌協調,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推動各級黨委(黨組)把國家安全責任制落到實處。
前進道路上,必須認真學習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大意義、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升駕馭紛繁復雜國家安全形勢的本領,提高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
前進道路上,必須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 三 )
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
前不久,國家安全機關在遼寧大連海域成功偵破一起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偷錄我國海空軍事影像,竊取我國潮汐、海流等國家機密數據的案件。在上海,國家安全機關會同相關部門,對國內咨詢行業龍頭企業凱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公開執法。
近年來,類似這樣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在我國海洋、生物、網絡、意識形態等領域時有發生,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警示著我國國家安全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涵養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必須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不斷增強對新型安全風險的防范化解和處置能力,通過促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來構建新安全格局。
這是適應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需要。古人講,“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規律,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統籌,立足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來謀劃,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不斷開創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這是破解國家安全面臨的新課題的需要。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當前階段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充分認識安全需求的增長與國家安全能力、意識相對滯后的矛盾,充分認識生物、生態、網絡、數據等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不斷補足安全短板。
這是回應人民對國家安全的新期待的需要。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人民對國家安全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平安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生命財產安全擴展到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標準要求更新更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也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目的所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決定了必須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靜觀前塵往事,一個哲理更為深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從英國殖民者因為輸華鴉片受阻而發動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攻陷并洗劫清政府首都,再到日本軍國主義企圖亡我中華發動全面侵華,中華民族一次次瀕臨亡國滅種的境地。慘痛教訓表明,失去國家安全保障,中華民族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即便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牢牢掌握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動,才能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滯緩或打斷。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詩云:“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逆境中可能蘊藏著機遇和挑戰,“平流”中可能潛伏著險礁和危機。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把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
( 四 )
大浪淘沙,真金方顯。滄海橫流,英雄挺立。
肇始于2019年年末的新冠疫情,就像一場大考,有力檢驗了我國安全治理的韌性和優勢,有力檢驗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堅定立場。
從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一方有疫情,八方來支援;一聲令下,黨員和軍隊就沖到防疫第一線;按下暫停鍵,無論工廠還是學校都可以積極配合防疫需要。面對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清的新型病毒,“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迅速集結,“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響亮。
三年抗疫,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構筑起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筑就了抵御病毒的“鋼鐵長城”,頂住了一波又一波沖擊,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而這正是我國國家安全體系高效運轉的一個生動寫照、黨帶領人民群眾迎接挑戰、同心攻堅克難的一個縮影。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這樣的場景,我們在九八抗洪時見過,在抗擊非典時見過,在汶川抗震救災時見過。從中央到基層領導有力、權威高效的治理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治理保障。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
從持續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到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從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到有序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無不有力說明:只有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著力構建大平安工作格局,才能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只有堅持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國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徑,才能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
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國家安全體系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北京“朝陽群眾”,天津“小巷管家”,浙江諸暨“紅楓義警”……把一個個個體團結凝聚起來,把人心底深處的愛黨報國能量激發出來,靠的是完善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國家安全體系。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力量建強、法治保障,厚植維護國家安全的社會根基。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震中龍門鄉99%以上房屋垮塌,受災人口152萬。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對抗震搶險作出重要指示,隨后又親赴蘆山縣,實地指導抗震救災工作時強調:“要引導各級黨組織強化整體功能,教育黨員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自覺改進作風,做到哪里危險多、哪里困難大、哪里有群眾需要,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哪里就有共產黨人的奮斗。”
逆境中奮進、大災后崛起、重建中跨越,十年時間里,蘆山以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變恢復重建為發展再建,實現了“災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家園變果園”的目標。在這么大的災難面前,能有這樣好的災后重建局面,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領導,如果沒有干群緊密團結、眾志成城,是根本做不到的。既充分發揮專門機關的職能作用,又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共筑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固防線,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所具有特點和優勢的重要體現。
( 五 )
“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宏大工程、壯闊基業、雄健組織,無不肇始自最基礎的元素。
漫步北京豐臺花園,廣場與草坪交界處,“總體國家安全觀主題公園”的立體字十分醒目。如今,這里已成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市民在游園中,增強了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深入人心。
億萬人民群眾,是國家安全的信心之源、力量之源。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權益,始終把人民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今天,“12339”作為一個熱線號碼,在許多地方都被標識在醒目位置。一旦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況,及時通過撥打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12339等途徑進行舉報,正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守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維護國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無論是與各種敵對勢力作斗爭,還是處理突發事件、抗擊自然災害;無論是抵御防范外來威脅,還是處理內部的各種矛盾,人民群眾都是我們贏得勝利的根本力量、根本底氣所在。
強化恪盡職守的職責擔當。從喀喇昆侖雪線之上到碧波南海千里海疆,從無遠弗屆的網絡空間到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國家安全并不虛無縹緲,而是存在于每一個具體工作、具體事項中。從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到山東淄博八大局燒烤攤,無數人立足本職工作,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共同守護萬家燈火安樂祥和。讓我們扛起責任,攜手同心,踔厲奮發,爭當國家安全的“捍衛者”“倡導者”“力行者”,用涓涓細流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磅礴力量,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厚植家國情懷的精神支撐。實現民族復興,精神支撐是比物質保障更為強大的力量源泉。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倆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幾十年如一日續寫著從父輩開始的“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邊故事。“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守衛開山島32年,“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充分詮釋出許黨報國的心中大愛。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愛我中國、圓夢復興的華夏兒女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必能筑起一道守護國家安全的新時代長城。
創新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如何、責任擔當是否有力,關乎國家安全治理的最終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強化人民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是國家安全工作的固本之策和長久之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首次制定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首次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這些創新舉措,推動人民群眾國家安全意識顯著增強。下一步,我們必須繼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方式方法創新,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使人民群眾愈發深切地感受到國家安全就在身邊,齊心協力為構建大安全格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 六 )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
山東威海劉公島,120多年前,號稱亞洲第一的大清北洋水師覆沒于周圍海域。甲午國殤的錐心之痛,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道心靈傷疤。“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1925年3月,面對山東威海和劉公島被列強占領的現實,聞一多先生以悲痛的筆調寫下詩篇《七子之歌·威海衛》。
也是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在黨的領導下,歷史書寫出新篇章,涌現出了以獻身國家安全事業的“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楷模。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劉公島考察時作出“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的重要指示,發出“中國人要發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的重要號召。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如今,“總體國家安全觀劉公島教育培訓基地”已累計接待參觀培訓210萬人次。這座“中華民族警醒之島”,激勵人們汲取歷史教訓、秉承先輩遺志、矢志復興圖強。
如今,中華民族穿越歷史的百年風云,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牢固樹立和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激揚守護國家安全的民魂民智民力,勇于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必將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筑牢堅強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