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2023-07-29 15:21:47張同功孟瀾濤

張同功 孟瀾濤

[摘 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產出的主陣地,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能夠促進高等教育的產出,通過人才和智力輸送促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和中介效應模型,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可以研究我國不同地區高等教育投入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但存在地區的異質性,東部地區促進作用高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促進作用則不明顯;高等教育投入可借助科技創新發揮中介效應,間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中介效應明顯弱于直接效應。根據實證分析結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第一,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地區比例;第二,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留住各領域的人才和技術;第三,推動地區間高等教育和技術領域協調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和技術資源跨地區流動。

[關鍵詞]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G4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23)02-0047-09

Study on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ZHANG Tong-gong, MENG Lan-ta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utput, and th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outpu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talents and intelligence. By construc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and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e can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by comb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re i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he promotion effect in ea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entral region, while the promoting effect in western region is not obvious; 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can exert intermediary effect by mea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irect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is obviously weaker than the direct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first,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education and rationally allocate the proportions of regions; seco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retain talents and technologies in various fields; thir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ields between regions, and promote the cross-regional flow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inves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mediary effect

一、引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受到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多種發展限制,經濟高質量發展將面臨諸多考驗。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已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技創新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產出的主陣地,高等教育投入的數量制約人才和科技產出,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基于此,研究新時代高等教育投入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與作用機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探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貫穿于西方經濟理論發展的全過程,科技創新同制造業發展的關系也是經濟學者一直以來的研究熱點。亞當·斯密認為經濟增長源于分工所致的機械創新,他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認為科技創新為產品增長的原因之一[1];而Solow視科技創新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將科技創新作為給定的外生變量,但未進行深入分析[2];Bondarev等對技術交互的研發部門進行了研究,認為知識溢出促進了技術發展,而不同的技術集群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強勁支撐,我國學者也十分注重探尋科技創新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曹武軍等認為自主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要強于國外技術引進,而國外技術引進會抑制國內制造業發展[4];陶長琪等認為科技創新可以顯著提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由于不同城市制造業發展水平的差異,科技創新對不同城市制造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盡相同,科技創新對中等發展水平城市的制造業發展提升作用更明顯[5];陳清萍則從發達地區制造業出發,采用雙重固定效應模型進行研究,認為科技進步對長三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貢獻,發達地區更應注重協同創新[6];吳翌琳等基于制造業企業的微觀實證,認為國內企業關注科技創新和市場創新,國外企業著眼組織創新,提出我國東部地區需注重協同創新,中部地區則應以科技創新為主導,通過企業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7]。學者們還從“互聯網+”[8]、產業政策創新[9]、綠色技術創新[10]、數字經濟[11]、創新要素協同[12]、發展理念創新[13]等角度研究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科技創新的關系。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技產出的主陣地,其教育投入制約人才和創新的輸出,因此高等教育投入也逐漸被納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框架。牟玲玲等對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傳導機制進行研究,認為高等教育以人力資本、技術進步、溢出效應等方式促進科技創新,進而借助要素效應、技術進步與擴散效應、技術應用效應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不同地區的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不盡相同[14];桑倩倩等認為對中西部地區的教育投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應加大對中部地區的教育投入,注重教育的長效投入,以促進地區均衡發展[15];王淑英等認為高等教育通過兩種路徑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分別為人才-成果轉化-教育機會支撐型和成果轉化-教育機會-合作支撐型,成果轉化和教育機會為核心[16];李燕認為高等院校的科技創新在于教育投入,應加強高等院校科技創新投入水平,加快科研項目的轉化與應用,以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17]。樊星等、聶娟等、趙冉等、張同功等、楊伊等、吳偉偉等學者均認為高等教育投入對經濟發展存在顯著促進作用,教育支出均衡可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均衡,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18-23]。

綜上可見,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研究多集中于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間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較少,三者間影響機制、作用路徑的研究需進一步深化。

二、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影響機制分析

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驅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三者之間存在影響機制。首先,從高等教育投入和科技創新的關系來看,高等教育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通過高等教育培育各類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人力資本和技術服務。其次,從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來看,科技創新始終處于核心位置,推動社會效率的不斷提升,帶動技術革新,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原動力,科技創新可以使生產要素高級化,減少生產對于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的依賴,促進生產效率的提升;掌握創新科技的新型高技術產業得益于效率提升,以更低的成本、更優的產品迅速搶占傳統產業的市場,對傳統產業形成“擠出效應”,生產要素則流向科技創新類企業,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提升,促進了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再次,從高等教育投入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來看,高等教育投入有助于制造企業需要的經營管理類等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不斷提升,政府則更加重視對高等教育的投入,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實現制造業更高質量的發展。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傳導機制如圖1所示。

(二)研究假設

1.高等教育投入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從上述文獻梳理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投入有助于高級人力資本培養或促進人力資本高級化,高等教育投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漸顯現。伴隨制造業占經濟增長的比重逐漸上升,國家也更加重視制造業的崛起,出臺了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政策。而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等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高質量人才的培養需要大量的資金、教師、學校的硬件和軟件設施等基礎資源的投入,因此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提高,高等教育才能為制造業培養更多的參與科學研究和企業生產的學術和實踐人才,進而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一個假設:

假設1.高等教育投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有關科技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大量實證檢驗,但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研究較少。本文從高等教育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中介效應切入,實證探尋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關系。高等教育投入能夠促使高等教育培養更多的學術領域和實踐領域的人才,學術人才從事科學研究,實現技術理論的創新和突破,實踐人才將新的技術理論應用于制造業生產過程中,指導現實生產活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實現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產環境,進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第二個假設:

假設2.高等教育投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進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制造業高質量發展(IEHD)。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界定,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劉國新等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應當是經濟性、市場性和環境性的質與量的有機統一[24];余東華則從生產要素投入、資源配置效率、品質提升實力、生態環境質量以及經濟社會效益五個層面認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5]。本文借鑒景維民等的分類方法[26],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分為規模發展、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三個維度,進行多指標綜合評價,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見表1)。

(2)解釋變量:高等教育投入(HE)。在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中,科學技術逐漸成為實現專門領域突破的關鍵因素,因而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缺口也會不斷擴大。高等院校一方面通過培養學術領域的專家和教授,為理論層面實現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指導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另一方面通過培養實操領域的待就業學生,為工業輸送技術人才,使科學技術與制造業發展緊密結合,在實踐層面實現科技創新,進而助力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高校培養人才需要前期大量資源的投入,包括資金、教師、基礎硬件、軟件設施等,因此本文采用生均高等教育經費來反映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進而反映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

(3)控制變量。邵慰等選取技術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市場化程度、產業結構和金融發展作為智能化影響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控制變量[27];陶長琪等則選取市場化程度、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資本存量、金融支持力度和外貿依存度作為創新驅動影響江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控制變量[5]。通過梳理總結,選取經濟發展、產業結構、金融發展、外商投資和對外貿易作為控制變量。經濟發展(ED),制造業支撐經濟發展,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會反作用于制造業的發展,考慮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國內生產總值更能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故采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經濟發展,為消除規模效應,對其原始數據進行對數處理;產業結構(IS),產業結構反映經濟增長來源,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資源浪費,從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采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來衡量產業結構的合理程度;金融發展(FD),金融為制造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將資金向更需要的企業轉移,從而促進高效率企業的擴張和低效率企業的淘汰,提高制造業發展質量,采用金融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來衡量金融發展水平;外商投資(FI),外商投資是研發和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商投資企業帶來的技術能夠促進本國科技創新,進而提高制造業的創新水平,采用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來衡量外商投資水平,對其原始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對外貿易(FT),對外貿易能夠檢驗工業企業產品質量,促進技術迭代升級,從而提高制造業發展水平,采用進出口總額來衡量對外貿易水平,對其原始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

(4)中介變量:科技創新(ST)。高等教育投入通過學術領域和實操領域技術人才的培養來實現科技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突破,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采用國內申請專利授權量來衡量科技創新水平。

(二)數據說明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以及控制變量在計算過程中涉及的生均高等教育經費、國內申請專利授權量、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技術市場成交額、有效發明專利數、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等所有指標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份的統計年鑒,其中利潤總額、有效發明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收入和主營業務收入均來自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大部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標從2004年開始納統,因此文本數據時間跨度為2004—2020年;選取31個省(市、自治區)作為基礎樣本,獲得527個觀測值。各個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征如表2所示。

運用Stata16.0對被解釋變量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解釋變量高等教育投入進行基準回歸,畫出高等教育投入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間關系的散點圖與線性回歸線(見圖2),由此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判斷,可以得到高等教育投入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正向線性關系。圖2中,score和fhe分別代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高等教育投入,score取值范圍為0~1,fhe的單位為元/人。

(三)模型構建

以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為基礎,借鑒溫忠麟等[28]歸納的中介效應檢驗方法,構建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中介效應模型,實證分析高等教育投入通過科技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IEHDit =α0 +α1 HEit +∑ jδ1 j CVit+

μi+θt+εit

STit =β0 +β1 HEit +∑ jδ2 j CVit+

μi+θt+εit

IEHDit =γ0 +γ1 HEit +γ2 STit +

∑ jδ3 j CVit+μi+θt+εit

式(1)至式(3)中,i為各省(市、自治區),t為時間,μi、θt分別表示不可觀測的個體固定效應、不可觀測的時間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擾動項。式(1)動態面板模型為基準回歸模型,式(2)和式(3)為中介效應的檢驗模型。

四、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證分析

(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測算

本文采用熵值法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中各指標進行權重計算,按照層次結構分析理論構造規模發展指數、創新發展指數和綠色發展指數三個復合指標,分別由規模發展子系統、創新發展子系統和綠色發展子系統指標組的指標計算而來。

根據朱喜安等[29]對熵值法中無量綱化方法優良標準的研究,極值處理法所得數據除總量恒定性較差外,單調性、差異比不變形、平移無關性、縮放無關性、區間穩定性均表現較好,故采用極值熵值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加入時間變量,以比較不同年份的數據。極值熵值法評價模型如下:

(1)指標選取。設有T個年份,n個省份,m個指標,則xtij為第t年省份的第j個指標值。

(2)數據無量綱化處理。由于各個指標的量綱、數量級和正負取向不同,需要對初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對于正向指標,? ? ? ? ? ? ? ? ? ? ? ? ? ? ?;對于負向指標,? ? ? ? ? ? ? ? ? ? ? ? ? ? ? ? 。其中 t =1,2,...,T;i=1,2,...,n;j =1,2,...,m。

(3)歸一化處理。標準化值為

平移0.00001個單位,避免出現 ptij =0。

(4)計算第j個指標的信息熵值。

ej=-K∑? ? ? ? ∑? ? (0.00001+ ptij)ln(0.00001+ ptij),

其中 K>0 且 K=-1/ln(nT)。

(5)計算第j個指標的信息效用值。先根據dj=1-ej 求出各指標的信息效用值,再根據Dk=1-Ek(k=1,2,3),Ek=∑ ej 求出規模發展指數、創新發展指數和綠色發展指數的信息效用值。

(6)計算第j個指標的權重。先根據wj=dj/∑? ? ?dj求出各指標的權重,再根據Wk=Dk/∑? ? ?Dk求出規模發展指數、創新發展指數和綠色發展指數各自的權重。

(7)計算各省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綜合得分。先根據 ftij =∑? ? ∑? ? ? ?wj x'tij 求出規模發展指數、創新發展指數和綠色發展指數得分,再根據 Ftij =

∑? ? Wk ftij求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綜合得分。

(二)基準回歸結果

采用Stata16.0對模型(1)進行回歸,得到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總體影響的估計結果(見表3)。表3中第一列僅考慮個體固定效應,第二列僅考慮時間固定效應,第三列僅以高等教育投入作為解釋變量,第四列加入控制變量,后兩列均考慮省份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結果顯示:在僅考慮個體固定效應的情況下,生均高等教育經費作為高等教育投入的代理變量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在僅考慮時間固定效應的情況下,估計系數也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但小于前者,二者均大于考慮了個體時間雙向固定效應的估計系數,說明地區間的差異與時間因素都會降低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時間因素的影響更大;在不考慮其他控制變量的情況下,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在加入控制變量的情況下也為正,說明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水平能夠顯著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加入控制變量后估計系數增大,說明經濟發展、產業結構、金融發展、外商投資、對外貿易等因素中有的因素可能會抑制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或者其他因素分擔了高等教育投入的作用。上述結果驗證了假設1。

加入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取對數后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估計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為負,說明經濟過快發展可能會限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也可能是兩者之間存在內生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抵消了經濟發展的作用;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的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說明偏重于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能夠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的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負,說明金融過度發展可能會限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的估計系數為負,進出口總額的估計系數為正,但兩者的系數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不同地區之間存在異質性,也可能是變量選取存在偏差。

(三)內生性分析

考慮模型設定時,變量之間的雙向因果關系等可能會產生內生性問題,影響基準回歸的穩健性,本文借鑒李光龍等[30]的方法,選擇高等教育投入的滯后一期(L.HE)作為工具變量,重新進行基準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高等教育投入滯后一期的符號和顯著性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控制變量經濟發展在控制時間固定效應和控制個體時間雙向固定效應時顯著性水平從1%變為5%,產業結構控制變量在控制個體時間雙向固定效應時顯著性水平從1%變為5%,其他控制變量也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回歸結果穩健。

(四)穩健性檢驗

從基準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有利于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了盡量保證這些結果的可靠性,本文繼續做了兩個穩健性檢驗(見表5)。考慮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的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科技創新水平和制造業發展水平均明顯優于其他省自治區,可能會影響估計結果,選擇剔除直轄市;考慮使用不同權重計算方法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進行計算可能會影響估計結果,選擇等權法重新計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表5中第一列剔除4個直轄市的數據,第二列用等權法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進行重新計算。

由表5可知,去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以后,生均高等教育經費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估計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仍為正,說明估計結果不受直轄市數據增刪的影響,但估計系數減小,說明直轄市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科技創新水平和制造業發展水平的突出表現提高了估計系數;用等權法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進行重新計算以后,估計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仍為正,說明估計結果不受制造業綜合指數權重計算方法的影響,但估計系數減小,說明對不同指標進行科學賦權更能合理評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指數。

(五)異質性分析

基準分析和穩健性檢驗說明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估計結果穩健。考慮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異較大,東部地區的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程度往往高于中、西部地區,地區的異質性可能對估計結果產生影響。因此,進一步分析不同地區的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是否相同(見表6)。

由表6可知,東部地區生均高等教育經費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估計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中部地區估計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但西部地區估計系數為負,不顯著,并且東部地區的估計系數大于中部地區,說明地區的異質性確實存在。可能是因為東部地區的經濟條件、基礎設施等更吸引技術人才流入,科技創新水平更高,進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而西部地區相對落后于其他地區,高等教育投入水平較低,人才吸引力度不夠大,還不能有效促進科技創新,進而無法促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六)中介效應檢驗

為進一步厘清高等教育投入和科技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對三者的影響機制進行實證檢驗,即高等教育投入能否通過促進科技創新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結果如表7所示。表7中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分別對應式(1)、式(2)、式(3)。

由表7可知,模型一為基準回歸結果,與前文結果相同;模型二中高等教育投入對科技創新影響的估計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說明高等教育投入對科技創新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模型三中高等教育投入和科技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估計系數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且高等教育投入的估計系數減小,說明中介效應存在,即高等教育投入能夠通過促進科技創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效應大小來看,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總效應為2.08e-06,其中直接效應為1.50e-06,在總效應中占比72.12%,中介效應為5.80e-07,在總效應中占比27.88%,說明高等教育投入通過科技創新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較弱,未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中介效應,進一步表明我國高等教育投入未能充分刺激科技創新,存在一定的冗余。上述結果驗證了假設2。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定性分析高等教育投入、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開展線性關系基準回歸、內生性分析、穩健性檢驗、異質性分析、中介效應檢驗等實證分析,本文得到兩個主要結論。一是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水平能夠顯著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不同地區促進效用不同,東部地區的促進效用高于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投入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無顯著促進作用;二是高等教育投入可以借助科技創新的中介效應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但中介效應明顯弱于直接效應,表明我國高等教育投入存在一定冗余,不足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生產中的促進作用。

基于本文得出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合理配置高等教育投入地區比例。頂層設計機關應當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為學術界、制造業的潛在中堅力量提供更完善的硬件、軟件等配套基礎設施,讓學生能夠專注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制造業儲備鮮活血液;應當充分考慮高等教育水平地區發展不均衡的現實條件,將高等教育經費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同時也不能忽略地區間的經濟結構和高等教育資源的差異,一味地向中西部傾斜,做到高等教育經費分配的合理、公平、公正。

第二,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留住各領域的人才和技術。各地區科技部門應當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使更多的發明專利、應用專利等落地,指導制造業的實際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生產環境,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可以設立各種類型的科技獎項,獎勵各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加大技術人才引進力度,給予推動重大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人員租、購房補貼和獎金、科研津貼等實際優惠,保障其基本生活質量,為其子女和父母提供配套教育和醫療資源,解除其后顧之憂。提高引進人才的歸屬感,著力解決中西部地區的人才外流現象。

第三,推動地區間高等教育和技術領域協調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和技術資源跨地區流動。中西部地區應當認識到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包括高等教育領域和技術領域,向域外和域內先進地區學習,并因地制宜,加強對高等教育投入的監管,合理配置高等教育投入,提高技術人才的留用規模;東部地區中高等教育投入規模過大的省域則應當著重調整資金配置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著力推動高等教育和技術資源在區域間的流動,在全國范圍內提高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并促進科技創新,為全國范圍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各地區的力量。

[參考文獻]

亞當·斯密.國富論[M].孫善春,李春長,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1):65-94.

BONDAREV A,KRYSIAK F 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cross-technology interaction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21,132:103628.

曹武軍,劉凡,薛朝改.技術創新路徑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制造業27個細分行業的實證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11):155-158.

陶長琪,冷琴.以創新驅動促進江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證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1):1-9.

陳清萍.科技進步、協同創新與長三角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江淮論壇,2020(2):103-112.

吳翌琳,于鴻君.企業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微觀實證[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105-118.

李振葉,劉楊程,徐斌.“互聯網+”對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基于面板中介效應模型的估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14):86-93.

張明志,姚鵬.產業政策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科學學研究,2020(8):1381-1389.

王玉燕,張曉翠.環境規制、技術進步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20(6):5-12.

韋莊禹,李毅婷,武可棟.數字經濟能否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武漢金融,2021(3):37-45.

賀靈,付麗娜.創新要素協同、市場化改革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1(6):126-131.

李曉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13):51-59.

牟玲玲,王晨曦,王欣然.科技創新、高等教育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耦合特征及機理探究:以京津冀為例[J].管理現代化,2021(6):23-27.

桑倩倩,栗玉香.教育投入、技術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自237個地級市的經驗證據[J].求是學刊,2021(3):86-99.

王淑英,楊祺靜.高等教育規模對經濟增長的空間效應研究:基于國際科技合作的視角[J].教育經濟評論,2022(1):23-39.

李燕.高校科技創新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的實證檢驗[J].科技管理研究,2020(13):1-7.

樊星,馬樹才.中國區域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時空特征研究: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7(8):74-79.

聶娟,辛士波.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差異化及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8(11):58-65.

趙冉,杜育紅.高等教育、人力資本質量對“本地-鄰地”經濟增長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20(8):52-62.

張同功,張隆,趙得志,等.我國公共教育支出經濟績效空間溢出效應研究[J].教育與經濟,2021(3):20-30.

楊伊,胡俊男,譚寧.高等教育投入、人力資本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外溢性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9):36-44.

吳偉偉.誰更愿意投資高等教育:人力資本流動下地方經濟增長促進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空間效應與門檻效應[J].教育學報,2021(2):151-165.

劉國新,王靜,江露薇.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制及評價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0(3):20-24.

余東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路徑與動力機制[J].產業經濟評論,2020(1):13-32.

景維民,王瑤,莫龍炯.教育人力資本結構、技術轉型升級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J].宏觀質量研究,2019(4):18-32.

邵慰,吳婷莉.智能化、要素市場與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22(2):112-127.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14(5):731-745.

朱喜安,魏國棟.熵值法中無量綱化方法優良標準的探討[J].統計與決策,2015(2):12-15.

李光龍,范賢賢.財政支出、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長江經濟帶108個城市的實證檢驗[J].上海經濟研究,2019(10):46-60.

[責任編輯 王艷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无码免费视频|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日韩国产 在线| 亚洲—日韩aV在线|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日韩二区三区无| 天天综合网在线|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区免费|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不卡网亚洲无码|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91视频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久青草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a毛片在线播放|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污视频日本|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AV毛片|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青青操| 欧美午夜性视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69av免费视频| 国语少妇高潮|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69综合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亚洲激情区|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