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巍 安佳






摘?要:本文基于Citespace圖譜分析方法,以1993—2019年CNKI數據庫中政府債務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為數據源,對政府債務領域的發(fā)文數量、作者、研究機構進行文獻可視化分析,通過解讀政府債務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圖譜、關鍵詞時區(qū)圖分析出我國政府債務領域的研究熱點和動態(tài)演變,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債務政策管理”是政府債務這一研究領域的未來研究趨勢。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Citespace;動態(tài)演變;可視化分析
一、引言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治理是宏觀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具體的債務管理政策和法規(guī)隨著宏觀經濟發(fā)展的不同經濟形勢和需要而不斷調整。因此,地方政府債務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內容,國內學者從1993年就開始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領域進行研究,尤其近幾年,地方政府債務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很大突破,研究熱點也不斷涌現。為了準確把握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研究趨勢,本文以CNKI數據庫為基礎,采用Citespace?55R2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用可視化圖譜對政府債務這一領域進行一次新的嘗試,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發(fā)掘出地方政府債務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以及演進趨勢。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在CNKI期刊數據庫中設置搜索條件:“主題”為“政府債務”,來源類別為“核心期刊”,檢索年份截至2019年,共得到相關文獻2352篇。為保證文獻的有效性,人工剔除了通訊報道、新聞、會議等非學術性文獻,最終得到2245篇有效數據,并以Refwords格式導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選用陳超美教授開發(fā)的基于Java環(huán)境下的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通過合理設置引用(Citation,C)、共被引(Co-Citation,CC)、共被引系數(Co-Citation?Coefficient,CCV)的閾值,繪制出直觀的、容易理解和識別的政府研究領域的動態(tài)知識圖譜。通過對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等信息進行可視化圖譜分析,從定量和定性的角度系統(tǒng)地闡述政務債務領域的研究特點。
三、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研究現狀
(一)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
梳理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有利于明確該領域每年的具體發(fā)文數量,從而對該領域的研究趨勢和現有狀態(tài)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具體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關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研究始于1993年。1993—1998年,論文發(fā)表數量較少,共計5篇。這一階段的情況說明,當時地方政府發(fā)債還受到限制,因而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1999—2011年,越來越多的學者與團隊開始了對該領域的研究,發(fā)文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1年的發(fā)文量共計159篇;2011—2017年是這一領域的繁榮階段,2014年發(fā)文量達到275篇,2017年則上升到282篇,雖然2015年的發(fā)文量略有下降,但發(fā)文量整體上呈爆發(fā)式增長趨勢。這種趨勢說明,隨著中國放開對地方政府發(fā)債的限制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帶來的諸多問題,國內學者在地方政府債務這一研究領域投入了極大的研究精力。但2017—2022年5月,這一領域的發(fā)文量呈下降趨勢。
(二)作者合作網絡共線圖
從圖2可知:節(jié)點數231,連線數84,密度00032。其中,每一個人節(jié)點代表著一位作者,節(jié)點越大說明該作者在這一領域發(fā)文量越多。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著作者之間的合作,連線越粗代表學者之間合作越密切。圖2中兩兩合作最多,如趙全厚與張立承;其次是三人之間的合作,劉楠楠、毛銳、劉蓉;還有4人或6人的合作,如張志華、周婭等人的合作。
Citespace軟件的運行結果顯示國內共有231位學者就“地方政府債務”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并在核心期刊發(fā)表了研究文章,我們統(tǒng)計出排名前10位的高產作者及其發(fā)文量,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發(fā)文量在第4位的作者劉誼從2004年就開始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研究。而后,財政部的周婭、張志華以及呂偉等人紛紛開始了對政府債務問題的研究,尤其是在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我國政府開始實施以擴張財政為主的經濟刺激計劃,從而使地方政府債務迅速增加。中央代發(fā)地方政府債券的行為,帶動了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急劇膨脹。這種急劇擴張的狀態(tài)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
視,開始關注地方政府債務,周婭、張志華、呂偉等人所在的中國財政部預算司課題組對政府債務進行了深入研究。從發(fā)文量前10位作者的研究方向看,除陸銘外其他學者的研究方向都涉足了財政稅收或金融這兩個領域,由此可知,財政稅收和金融這兩個學科關系緊密,在這兩個研究方向的學者是研究政府債務的主力軍。
(三)機構網絡共線圖
機構網絡共現圖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領域各個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強度,并能反映該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地方政府債務領域機構網絡共線圖如圖3所示(節(jié)點數158個,連線數44條,密度00035)。圖3中的圓形節(jié)點代表當前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機構,圓圈的直徑和節(jié)點字體與發(fā)文量呈正相關。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連線越粗代表機構之間合作越密切,共同發(fā)表的文章數量越多。
由圖3和表2可知,政府債務研究領域的代表性機構分別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等。從研究機構的性質來看,大多集中在專業(yè)性較強的財政類研究機構和財經類高等院校。
從研究機構的合作關系來看,雖然有158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從事政府債務領域的研究,但相互合作關系并不密切。從圖3看,除單獨研究的機構之外,機構之間的合作大多是2~3個機構的小規(guī)模合作,即使是發(fā)文量最多的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其與其他機構之間的合作也都是兩兩合作關系。圖3中,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這四個機構之間的兩兩合作構成了最大的合作網絡,但相互之間的中介值卻都是0,說明這些機構在政府債務領域還缺乏一定的影響力。
四、地方政府債務研究熱點與演進趨勢
(一)關鍵詞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對文章思想的提煉。如果某個關鍵詞在某研究領域高頻出現,說明這個關鍵詞所代表的主題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節(jié)點選擇“Keyword”,時間切片選擇2,閾值選擇TOP?50
(以兩年為一組,選擇兩年內出現的前50個高頻次關鍵詞)得到結果如圖4所示。其中,共計179個節(jié)點,282條連線。節(jié)點圓形的大小與關鍵詞的頻次呈正相關,連線的粗細與發(fā)文量也呈正相關。
從圖4可以看出,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政府性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財政管理”節(jié)點的圓形較大,說明這些都是高頻次關鍵詞。我們可以看出,研究方向在以高頻次關鍵詞為中心的基礎上,開始向“地方財政”“隱形債務”“債務規(guī)模”“預算赤字”等深層次演進發(fā)展。
為了進一步弄清地方政府債務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根據Citespace軟件運行結果,匯總出政府債務研究領域排名前10位的高頻次關鍵詞以及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1995—2001年,地方政府債務研究中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地方政府債務”“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財政赤字”“債務風險”“財政管理”“財政金融”“政府債務管理”等。這種表現與我國的政策環(huán)境相關,在這一階段,我國法律禁止地方政府發(fā)行債券,尤其是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以下簡稱《預算法》)從國家法律的高度明確規(guī)定,“地方政府不得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但在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增發(fā)國債,并由財政部轉貸給地方政府用于擴大內需,大量的舉債加上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加大了地方債務風險。因此在這一階段,學術界的研究熱點雖然落在地方政府債務上,但也衍生出對債務風險防范、債務管理、財政管理等更深層次上的研究。
排在前10位的高頻關鍵詞“地方政府性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券”則是2009年以后的研究熱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fā)使中央政府決定在部分省市試點自辦發(fā)行并單獨招標的地方政府自行發(fā)債方法,中央代發(fā)地方政府債券的行為,帶動了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急劇膨脹,這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與研究。
表3顯示,中介中心性最高的關鍵詞是“財政管理”,其值為073,大于05,這說明“財政管理”這一關鍵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也說明今后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在政府債務的基礎上,會更加深入地研究政府財政管理問題。“債券發(fā)行”“或有債務”“融資平臺公司”雖然沒有出現在高頻次關鍵詞中,但其中介中心性也排在前10位,說明在我國相關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法規(guī)出臺的背景下,學術界的研究方向在宏觀層面分析的基礎上,更加關注了微觀層面,這種轉向也強化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二)政府債務研究熱點的動態(tài)演進
上面我們分析了1993—2019年我國學術界在地方政府債務研究中的高頻次關鍵詞,即我國學術界在地方政府債務研究中出現的研究熱點。那么,1993—2019年的政府債務研究熱點是否有變化呢?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在“Layout”中選中“Timezone?view”,得到了1993—2019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研究的時區(qū)圖譜,如圖5所示。通過時區(qū)圖譜,我們可以分析政府債務研究熱點的演進路徑,同時有助于了解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在不同時期下研究內容的變化。
11993年以前
從時間上看,1993年以前我國學者基本沒有對地方政府債務這一領域進行研究。馮文成、劉英兩位學者為了探討增加的公債是否會提高利率這一問題,將利率與地方政府債務相結合進行研究,在1993年第一次在學術研究中提到了政府債務。
21994—2007年
1994年頒布的《預算法》從國家法律的高度明確規(guī)定,“地方政府不得發(fā)行地方政府債券”。但這一階段許多地方政府迫于經濟建設的需求,采用多種渠道進行舉債籌資,中央對此并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因此,各地方政府舉債形式多樣而且隱蔽,更多是采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發(fā)債或者向銀行貸款等方式。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學術界對政府債務的研究首先集中在“地方政府債務”這一主題上,隨著1998年國家《國債轉貸地方政府管理辦法》政策出臺,學術界的研究對象開始向“地方政府債務”“財政赤字”“地方政府舉債”方向轉移;此階段學術界更加關注中央政府如何管理規(guī)范這些地方政府債務,因此在2001年,更多學者研究的是“中央政府”的舉措。雖然中央政府在這一階段對地方政府債務并未采取任何管理措施,但學術界看到了地方政府債務引起的風險,因此研究對象也包括“財政管理”“財政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這些方面。
32008—2013年
這一階段地方政府繼續(xù)舉借外債,尤其美國次貸危機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國地方政府舉債打開了閥門。中央代發(fā)地方政府債券的行為帶動了我國各地方政府大量舉債,使得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在這一時期急劇膨脹。這種急劇擴張的狀態(tài)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視,中央政府意識到規(guī)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重要性。中央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政策文件。在中央政府規(guī)范并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的背景下,學術界對于政府債務的研究方向也開始發(fā)生轉變,宏觀層面繼續(xù)關注“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券”方面,微觀層面的研究則更加深入與具體,研究涉及“政府借款”問題,以及“債務管理”“風險預警”“財政可持續(xù)性”等方向。由于這一階段中央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規(guī)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及監(jiān)督管理的政策法規(guī),因此學術界的研究方向也趨向于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地方政府融資”“融資平臺公司”“城投債”等地方政府多渠道融資舉債方式的研究上。尤其是“城投債”,從圖5中可以看出,主題“城投債”這一節(jié)點字號較周圍關鍵詞大,且“城投債”的連線較粗,這說明“城投債”這一關鍵詞在2011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且發(fā)文量較高,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42014—2016年
這一階段隨著地方政府舉債形式更加隱蔽、債務規(guī)模不斷擴大,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PPP)等。同時,國發(fā)〔2014〕43號《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了政府與企業(yè)各自的責任,即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yè)舉借,企業(yè)債務不得推給政府償還。43號文件與2015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的《預算法》,以及此后出臺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分類處置指南》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guī)制體系,從圖5中可以發(fā)現,學術界在政府債務問題上更加關注“負債率”“結構性改革”,總體而言這一階段對政府債務的研究更多集中在“PPP”上。
52017—2019年
由于地方政府違法違規(guī)舉債且花樣翻新,財政與金融風險交織,中央開始實施強監(jiān)管去杠桿管理政策,所以學術界在2017年就集中在“去杠桿”“國家治理”的方向研究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從圖5中可以看出,2018年的研究集中在“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上,這種情況也體現出實際領域中由于地方政府性債務與地方收入和支出的不匹配而顯現的財政金融風險。這一階段,中央政府為了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不僅原“一行三會”出臺了“強監(jiān)管、去杠桿”系列政策,財政部、發(fā)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銀行等多部委也聯合發(fā)布各類文件,旨在規(guī)范投資基金、資產管理、PPP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以及財務和績效要求。因此,我們可以從圖5中看到,2018年以后,學術界擴大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研究層次,研究的重點已經演進到了“債務監(jiān)管”“債務審計”“政府審計”“債務違約風險”“信息披露”等多元化層次。
五、結論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本文的目的是通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來闡述我國學術界在地方政府債務領域的研究現狀、熱點以及演變過程,并在可視化圖譜中找出關于“地方政府債務”這一主題文獻中的新興趨勢。通過分析我們的結論如下:
(1)以“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地方融資平臺”等為代表的知識地圖正在形成,因此地方政府債務研究的基本思想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自1993年開始,我國學者開始了對政府債務的研究,這一領域的研究分別在2014年和2017年達到了高峰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后,每年在CSSCI上的發(fā)文量都維持在100篇以上,但發(fā)文量基本集中在少數幾個機構,而且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交流過少,這也不可避免地使我國學術界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領域的研究深度有所欠缺。
(2)現階段,雖然國內學者對這一領域的主要關注點基本集中在地方政府債務,但因為這一研究領域與政府政策變動高度融合,所以目前國內的研究隨著中央政府頒布的法規(guī)政策變化擴寬了研究方向,學術界對“融資平臺”“債務管理”“風險預警”都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政策管理”這一方向研究不深,這與中央政府一直在經濟增長和風險防范的雙重目標中搖擺或動態(tài)權衡,以及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隨境外形勢的變動而變化等原因有關,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宏觀經濟波動也會影響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抉擇,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債務政策管理”有可能是政府債務這一研究領域的未來研究趨勢。
(3)本文的不足以及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在于:在研究分析中挑選的關鍵詞范圍不夠廣泛,主要局限在“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的相關文獻,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加強與之相關的主題檢索,從而形成政府債務領域研究的完整化。
參考文獻
[1]CALLON?M,COURTIAL?J?P,LAVILLE?FCo-word?analysis?as?a?tool?for?describing?the?network?of?interaction?between?basic?and?technological?research:The?case?of?polymer?chemistry[J]Scientometric,1991(22):155-205
[2]CHEN?C,IBEKWE-SANJUAN?F,HOU?JThe?structure?and?dynamics?of?co-citation?clusters:A?multiple-perspective?co-citation?analysis[J]JASIST,2010,61(7):1386-1409
[3]CHEN?CCiteSpace?II:Detecting?and?visualizing?emerging?trends?and?transient?patterns?in?scientific?literature[J]JASIST,2006,57(3):359-377
[4]CHEN?CScience?Mapping: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Journal?of?Data?and?Information?Science,2017,2(2):1-40
Research?Progress?and?Dynamic?Evolution?of?Local?Government?Debt?in?
China—?A?Visual?Analysis?of?CiteSpace?Based?on?CNKI
WANG?Liwei1?AN?Jia2
(1Renai?University?of?Tianjin,Tianjin?301600,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China)
Abstract:This?paper?takes?the?articles?on?the?local?government?debt?collected?in?the?CNKI?database?from?1993?to?2019?as?analysis?object,CiteSpace?method?is?used to?analyze?the?number?of?documents,authors?and?research?institutions?in?the?field?of?local?government?debt,By?interpreting?the?high-frequency?keyword?map?and?keyword?time?zone?map,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hotspot?and?dynamic?evolution?in?the?field?of?local?government?debt?in?China“Local?government?debt?policy?management”?is?the?future?research?trend?in?the?field?of?government?debt
Key?words:Local?Government?Debt;Citespace;Dynamic?Evolution;Information?Visu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