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對公共衛生安全以及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近年來,盡管全球肺結核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全球肺結核病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仍存在很多挑戰。本期“專題:肺結核”欄目中,由廣州市胸科醫院肺部疾病研究所龔蘭等作者撰寫的《肺結核患者治療過程中血清IFN-γ表達水平變化分析》一文,作者通過分析血清中干擾素-γ(IFN-γ)水平在肺結核治療過程中的變化趨勢,探討其可能的影響因素,得出結論:治療前肺結核患者血清IFN-γ的濃度與肺部有無空洞有關,治療過程中總體呈下降趨勢,其變化與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治療前患者病原學結果有關;由濱州市中心醫院石俊霞等作者撰寫的《利奈唑胺聯合HRZE抗結核方案治療肺結核的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影響》一文,為了探討利奈唑胺聯合HRZE(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結核方案治療肺結核患者的效果,對80例肺結核患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通過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臨床指標(病灶吸收縮小時間、空洞閉合時間、痰培養轉陰時間)、實驗室指標(INF-γ、白細胞介素-6、轉化生長因子-β)、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得出結論:利奈唑胺聯合HRZE抗結核方案治療肺結核能夠調節患者機體免疫水平,抑制炎性浸潤,改善臨床療效,且用藥安全性高。
本期“專題:肺結核”欄目中另外兩篇文章為廣州市胸科醫院的梁志強等作者和包婉玲等作者分別撰寫的《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常住人口肺結核患者治療延誤情況分析》、《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流動人口肺結核流行情況分析》。不同人群有其不同的特點,為了解決如何高效破解結核患者就診延誤、診斷延誤,如何做好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工作等難題,作者對廣州市越秀區2018—2022年肺結核患者診療延誤情況特點、流動人口肺結核流行的最新流行病學狀況進行了初步分析,深入了解本地區診斷延誤的詳盡情況,旨在為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控措施的持續改進、結核病例盡早發現的控制策略制定和實施措施的優化完善提供基礎性依據,做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