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翌暄 張彤 劉笑冰



摘要 游憩者滿意度關系到北京市森林公園未來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益與效率。以北京市29個森林公園為研究對象,擬對森林游憩者進行實證調查,在分析游憩者滿意度的基礎上,對調研樣本進行t值檢驗,采用IPA方法和李克特五級量表,對26個因子的行前重要性和實際體驗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北京市森林公園游憩者滿意度均值為3.99,屬于一般滿意。森林公園質量環境較高,但仍有改善空間。根據對26個質量指標的四象限劃分結果,針對性提出提升北京市森林公園游憩者滿意度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森林游憩;滿意度;IPA方法;森林公園;北京市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3-011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27
Evaluation of Forest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29 Forest Parks in Beijing
LIU Yi-xuan, ZHANG Tong, LIU Xiao-b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is related to the utilization benefit and 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Beijing forest park. Taking 29 forest parks in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survey on forest recreational us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recreational users, the t-value test is carried out on the survey samples, and the IPA method and five-level Likert scale are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pre-travel importance and actual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of 26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mean value of actual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is 3.99,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y of “general”. The quality of forest park environment is higher,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our quadrant division of 26 quality indica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k users in Beijing.
Key words Forest recreation;Satisfaction;IPA;Forest park;Beijing City
基金項目 北京市創新團隊基金項目(BAIC08-2022);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研究基地項目(18JDLA047)。
作者簡介 劉翌暄(1998—),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林資源與環境經濟。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從事農林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0;修回日期 2023-02-22
隨著人們精神意識及需求的不斷提升,森林旅游作為一種綠色旅游消費方式[1-2],其能保持合理社交距離,在符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滿足大眾個性化、多樣化、分散化、錯峰化的健康旅游需要[3-4],已成為城鎮居民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5]。它的建設和發展,將有效激活“出口轉內銷”所釋放出的旅游消費需求[6],同時在合理配置區域旅游資源、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等方面對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7]。游客對森林旅游滿意與否是促進森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8]。國內外學者使用多種定量研究模型進行滿意度評價[9-13],其中IPA方法于1977年由Martilla和James在分析機車產業產品的屬性研究中最早提出,而構成這種學說的假設條件是,顧客對這些因素的滿意水平源于他們的期望和產品或服務的表現[14]。目前,IPA被廣泛運用于游憩滿意度評價中[15-18]。有學者采用IPA法分析考察森林公園屬性特征,并以各感知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和滿意度分布特征來揭示其優劣勢,以此提出提升森林旅游服務體驗滿意度的具體策略[2,19]。還有學者通過四象限,對森林公園游憩游客滿意度進行分析,并根據結果提出滿意度提升策略[20-21]。鑒于此,采用IPA分析法,對北京市森林公園游憩者進行實證調查,以其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分布特征進行對比分析,通過探析兩者之間的差距明確哪些方面滿意度不高,同時結合國內外森林公園的發展經驗和北京市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策略及建議,以期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也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的雙奧之城。2008—2022年,北京市繼承和發展了雙奧理念,提出并實施了“綠色北京”的發展戰略,以森林為主體的森林游憩是“綠色北京”的重要體現。日前,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已全面完工,森林覆蓋率達到44.6%。工程注重新造林與原有林的有機連接,維護打造完整生態空間,在此過程中,森林公園以全程貫徹“生態、生活、生機”理念受到大力發展。未來,北京將不斷擴大綠色空間規模,森林公園建設將達到新高度。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需要對森林公園游憩者開展一定數量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并對游憩地開展現場調查,為此應選擇合適的案例地進行研究。大多數游憩者問卷調查和訪談、現場調查均在抽樣調查選擇的29個森林公園中進行,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結合以往文獻并吸收對森林公園分類的方法,實地調查和總結提煉出研究框架,在此基礎上對北京森林公園游客的重要性和滿意度進行問卷設計,具體包含3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游客的背景資料;第二部分,游客重要性問題,包括4個潛變量交通出行、品牌形象、感知質量、感知價值;第三部分,游客滿意度問題。3部分共涉及26個問題,各觀測變量的問題設計和設計參考見表2。問項設計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級量表法,分為1~5分,分別對應“非常不滿意/非常不重要”“不滿意/不重要”“一般”“滿意/重要”“非常滿意/非常重要”5個等級。
實地調查地點多位于各公園的出入口、停車場、園內各活動區域以及休憩設施集中區域,主要是對游憩者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同時采取深度訪談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其對森林公園的滿意度。總計發放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445份,有效回收率為92.7%。
1.2.2 數據分析法。
該研究采用SPSS 18.0對問卷量表所得數據進行處理,運用Cronbachs α系數法、配對樣本t檢驗和IPA分析法等進行數據分析。其中利用IPA分析法得出的要素象限分布將重要性列為橫軸,滿意度列為縱軸,并分別以顧客對感知服務的重要性、滿意程度之總平均值作為X-Y軸的分割點,將空間分為4個象限,如圖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游憩者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
調研共收回有效問卷445份,統計結果見表3。其中男性220人,占49.44%,女性225人,占50.56%;游憩者年齡大多集中在18~60歲;調研地為北京森林公園,90.56%的受訪者居住地位于北京;根據距離優勢近郊區與遠郊區分別占比44.04%與27.42%;高學歷的人將森林公園消費作為旅游的一部分,本科與研究生及以上占總體的64.95%;游客的職業構成中,政府職員(24.49%)、公司職員(33.71%)占比較多;月收入≥3 500~<15 000元的人數占總數的74.16%。從旅游交通方式選擇來看公共交通工具(48.09%)占比最多。
大部分游客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評價都是健康(很健康49.66%,良好31.69%);“第1次來此地游玩”和“每年出游森林公園次數為1次”的游客最多,占37.30%和38.65%;選擇3~4人出游的游客多為與家人一起前來,占46.97%;選擇康體健身、朋友散心、家庭旅行、調節情緒的游客較多,選擇工作出行、團體建設、環境教育的游客較少。
2.2 游憩者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分析
2.2.1 信度檢驗與效度檢驗。
信度檢驗是檢驗量表的穩定性,通常Cronbachs Alpha系數大于0.7為比較可信,大于0.8為非常可信,高于0.9則信度極高。重要性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34,滿意度的Cronbachs Alpha 系數為0.873,說明問卷數據具有較高可信度。
效度檢驗用來檢驗測量量表有效性程度,通常認為KMO值在0.8以上能表明研究測量項的設置可以準確表達研究變量的相關信息。結果顯示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效度KOM值分別為0.964與0.937,大于0.8。表明問卷數據效度較好,題目設置具有科學性,能夠進行后續數據分析。
2.2.2 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均值與標準差分析。
森林游憩者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如表4所示。行前重要性整體均值為4.04,屬于“重要”范疇,從4個潛變量來看,游憩者對于公園的感知質量最為重要,達到4.16。其他3個潛變量均值分別為交通出行(3.91)、品牌形象(3.79)、感知價值(4.04),均高于3.7。26個觀測變量中,重要性前5名排序分別為衛生設施(4.36)、環境衛生(4.32)、治安能力(4.31)、自然景觀(4.27)、氣候宜人(4.27)。說明景區衛生是游憩者關注的重要選項,游憩者心中要前往的森林公園,是整潔干凈的。同時游憩者最期待的是在森林公園內享受自然景觀風景、感受宜人的氣候及高品質的清新空氣。排名最后的是內部交通(3.64),說明游憩者前往森林公園更多為了鍛煉及其享受森林美景,對內部交通如電瓶車等需求不大。
實際體驗滿意度整體均值為3.99,屬于“一般”范疇,從4個潛在變量來看,游憩者對于公園的感知質量最為重要,達到4.04。其他3個潛變量均值分別為交通出行(3.98)、品牌形象(3.94)、感知價值(3.96),均高于3.9。26個觀測變量中,滿意度前5名排序分別為自然景觀(4.18)、步道設施(4.11)、出入口分布(4.10)、衛生設施(4.10)、氣候宜人(4.09)。有13個觀測變量均值高于4,顯示從游憩者對于森林公園滿意度評價較高。
從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各觀測變量的標準差來看,除內部交通重要性、公園知名度重要性、發朋友圈重要性以及文化創意重要性標準差外,其余各變量重要性和滿意義度標準差均小于1,說明游客對各因子感知程度及滿意程度評價差異較小。
2.3 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的配對樣本t檢驗
為了客觀而準確地定量反應北京市森林公園游客行前重要性與實際體驗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構建IPA指數測試公式:
IPA={(I-P)/I}×100
式中,IPA為重要性—表現性分析指數;I為重要性指數;P為表現性指數。IPA指數與滿意度之間是一種負相關關系,即IPA指數越高,滿意度就越低。將IPA指數分劃分為5級,即:≤5.00、5.01~≤7.00、7.01~≤10.00、10.01~≤15.00、 ≥15.01,相對應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對于景區的各項設施建設,如表5所示,相關因子所對應的滿意程度較高。其中環境衛生、衛生設施、治安能力、擁擠程度為滿意。其余的22個因子均為非常滿意。11個因子存在IPA指數為負值情況,為:路途花費時間、與居住區距離、出入口分布、內部交通、公園知名度、賓至如歸、發朋友圈、野營活動、文化創意、餐飲服務、預訂服務,說明游憩者在去往森林公園時對其并沒有特別期待,而到達目的地森林公園后,滿意程度高于預期重要性。證明公園中的這11個因子建設較好,使游客改觀。
使用SPSS進行成對樣本t檢驗,分析森林游憩者行前期望與實際體驗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情形是否顯著,得到t值和P值,即顯著性。在26個因子有,存在7個因子無顯著差異,說明行前對其期望度不高,實際體驗后滿意程度持平。其余19項行前期重要性對于實際體驗滿意度有非常顯著差異(P≤0.05),表明游憩者實際體驗后滿意度比行前高很多。
2.4 游憩者重要性和滿意度程度分析
對游憩者指標層26個因子的重要性和表現性之間的差異程度進行細分,采用IPA象限方格對游客滿意度進行評價。在象限方格中,將指標層中重要性作為橫軸,取其均值4.04作為橫坐標;把表現性作為縱軸,取其均值3.99作為縱坐標。據此將游客指標劃分為Ⅰ、Ⅱ、Ⅲ、Ⅳ4個象限,依次為優勢維持區域,適當過渡區域、積極提升區域、繼續改善區域,如圖2所示。
象限Ⅰ優勢維持區域,高重要性—高滿意度區域,包括自然景觀、休憩設施等9個因子,在游客心中有著較高的重要性和滿意度,是吸引廣大游客前往森林公園旅游的重要指標。需要繼續進一步維持這些因子指標的優勢。
象限Ⅱ適當過渡區域,低重要性—高滿意度區域,包括路途花費、出入口分布、賓至如歸、感知成本4個指標,這4個指標均很接近象限Ⅰ和象限Ⅲ,滿意度不是非常高,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適度改進并加強管理,進一步提升游客滿意度。游憩者前往森林公園游玩,意在放松心情,因此對路途花費時間長短不過于關注,同時游客對于森林成本感知期望值不高,認為花費錢財多少并不是影響其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象限Ⅲ積極提升區域,低重要性—低滿意度區域,主要包括內部交通、公園知名度、發朋友圈等9個因子指標。在該區域下的指標,游憩者雖不抱有太大希望,但同時得到的滿意度較低。北京29個森林公園超過50%內部沒有配電瓶車,電瓶車雖然不是硬性要求,但若真的有游憩者需要而森林公園卻沒有配備上,會大大降低游憩者對其森林公園滿意度。
象限Ⅳ繼續改善區域,高重要性—低滿意度區域,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人文景觀、擁擠程度、區域特色4個指標,表明游客對這4個指標的滿意度低于重要性。因北京市限號與搖號系統限制,游憩者40%會選擇公交出行,但因森林公園基本在近遠郊較多,公共交通不便,影響其滿意度。游憩者前往森林公園大部分都希望放松身心,吸收新鮮空氣,擁擠的旅游環境會大大影響游憩者心情。
3 結論與建議
3.1 完善公園設施建設,提升游憩服務質量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游憩者對于森林公園基礎設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經過調研與分析發現,仍有許多森林公園的設施不健全,如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園區內垃圾箱數量較少,爬山過程中公共廁所數量不足,衛生設施條件相對較差。游憩者將森林生態環境作為出行的主要依據,在森林游憩過程中,實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應在滿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游憩設施。著重改善森林公園公共衛生環境,增加女性公共衛生設施數量,增設園區垃圾處理設施以及增加清潔服務人員,及時清理衛生設施,提高游憩質量;全方位提升園區無障礙設施水平,在園內增設無障礙通道、無障礙廁所等設施,為殘障人士、老年人及其他特殊人群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游園體驗;嚴格保護各森林公園的自然景觀,防止人為破壞影響自然景觀的觀賞價值,增加景觀標識,對游客有引導作用,在維持現有基礎設施的情況下,提高游客滿意度。
3.2 突出個性特色服務,提高游客體驗價值
公園自身具有特色,不僅對于森林公園有好處,而且能夠提升所在地區形象。森林公園如何從各大旅游游憩地中脫穎而出,成為其建設的重要目標。隨著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游憩者尋求特色旅行、個性化出游的現實需求增加,游憩活動單一變成阻礙。可以針對各年齡層次、各收入水平、各工作性質不同人群提出特色化產品開發。例如針對相關度較高的工薪階層中的青年群體,提供砍伐廢舊木頭這類宣泄情緒的活動,釋放內心壓力;對于小規模游玩團體,增加古裝漢服等沉浸式互動體驗拍照打卡點,提供古代游園服務,促進文化交流;對于初次到訪游客,推出“森林護照”,以蓋章游玩的方式提供沉浸式體驗,為游客留下特別的紀念的同時,提升游客到訪積極性。
3.3 豐富森林游憩項目,激發整體游憩活力
盡管北京市森林公園多數擁有較高知名度,但是在森林公園游憩產品上創新程度有待提升。森林旅游的發展,使游憩者不再僅限于傳統旅行觀光,更多以新鮮感作為出行目標,想體驗不同森林游憩帶給自己不同的體驗感。對此可以基于自身特點增加特色服務,如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可以使用彩色木屑將不同顏色徒步路線平鋪,達到指引路線的目的,同時做到有效保護、美化環境;增加人文設計,提高區域特色,以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著名日出景點為例,增加“追光驛站”服務,讓游客安全、放松地暢享美景,吸引廣大游客前往;還可以將園區項目與森林生態康養相結合,寓教于樂,做好對游憩者的引導,讓游客來到森林公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3.4 加強公園保護管理,優化生態資源環境
優美的自然環境、清新的室外空氣是提升游憩者整體幸福和娛樂體驗的重要因素。目前,森林游憩的核心應該是保護生態系統,造福當地居民,尊重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森林公園管理中,一方面要注重游憩者前往森林公園的價值體驗;另一方面應注重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對此應增強公園環境教育,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強化宣傳科普功能,在森林中合適地段增加生態保護宣傳標語及警示教育標識,使游憩者提高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意識。還可以推出森林研學或森林親子出游項目作為園區內區域特色,提高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增加公園的公共交通方式,特定情況下,可以開通專線公交車,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就有專線車,是可以前往居庸關長城、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的環線公交車,其他森林公園也可借鑒。
參考文獻
[1] CAO S Z.Development potential evaluation for land resources of forest tourism based on fuzzy AHP method[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2,2022:1-12.
[2] 陳東杰,王瀛旭,郭燕茹.基于游客滿意度的森林旅游體驗產品開發研究:以山東省49處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2021,43(8):62-79.
[3] 魏琛朋,朱喜鋼,孫潔,等.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青年人休閑活動的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探究:以南京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22,37(6):23-30,53.
[4] 海悅.森林旅游已成脫貧攻堅良器[J].綠色中國,2020(20):26-33.
[5] 郝文藝.基于脈沖波動性客流平抑理念的森林旅游營銷策略[J].林業經濟,2019,41(6):83-86.
[6] 楊碧玉.疫情防控常態化,森林旅游如何突圍?[N].江西日報,2020-08-24(005).
[7] 辛欣,陳楠.基于IPA方法的文化主題公園旅游項目優化研究:以開封清明上河園為例[J].資源科學,2013,35(2):321-331.
[8] ZHOU B,LIU S Y,YU H,et al.Perceived benefits and forest tourists consumption inten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itud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ttitude as mediators[J].Forests,2022,13(5):1-18.
[9] 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BERRY L 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rketing,1985,49(4):41-50.
[10] CRONIN J J,Jr,TAYLOR S A.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A reexamination and extens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2,56(3):55-68.
[11] CRONIN J J,Jr,TAYLOR S A.Servperf versus servqual:Reconciling performance-based and perceptions-minus-expectations measurement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1):125-131.
[12] 邱瑩瑩,王爾大,于洋.基于貝葉斯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的休閑漁業游客滿意度研究[J].運籌與管理,2021,30(8):147-152.
[13] 蔡秋陽,高翅.園林博覽園游客滿意度影響因素及機理分析: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研究[J].中國園林,2016,32(8):58-64.
[14] MARTILLA J A,JAMES J C.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J].Journal of marketing,1977,41(1):77-79.
[15] 陸子婧,張喆,王錦,等.云南省菌子山景觀色彩質量評價與提升策略[J].西部林業科學,2022,51(3):152-158,179.
[16] 陳翔雨,徐詩怡,唐承財,等.冰雪旅游地游客滿意度評價及提升模式(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2,13(4):635-645.
[17] 楊帆,馮娟,謝雙玉,等.游客滿意度對目的地重游意愿的影響研究:以武漢市5A級景區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56(1):116-126.
[18] 田寧,牛曉茹,呂長平.基于修正IPA分析法的湘西土家族鄉村旅游吸引力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7):146-149,174.
[19] 余尤騁,程南洋.森林公園生態環境服務的游客感知評價研究:以江蘇省7家森林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2020,42(8):39-49.
[20] 賈天宇,劉笑冰,喻家玥,等.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生態旅游滿意度評價與提升策略[J].林業資源管理,2020(3):95-100,110.
[21] 黃淑萍,葛鈜曄,劉芬菲,等.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游憩資源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林業資源管理,2019(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