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璇,尹萬軍,余麗君,吳 琳,陶瑞雪,朱 鵬
(1.安徽醫科大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安徽 合肥 230032;2.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安徽 合肥 230061)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孕期保健逐漸被孕婦接受,加強孕期保健和飲食指導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關鍵前提[1]。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且常見的疾病,因此,孕婦的血壓管理至關重要。目前影響血壓的因素日益復雜,非藥物管理血壓的方法逐漸被接受,尤其是飲食行為管理[2]。有研究指出,通過孕期膳食干預可以降低孕產婦血壓進而改善妊娠結局,達到保障母嬰生命健康的目的[3-4]。而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食物攝入和營養素攝入與孕晚期血壓的相關性,從而發現通過改善孕期飲食進而減少妊娠期血壓升高的可行途徑。
本研究基于合肥母嬰健康隊列(MIH-hefei),于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招募定期產檢的孕婦5 532人,并隨訪至分娩。納入標準為:年齡18~45歲、孕周14~27周、單胎妊娠、定居在合肥、無人工輔助生殖。排除標準:①非健康的孕婦,孕前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嚴重貧血、過敏性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共排除555人;②數據不完整的孕婦,排除598人。最終獲得4 379名孕婦的完整數據。本研究經安徽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NO.2015002),并獲得每位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
1.2.1基本資料的收集
自行設計結構化調查問卷,對孕婦進行電子問卷調查。調查人員均經過培訓,采用面對面問答和自行填寫相結合的現場調查方法,獲得孕婦的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孕婦身體狀況、孕期生活習慣及近1個月食物攝入等信息。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月收入;健康狀況包括:孕前體重、身高,并計算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產次及孕期增重;孕期生活方式:白天戶外活動時間和丈夫吸煙。
孕婦血壓測量在孕晚期(孕32~36周)完成。血壓測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現場工作人員完成,血壓計采用符合標準的水銀柱式血壓計。囑孕婦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安靜休息5min再測量,間隔1~2min再次測量,取2次結果的平均值,如果2次血壓差值超過5mmHg,則再次測量,以3次測量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1.2.2食物攝入評估及營養素評估
由孕婦自己報告近1個月的食物攝入頻率和攝入份數,包括谷物類(米、面等)、雜糧類(玉米、紅薯和小米等)、畜肉類、禽肉類、蛋類、奶類(牛、羊奶類)、蔬菜類、水果類、豆制品類、堅果、動物內臟、菌類、包子餃子類、蛋糕甜點類、甜飲料類、魚蝦貝類、油炸食品類及腌鹵菜類等食物。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標準,制定每種食物的標準份。每周攝入該食物的份數為:頻率*每次份量[5],頻率包括1次/周、2次/周、3次/周、4次/周、5次/周、6次/周和≥7次/周,分別賦值為1、2、3、4、5、6、7。每次份量分為:每次1個標準份、每次2個標準份、每次3個標準份、每次>3個標準份,分別賦值為1、2、3、4。
通過食物攝入頻率計算得到每周每種食物總攝入份數,根據每周消耗的食物總量,計算總碳水化合物類(即谷物類、雜糧類、甜點蛋糕類、水果類和甜飲料類總和)、總纖維類(即蔬菜類、水果類、谷物類及雜糧類的總和)、總蛋白質類(即禽肉類、畜肉類、魚蝦貝類、蛋類、奶類及豆制品類的總和)以及總脂肪類(油炸食品類、堅果和腌鹵菜類的總和)。此外,定義了與妊娠期血壓有關的總能量份數(即畜肉類、蛋糕甜點類、甜飲料類、腌鹵菜類及油炸食品類的總和)[5]。如蛋白質攝入的每周總份數為:禽肉類總份數+畜肉類總份數+魚蝦貝類總份數+蛋類總份數+奶類總份數+豆制品類總份數。營養素頻率評估所有值均以每周消耗食物的總數為單位(份/周)。本研究的主要暴露因素為各種食物的每周攝入份數和各類營養素的每周攝入總份數。

納入孕婦的平均年齡(28.95±4.28)歲,平均孕前BMI為(21.47±2.91)kg/m2,孕晚期收縮壓為(111.29±10.01)mmHg、舒張壓為(70.25±7.57)mmHg。孕前BMI≥24kg/m2的孕婦收縮壓、舒張壓高于孕前BMI<24kg/m2的孕婦(P<0.05);孕期周體重增加≥P50的孕婦收縮壓高于孕期周體重增加

表1 不同特征孕婦孕晚期血壓的比較
孕期雜糧類、禽肉類、魚蝦貝類、蔬菜類、水果類食用頻率<3份/周的孕婦與食用頻率≥3份/周的孕婦相比較,孕晚期收縮壓、舒張壓較高;孕期畜肉類、堅果類、油炸類、腌鹵菜類和甜飲料類食用頻率<3份/周的孕婦與食用頻率≥3份/周的孕婦相比較,孕晚期收縮壓、舒張壓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食物攝入頻率與孕婦孕晚期血壓的關系
孕期攝入纖維素、脂肪、糖類和能量的頻率與孕晚期血壓有關聯(P<0.05);孕期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頻率與孕晚期收縮壓有關聯(P<0.05),與孕晚期舒張壓無關聯(P>0.05);孕期攝入蛋白質的頻率與孕晚期收縮壓、舒張壓均無關聯(P>0.05),見表3。

表3 不同營養素攝入頻率對妊娠晚期血壓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前增重過快、丈夫吸煙和戶外活動較少都是孕晚期血壓較高的危險因素[6]。年齡較大的產婦在妊娠期發生高血壓的幾率較高[7]。孕婦孕前BMI≥24kg/m2,孕期尤其是孕晚期體重易超標,出現肥胖,從而導致血脂增高、過氧化酶增多,可能使血管收縮,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孕期雜糧類、禽肉類、魚蝦貝類、蔬菜類和水果類食用較多的孕婦孕晚期血壓較低,堅果類、油炸類食物、腌鹵菜類和甜飲料類攝入較多的孕婦孕晚期血壓較高。孕期纖維素攝入較多可以降低孕晚期血壓,脂肪和能量攝入較多會增加孕晚期的血壓。
不健康飲食是全球健康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8],而孕期飲食是孕期保健的重要部分。有研究提示雜糧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質和纖維素,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和血糖等益處,從而可能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9],而本研究也發現雜糧類食物的攝入與更低的血壓相關。水果蔬菜類不僅富含維生素,還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有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是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的保護因素,每日增加適宜量的膳食纖維食物,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可降低[10-11]。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也解釋了隨著纖維素攝入的增加,孕婦孕晚期血壓降低的原因。
孕期對蛋白質需求增多,而不同來源的膳食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與高血壓的關系仍不確定[12]。目前在我國肉類結構中仍以豬肉為主,有研究指出,血壓與紅肉的攝入量呈正相關[13],而以雞肉和魚肉攝入較多的飲食也被發現與低血壓之間存在關聯[14],這與本研究的結果較為一致。但也有研究中發現食用畜肉類食物,與收縮壓、舒張壓呈負相關,而食用禽肉類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呈正相關[15]。魚蝦貝類富含牛磺酸、n-3脂肪酸,這兩者均有降血壓的作用[16-18],可預防妊娠期高血壓。因此,對于孕期肉類的攝入,應同時將白肉和紅肉的量考慮進去,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比例和范圍內。
對中國成年女性的研究發現,適當進食堅果,可能會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19]。而本研究發現孕期堅果類攝入份數較多的孕婦,其孕晚期血壓較高,可能原因是孕期的堅果食用量較非孕期高。此外,本研究未區分堅果的種類,也是原因之一。本研究發現油炸食品、腌鹵菜類和含糖飲料的攝入是孕晚期血壓高的危險因素,可能的原因是油炸食品富含有反式脂肪酸和能量[20],會導致肥胖并引起血壓改變;腌鹵菜類食品中通常含有較多的鈉離子和亞硝酸鹽,而高鈉飲食易引起血壓升高[21]。飲用含糖飲料與血壓升高有密切關系,可能的原因是含糖飲料通過降低人體內一氧化氮水平而導致高血壓或者因為含糖飲料里含有大量的鹽,而引起血壓升高[22],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
纖維素的主要功能是人體進食后產生飽腹感,可調解腸道蠕動,從而減少其他飲食的攝入,可以控制總的熱量,減輕體重和降低肥胖,從而可能會影響血壓。另外膳食纖維能夠吸附離子,并且可以和腸道中鈉離子、鉀離子進行交換,降低血液中鈉鉀離子的比值,從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本研究發現孕晚期纖維素攝入頻率高,孕晚期和分娩時收縮壓、舒張壓降低,有統計學意義。
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有學者認為它會提高孕婦血管的彈性,從而改善血壓。Sellayah等[23]認為母親在懷孕期間限制蛋白的攝入,會引起血壓增高。目前蛋白質是否具有降壓作用仍未得出定論,相關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期蛋白質攝入頻率對孕婦孕晚期血壓無關聯,可能與我們不了解孕婦每次攝入的量有關,也可能與孕婦攝入蛋白類型不同有關。
目前,飲食中脂肪攝入量對血壓的影響尚未明確,而且脂肪酸的種類和食物來源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高脂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而不飽和脂肪酸可能有降血壓的作用[24-25]。本研究結果顯示,孕期攝入脂肪頻率更高的孕婦其孕晚期血壓值較高,這可能需要未來對脂肪的攝入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從而更精準地指導孕婦飲食。
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會導致肥胖,而內臟型肥胖被認為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26]。本研究將谷物類、雜糧類、甜點蛋糕類、水果類和甜飲料類歸總為碳水化合物類,發現孕婦增加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頻率對孕晚期收縮壓有統計學意義,其余無關聯。可能與孕婦本身進食雜糧類、水果類的份數過多有關。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大量飲用含糖飲料都會引起肥胖,使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而本研究發現,孕期糖攝入頻率的不同,是孕婦孕晚期血壓的保護性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于本研究將水果和甜飲料類歸在一起,還有一種可能是水果類占比大,可能會影響結果。水果分為高糖水果和低糖水果,櫻桃、木瓜、柚子、牛油果等是低糖水果,而榴蓮、荔枝、龍眼是高糖水果,孕婦在孕期進食不同類型的水果,我們沒有做相關研究,需要進行進一步分析。本次研究中,總能量份數為畜肉類、蛋糕甜點類、甜飲料類、腌鹵菜類及油炸食品類的總和。它們中大部分都與孕婦孕晚期血壓相關,因此,孕期攝入能量更高的孕婦孕晚期血壓值越高。
本研究基于大樣本前瞻性隊列研究探討了孕期飲食攝入與孕晚期血壓的關聯,控制的混雜因素較為全面。但也存在缺陷,比如對食物種類的劃分不夠精細和全面;每種食物攝入的具體量計算不夠精確。
綜上所述,孕婦應通過調整控制食物結構和攝入量,如增加纖維素類食物(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等)攝入、減少脂肪類食物(油炸食品、堅果類)攝入,可能有助于改善孕期血壓,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