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君

本報訊 3月24日,由北京畫院與遼寧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中國古代書畫研究系列展覽“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隱與仕、物與心”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聯合了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歷時兩年策劃完成。展覽以中國古代文人觀物與識心的視角為線索,通過林泉之心、雅游適意、壺中天地、詩畫映景四個板塊,細細講述了園林所承載的中國士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家園。
園林是古代文人生活的居所,也是交游的空間。園林所承載的,從君臣間的宴飲轉化為士者間的雅集,為文人的交游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正如此次展覽所展出的作品,涵蓋自元代以來的中國古代書畫48件(套),聚集了趙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進、陳淳、陳洪綬、石濤等多位名家之作,他們以文會友,因園生情,在曲水流觴中隱約暗示出聯結政治的世俗與抱負。展覽中,明代畫家文徵明為友人吳儔所作的《滄溪圖卷》,是年逾古稀的文徵明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在弟子朱朗、周天球、彭年與兒子文彭、文臺的陪同下游覽宜興,并得到了原任山東武城縣令吳儔的款待,因此以吳儔的自號“滄溪居士”作《滄溪記》并圖。文徵明以清澈的流水比喻吳儔居官清廉,描繪出仕宦文人書齋庭園的清幽景致和高隱達觀的生活意趣。西園為北宋駙馬都尉王詵府邸,宋時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他們的交往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繪成《西園雅集圖》。由于畫中之人多為千年難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紛紛摹繪,成為中國美術史上不斷描寫的重要主題。明代畫家李士達所作《西園雅集圖》(蘇州博物館藏)正是表現這一經典母題的佳作。
可以說,園林承載著中國文人對于外物與內心的觀照,如一方微縮的世界,成為千百年來士人滌蕩心靈的理想居所,呈現出中國文人以微觀見宏觀的生命哲學和內心獨白。別出心裁的是,展覽在環境營造上借用中國園林移步換景的特點進行空間設計,帶來身臨其境的游園之感,讓我們在千百年后重新聚焦“園林”這個主題,在除卻與古人跨時空的觀看與對話外,從中國傳統哲學與思想中,找到其與當代鏈接的意義:或如人格的自修與胸懷的開拓,或如在孤獨的自處中找到靈魂的陪伴。園由心造,紙上游園,在喧鬧的市城中尋找心靈詩意的山林,在物與心的觸碰中成就中國文人墨客的紙上桃花源。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