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萍萍
(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51)
防腐劑能夠對微生物的酶系產生干擾,通過破壞微生物正常的新陳代謝來抑制酶的活性;防腐劑能夠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對其繁殖和生存產生干擾;防腐劑能夠改變微生物細胞漿膜的滲透性,抑制微生物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導致其失活。依據防腐劑的具體成分和來源,可以將其劃分為有機防腐劑、無機防腐劑以及生物防腐劑3 種不同的類型。
采用超聲波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的原理是在空化作用的前提下,超聲波對樣品進行加熱,提高分子活性,達到加速組分溶解的目的。而液液萃取法利用不同組分在溶劑中溶解性的不同,來達到對樣品中組分分離的效果。李芳芳等[1]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氣相色譜法對食醋中的防腐劑和抗氧化劑進行了測定,以三氯甲烷為萃取劑,乙酸乙酯為分散劑,對分散劑、萃取劑、鹽濃度以及pH 值等對萃取效率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采用200 μL 的三氯甲烷作為萃取劑,萃取效果最佳;目標物在0.004 ~1.00 mg·mL-1線性良好,相關系數為0.999;檢出限為0.03 ~0.10 mg·kg-1,回收率為71.6%~93.5%。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適用于對食醋中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的檢測。
采用熱解吸法對樣品進行預處理時,會先將樣品組分吸附至固相吸附劑,然后對其進行加熱將組分從固相吸附劑上解吸下來。沈澤越等[2]采用熱解吸反壓低溫等離子體電離源質譜法對食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進行了檢測,設計了一套熱解吸反壓低溫等離子體電離裝置,并對其進行了參數的優化,在此基礎之上對具有代表性的12 種鄰苯二甲酸酯進行了分析,考察了該電離裝置的分析性能。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快速、定量檢測食品中的PAEs。
采用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的原理是流體在臨界狀態下具有較高的滲透能力和溶解能力,因此可以將臨界狀態下的流體作為溶劑來分離混合物中的目標組分。汪雋[3]建立了超臨界流體萃取與HPLC-MS 對奶片、牛奶、酸奶和果凍等食品中的6 種防腐劑(苯甲酸、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和對羥基苯甲酸正丁酯)進行了測定,以甲醇為流動相,梯度洗脫后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回收率為95.48%~110.34%,相對標準偏差為0.58%~0.77%,該方法可以快速檢測多種食品中的防腐劑。
固相微萃取法主要是將固相微萃取纖維涂于熔融石英絲表面來對試樣進行處理。該方法具有快速、靈敏的優點,但同時也有著程序較為復雜、吸附量較小等不足。董春洲等[4]采用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法對飲料中所含山梨酸和苯甲酸進行了測定。實驗采用溶膠凝膠聚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氧烷萃取頭萃取飲料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用直接固相微萃取與氣相色譜聯用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山梨酸和苯甲酸在0.2 ~40.0 μg·mL-1具有很好的線性關系,兩種添加劑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98 8 和0.998 9,說明采用該方法檢測飲料中的添加劑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食品中的防腐劑具有靈敏度高、分析快速的優點。宋利軍等[5]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熟食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進行了檢測。實驗將乙腈-磷酸二氫鉀溶液作為流動相,設定檢測波長為230 nm,結果發現苯甲酸和山梨酸在0.05 ~0.30 mg·mL-1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收率為94.8 ~96.9%。表明該法適用于食品中防腐劑的檢測。
將氣相色譜法應用于食品防腐劑的檢測具有分析速度快、靈敏度高以及適用范圍較廣等優點。何靖等[6]建立了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檢測器檢測醬油中6 種防腐劑的分析方法。結果表明,防腐劑檢出限較低,相關系數為0.999,回收率為95.7%~102.0%%。采用該方法對醬油中防腐劑進行檢測具有簡單快速、分析時間短等優點,且精密度能夠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周家萍等[7]采用氣相色譜法對醬油、食醋和飲料中的8 種防腐劑進行了檢測,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線性范圍較寬,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樣品分析證實該方法科學有效。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一種具有測量精準度高、分離范圍廣等優點的分離手段,其對于有機物的破壞也更小。而質譜分析法則具有其他分析方法無可比擬的靈敏度,對有機物結構定性十分精準。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結合了上述兩種技術的優點,且具有操作簡便、使用成本較低的優勢,在微量有機混合物的分析中體現出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劉麗梅等[8]采用液質聯用法對醬油中的苯甲酸鈉進行了檢測。實驗采用C18反相柱,以0.02 mol·L-1的乙酸銨為流動相,采用不同濃度的甲醇溶液進行梯度洗脫,得到方法的RSD 為1.25%,回收率為95.6%~106%,表明該方法精準度高、靈敏度高,能夠準確檢測食品中的添加劑。
采用離子色譜法對食品防腐劑進行檢測具有靈敏度較高、選擇性較好、前處理簡單以及可以同時對多組分進行測定的優點。蔣越華等[9]采用離子色譜法對醬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和亞硫酸鹽3 種防腐劑進行了檢測。樣品在中性條件下超聲提取,采用AS17-C 陰離子交換色譜柱分離,以KOH 淋洗液洗脫,用電導檢測器測定,3 種防腐劑在2.00 ~20.00 mg·L-1呈現出了較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0.999,回收率為80.4%~115.6%。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適用于醬腌菜中防腐劑的同時測定。
薄層色譜法是一種定性以及半定量的檢測方法,具有檢測成本低、檢測設備較為簡單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在食品、保健品防腐劑的檢測。張存新[10]采用薄層色譜法對豆瓣醬、辣椒醬中的苯甲酸、山梨酸進行了測定,提出了聚酰胺薄層上分析調味品中苯甲酸樣品的處理方法,樣品經過分類預處理后,加鹽酸進行酸化,采用乙醚進行多次萃取,再采用氯化鈉溶液進行洗滌,搖晃均勻靜置15 min 后,將醚層經無水硫酸鈉過濾,放平展開槽,樣品在展開劑上行展開10 cm。結果發現,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檢出限均為0.8 mg·L-1,采用該方法測定食品中苯甲酸具有操作簡單、結果直觀等優點。
毛細管電泳法是一種在高壓直流電場作用下,在毛細管分離通道中,根據樣品中各個組分中離子遷移速度和分配行為不同來對組分進行分離的方法。采用該方法對食品防腐劑進行檢測具有檢測時間較短、結果精準度較高的優點。張禮春等[11]采用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建立起了硼砂鹽緩沖體系,采用25 kV分離電壓、200 nm 波長作為分析條件,對飲料中所含有的7 種防腐劑進行了檢測。相關系數>0.999,在0.6 ~240.0 μg·mL-1有良 好 的 線性,回 收率為79.6%~120.3%,表明該方法能夠滿足對飲料中多種防腐劑進行檢測的需求。
在食品防腐劑檢測中應用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靈敏度高的優點,因此常被用于食品防腐劑的定量以及定性分析。陳婷[12]利用分光光度法對醬油中的兩種添加劑[苯甲酸鈉和乙二胺四乙酸鐵(Ⅲ)鈉]含量進行了測定,通過建立標準曲線回歸方程得出樣品中苯甲酸鈉的具體含量,相關系數為0.993 27,其在0 ~0.003 mg·L-1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于曉萍[13]則采用分光光度法對蜜餞中苯甲酸含量進行了快速測定,在pH 值為1 ~2 的條件下,采用氯仿將苯甲酸從蜜餞的堿液處理液中萃取出來,在最大吸收波長223 nm 處,測定其具體含量。實驗結果顯示,該方法的RSD 為0.40%~0.59%,加標回收率為97%~98%,表明采用該方法測定食品中苯甲酸具有快速精準、操作簡便的優點。
目前,國內食品防腐劑檢測工藝在樣品前處理以及分析檢測方面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藝改良,一些常用的傳統檢測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新興技術也在食品檢測中體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但考慮到食品成分較為復雜,其中添加的防腐劑種類較多,因此對食品中防腐劑進行檢測仍具有較大的難度,而一些高精密度儀器因檢測費用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檢測機構和企業對食品防腐劑進行檢測的水準。在未來,對于食品防腐劑的檢測研究仍需要朝著更為經濟實用、檢測水平較高的方向發展。
在食品加工生產中使用防腐劑的目的是保證食品的新鮮,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部分生產者濫用食品防腐劑,帶來了諸多食品安全問題,造成了社會大眾對于防腐劑的恐慌。為了精準檢測食品中防腐劑的種類和含量,確保防腐劑的適量、科學添加,還需要相關部門和檢測機構加大對于防腐劑的檢測力度,不斷提升檢測效率,為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