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渤 劉慶玲* 陳 凱 蔡馨楠 王世旭
(1.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2.貴州省水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貴陽 550081;3.畢節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 貴州 畢節 551700;4. 遵義市生態環境局,貴州 遵義 563000;5. 黔南州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技術中心, 貴州 都勻 558000)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排放情況;(二)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三)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并將監測數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十四五”期間將深入推進包括凈土保衛戰在內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強化對土壤污染嚴重企業的監督管理,持續推進重點監管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1],可見企業隱患問題的發現和梳理尤為重要。
重金屬污染是土壤污染的重點問題,有色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行業又是重金屬污染企業的關鍵點,該行業對土壤污染貢獻量大且污染土壤的方式多元化,成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源頭防治與管控的重點對象。同時,全省該類型企業規模偏小,私營企業居多,管理混亂,環保意識相對薄弱,流失、滲漏、揚散等問題相對普遍存在,從而對土壤環境構成潛在威脅。
貴州省按照應納盡納原則,截止到2021年底將239家企業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通過現場調查一百余家土壤重點監管企業,了解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收集企業現場資料和問題,依據《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令〔2018〕第3號)、《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指南》(生態環境部2021年1號公告)、《工業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HJ 1209—2021)等相關的法規、技術規范文件,梳理總結出當前情況下存在的土壤污染隱患的關鍵重點問題。
根據現場調查情況,選取現場檢查隱患問題突出且具有典型性的6個渉重金屬企業進行統計分析,涵蓋了電解錳、鋼鐵冶煉、汞回收冶煉、鉛鋅銻冶煉行業。電解鋁及黃金冶煉企業,企業規模較大,環保設施較齊備且運行正常,生產現場制度更完善,管理更規范,隱患問題更少,且現場發現的隱患問題在其他企業已有出現,因此未納入本次梳理的代表性樣本。
依據當前的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對調研中發現的土壤污染隱患現場問題進行匯總整理,因工作時間受限,調研中可能存在未發現或當前未暴露的隱患問題。
錳及鋼鐵冶煉企業3家典型問題企業:貴州某錳業有限公司、銅仁市某冶化廠、貴陽某鋼鐵有限公司,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見表1、2。

表1 錳及鋼鐵冶煉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列表

表2 錳及鋼鐵冶煉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統計
鉛鋅及汞冶煉3家典型問題企業:某冶煉有限責任公司、某鋅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州某汞業有限公司,企業現場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見表3、4。

表3 鉛鋅及汞冶煉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列表

表4 鉛鋅及汞冶煉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統計
6家企業共整理統計出75條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統計如表5。

表5 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統計表
1.3.1 以滲漏、流失為主要形式的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
有毒有害物質以液態通過滲漏、流失的方式進入土壤,形成的廠區土壤污染隱患,在此次典型案例的6家企業較為普遍,共發現相關問題40條,占比54%,占比最大,可見此類問題是目前涉及有色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行業企業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主要表現為:企業各類生產用水循環池、沉淀池、雨水收集池、污水處理池等池體以及廠區生產污水溝渠、雨水溝渠的防滲工程資料缺失,防滲期限未知;重點冶煉車間地面無防滲工程資料,防滲情況未知;生產區地面和路面局部開裂,污水長期長期積水淤積;重點車間設備設施老化腐蝕,管線閥門跑冒滴漏現象多見;液體儲罐滲漏,管線長期跑冒滴漏;各類池體破損或溢流流淌污染地面。作為收集存儲有毒有害物質的重點設施設備,以上工程設施的防滲是重中之重。
針對當前的薄弱環節,企業應及時抓整改,重落實,做好防滲防腐工程,明確防滲工程有效期限,同時還需日后定期開展維護檢查,保證工程設施的正常狀態。把握住這一重點的土壤污染隱患,就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對土壤的潛在影響。對此類問題的整改,企業需投入人力物力,建設工程項目或購入硬件設施,涉及資金的投入和后期的運行維護維修。
1.3.2 以揚散為主要形式的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
有毒有害物質以粉塵或氣態形式進入空氣遷移,沉降進入土壤,形成土壤污染的又一隱患,這在此次典型案例的6家企業中也有較多發現,共發現相關問題23條,占比30%。此類問題主要涉及各類生產物料堆場和渣堆場的防塵除塵設施及日常管理制度落實;堆場及車間料場的運輸、攪拌、臨時堆存的現場管理;企業重點車間的粉塵收集、運輸、堆存管理。
相對于前一條問題,此類問題屬于軟件制度措施,更著重于管理制度的科學合理制訂和落地執行,需企業依據各自生產特點,科學化精細化制訂相關重點場所的管理制度,做好制度的日常實施。
隱患排查是現場發現污染最直接、最簡單的方式,將土壤污染排查與日常生產管理相結合,切實落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2]。如冶煉車間現場攪拌冶煉物料,首先規定好準確攪拌地點,掛牌標識明確,合理安排含重金屬物料的臨時堆存地點,以避免攪拌和裝卸過程中的重金屬物料的揚散,科學規范化運輸路線及裝卸流程,及時清掃地面揚散粉塵,攪拌過程控制好加入水量,防治污水外溢四處流淌。通過制度管理好現場員工的操作,達到有效降低揚散形式的土壤污染隱患。其中,生產原料涉及到回收利用固廢及危廢的4個企業(利用回收的廢舊金屬制品以及含重金屬的飛灰、爐渣、污泥等再次冶煉回收重金屬),對物料堆場、車間臨時料場的管理尤其重要,應重點控制好固廢及危廢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堆存及運輸中的揚散,防塵除塵設施運行及日常管理制度落實。
1.3.3 其他典型隱患問題
《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確了企業的三項義務“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通過三項義務的實施,助推企業守法合法快速發展。
調研中發現相關典型隱患問題:(1)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不完善、不落在實處、照搬照抄、假大空;《自行監測方案》《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報告》《土壤年度監測報告》錯漏,數據間邏輯關系錯誤;有毒有害物質識別不全面、不仔細,重點設施設備識別有誤;重點設施未標識,或標識不清晰。(2)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存在敷衍應對、虛報瞞報的現象,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落實不全面、管理不到位。此次典型案例的6家企業均存在此類問題,共發現相關問題12條,占比16%。此類問題占比低主要是因為此次調查將此類問題都歸納為意識問題進行總結,而前兩類現場問題相較更具體。企業未履行主體責任,刻意回避土壤污染問題,產生敷衍應對、虛報瞞報現象。這種對土壤防治法學習不到位、不理解,土壤重點監管單位三項義務的思想松懈,是企業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大障礙。調研中發現,有企業在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活動中敷衍應對,花錢找個第三方技術單位避重就輕地進行隱患排查工作,《隱患排查報告》對存在的污染隱患。故意隱瞞,盡量少投入整改,少投入資金,最終造成更嚴重環境污染。
此外,調研還發現一個明顯的錯誤認識:部分企業負責人認為廠區內無污水外排,即是不會污染土壤,忽視了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通過對廠區內土壤的污染,再通過土壤和地下水對周邊農田耕地及水環境構成威脅。企業對土壤污染防治和水、大氣污染防治混淆不清,體現了宣傳培訓,帶法下基層,普法入基層的重要性,需要基層環保工作人員進一步夯實《土壤污染防治法》的企業宣貫。可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制度,科普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強人們對土壤污染的危害認識,加強對土壤的保護意識[3],是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1)有毒有害物質以液態通過滲漏、流失的方式進入土壤,形成土壤污染隱患,是當前最普遍最多見的土壤污染隱患問題;其次是有毒有害物質以粉塵或氣態形態通過揚散方式污染空氣,隨空氣遷移沉降進入土壤從而形成土壤污染隱患。
(2)企業領導及工作人員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認知和了解不足是最根本的問題。對《土壤污染防治法》學習和理解不夠深入,直接導致企業第一和第二條現場隱患問題的大量存在。思想意識問題是導致現場各種土壤污染隱患問題存在的根源。
(1)企業要落實土壤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一是要主動積極學習《土壤污染防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文件,做好企業內部學習宣傳,從主觀上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二是要制訂相關規章管理制度,抓落實、抓管理,通過軟件制度落實上的提升,達到防治效果,既能節約投入資金,又能提高工作人員認知;三是要通過提升硬件設施設備,投入資金,建設升級相關防滲防腐設施設備,提高企業的污染防治硬件實力。
(2)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宣貫,一是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做好定期周邊土壤監測;二是做好宣傳培訓,普法入基層,及時宣傳普及最新技術規范文件。
通過對本次調研中發現的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典型問題的分析探討,希望幫助企業以典型問題為鑒、對照反思、舉一反三,結合實際,積極主動采取切實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推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以新觀念、新模式、新機制,做好貴州優良生態環境的守護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