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燁,李欣然,杜春業
(上海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中心,上海 201112)
科研事業單位是技術研究的前端環節,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在轉化過程中科研單位發揮重要作用。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高質量、功能更強、更大規模的技術市場,可以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提升技術轉移服務能力和創新發展新動能。但在轉化中缺乏市場調研優勢和推廣措施,忽視了科研單位與市場競爭主體的差異,以至于轉化效率低、質量差,為此進一步探索科研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具有必要性。
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是提升科研事業單位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有助于長遠穩定發展。同時推進將轉化收入作為人員激勵,也為新一輪科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良性循環。當科技成果通過轉化應用于實踐,使最新成果應用落地,能夠進一步激發科研事業單位的市場活力。
科研人員一般具有較高學歷,屬于高精尖人才。但薪資待遇會受單位發展水平、薪資總量的限制。通過實施成果轉化與市場的合作,將技術成果有效應用,可以獲得更多收益。轉化收益也可以應用于單位日常管理,提升人員薪資待遇、績效獎勵等。借助多勞多得的獎勵形式,能提升在科技研發以及成果轉化中的工作熱情,帶動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
促進科技成果實現有效轉化,要與市場導向相適應,但在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中并未設置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管理機制。主要是科研事業單位長期從事技術研究更重視新理論、新技術,并未重視成果轉化應用。這也導致科研事業單位對成果轉化工作缺乏正確認知,與市場需求脫節,很多優質成果無法應用落地。實現成果有效轉化要經歷研發、技術成熟、商品化、資本化等多個階段,不僅是簡單的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需要進行有效的二次創新,才能滿足確保轉化成功。由此,轉化工作必須堅持市場導向、系統整合資源,推進轉化工作。
由于缺乏有效的評估,導致了成果轉化工作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轉化項目可行性評估不到位[1]。當前轉化流程多由科研團隊提出,管理部門進行審核通過后公示再實施。但在這一過程中缺乏可行性的綜合評估,導致轉化效果不理想。二是評估體系存在不合理之處。當前多采用無形資產評估方式,但有部分成果的價值無法準確評估,標準不一、存在主觀性,從而導致科技成果價值衡量不準確。
科研事業單位雖意識到轉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因缺乏針對性的考評體系,使轉化工作無法有效推進。一是傳統考核中未明確考評方法和內容,整體體系不完善。二是缺乏有效考評指標,未與貢獻度結合,阻礙了轉化的積極性。三是雖然已頒布了相關法規政策,但對具體實施并未細化,嚴重影響了管理者的決策有效性。
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不僅可以推動科研事業單位發展,也能提升社會科學技術水平。同時科技成果轉化也是推動地方經濟、技術提升的重要方式,對產業創新具有積極作用[2]。為此本地區政府要重視成果轉化工作,發揮政府的優勢,圍繞產業戰略發展方向,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支持和幫助。

圖1
科研事業單位一般是以財政撥款開展科研工作,實施的管理機制為項目管理與經費使用管理[3]。為了更好地與市場聯動,促進成果產業化,可以設置轉讓為主,技術服務為輔,促進產學研合作的轉化模式,建立起以知識產權為載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考評機制可以提升轉化效益。一方面要在科技成果轉化實施進程中建立綜合評估體系。如由技術專家、市場專家、財務專家和企業代表等組建評估小組。聚焦創新度、成熟度、轉化成本以及落地效益等關鍵因素,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高效轉化方式。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體系,實施科技成果價值評估。統一標準和流程,對科技成果實施綜合和全面的評估。
為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有效轉化落地,要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分類考評體。實施分類考評,將同行評議作為基礎評價方式,實施代表評價制度,應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4]。關注轉化落地的效益評價,將新技術、新工藝等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制訂組織內部分配制度,明確人員范圍和分配比,確保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提升激勵作用。
R 科研事業單位長期致力于軟件技術標準研究和軟件應用技術研究,通過技術服務和成果應用推動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服務行業,發展產業”的核心理念,為我國軟件行業做出了眾多開創性貢獻。
R 科研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主要有六種: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使用科技成果、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自行投資實施轉化、以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其他方式實施轉化。
R 科研事業單位結合自身情況制定了轉化流程,主要包括:發現成果、評估成果、確定市場需求、確定合作伙伴、開展技術合作、實現產業化落地[5]。
1.公示與發布:科技成果的完成部門(以下簡稱:成果完成部門)將科技成果報管理部門,由管理部門定期發布信息公示,完成后方可轉化。
2.轉化策劃:由成果完成部門自行策劃、推動,與合作方形成意向性方案。
3.成果評估:(1)成果完成部門將擬實施轉化的科技成果信息、擬轉化對象和意向性方案通報轉化實施部門;轉化實施部門根據轉化需求,組建科技成果評估小組并召開評估會議;(2)科技成果評估小組評審轉化的可行性,若同意轉化,將對科技成果最低成交價進行進一步討論:
若評估的最低價低于15 萬元,可以通過協議定價進行轉化,由管理部門將評估意見通過單位“三重一大”流程提請領導班子審批;審批通過后由轉化實施部門按照單位信息公開要求在單位內部及技術交易市場對成果名稱和擬交易價格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即可進行科技成果轉化。
若評估的最低成交價達到或超過15 萬元未達到50萬元,由管理部門將評估意見通過單位“三重一大”流程提請領導班子審批;審批通過后按要求進行內部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后,在技術交易市場進行公開掛牌交易,交易價格為最終成交價格,無需再次公示。
若評估小組評估的最低成交價達到50 萬元,則需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該科技成果進行評估,管理部門根據第三方評估結論和單位“三重一大”流程,提請單位領導班子討論確定本次成果轉化最低價。
其中以作價投資或其他涉及股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無論最低成交價大小,均需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并按要求在單位內部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后至技術交易市場公開掛牌交易。
4.轉化實施:確定最終成交價后,即與成果承接方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協議并實施具體轉化;其中以作價投資或其他涉及股權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由管理部門在項目完成后將相關情況報上級單位備案。
5.收益分配:科技成果的轉化收益納入單位分配管理,由成果完成部門、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共同負責收益分配工作,科技成果完成人員或團隊、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或團隊轉化實施部門可參與分配。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全過程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轉化對提升科研事業單位軟實力,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要落實以市場問題為導向的管理機制,確保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有效性。要優化綜合評估機制、金額考評體系,建立激勵措施,以此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實踐中,根據科技成果特點,結合資源優勢,制定不同的路徑,解決在科研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