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煌

名師點評團
蘇月,青年教師、作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閱讀與寫作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文學作品十余萬字,出版散文集《詩情與畫意》,參與編寫《名師作文點拔》《名師作文指引》等。
“拜年走親戚,送兩個饅頭就是珍貴的禮物,大年初一拎出門的罐頭,元宵節又回了家,蛋糕長毛了也舍不得扔……”
奶奶嘴里的年,聽著好像天方夜譚!
“過年的案板最忙,臘月里堆自家饅頭,正月擠滿親戚送的饅頭。”奶奶說,“小孩回家,只要看到案板上新增的饅頭,就知道家里來了幾個客人。”
一個上門親戚送來兩個饅頭,這就是奶奶生活的那個年代拜年時送的禮。
也不是所有親戚拜年都送饅頭,也有高檔的,比如罐頭、蛋糕,這些是給家里的長輩準備的。可是老人都不舍得吃,即便小孩流著口水滿地打滾鬧著要,大人也不給吃,因為走別的親戚時還要用。
“初一買的罐頭,元宵節又回來了,”奶奶笑著說,“那罐頭走過十多家親戚呢。”
“哈哈,這瓶罐頭從奶奶家到外婆家,再到阿姨家,然后到堂姐家……走了上百里路,最后又回到奶奶家。真是一次好玩的罐頭旅行。”我說。
奶奶說:“有一年,我爸爸收了一袋蛋糕,舍不得吃,春天拿出來時已經長毛了,可還是不讓孩子們動。”
那個年代也給孩子們發紅包,一般都是幾毛錢,發一元的時候都非常少。
“除了發紅包,還要分零食。”奶奶說,“瓜子、花生、紅棗、核桃、柿餅,都得一份一份分給孩子們。”
“為什么?”
“孩子多,零食少,不能敞開了吃,每個孩子分一點,只能自己吃自己的,剩下的還要留著招待親友。”奶奶說,“一般人家過個年也就買一兩斤瓜子。瓜子按把分,一人一兩把,花生也一樣,核桃、紅棗、柿餅和水果糖按個發,一個孩子三五個。”
好東西分下來,大家都舍不得吃。奶奶說,因為擔心被人偷吃,她把零食藏在新襪子里、藏在兜里。時間一長忘記了,等到想吃時,才發現水果糖早就化掉了,只能舔糖紙了!
這個寒假,我沒出門就收了1600元,家里各種零食、水果都吃不過來,爸媽總是嘮叨又胖了。現在的生活,真的是好了太多呀!
“要是有一臺時空穿梭器該多好啊,我要去奶奶生活的那個年代,給大家送去好吃的,送去幸福的新生活!”我大聲說道。
點評
“我”就像是一部攝影機,記錄著奶奶嘴里的年,也記錄著那個年代的美好。那個時候物質條件匱乏,就連饅頭都是珍貴的禮物,蛋糕長毛了也舍不得扔。這都是一些普通的東西,卻異常珍貴。聽著像是天方夜譚,不可思議,卻也樸實、有愛。小作者正是用這種對比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現在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也讓我們懂得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結尾處的語言描寫,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我”的幸福生活,說出了我的美好期待。(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