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倩

名師點評團
趙卷卷,原名趙俊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會員。出版有《笨笨老師天才學生》《卷卷老師教你寫作文》(四卷)等著作,《中國少年報》《語文周報》等報刊專欄作者。
除夕之夜,看著爸媽有說有笑地包餃子,我眼前的電視劇頓時“不香”了。
難道我就一直這樣等著吃現成的嗎?我搖了搖頭。
我關掉電視,說道:“媽,我也要包餃子。”
“你會包嗎?別添亂了!”媽媽示意我接著看電視。
“可能……大概……也許會吧。”我躲開媽媽質疑的眼神,拿起了一張餃子皮,然后舀了滿滿一勺餡兒。
媽媽瞥了一眼,說:“餡兒太多了,皮會破掉的。”我“哦”了一聲,撥下去一點兒餡兒,然后把餃子皮對折起來,沿著邊兒慢慢捏。不好,餡兒還是漏出來了。我沖媽媽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餃子放到了一邊。
第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好的畢竟是少數嘛!我不甘心,又拿起一張餃子皮。這一次,我放了很少的餡兒,小心翼翼地捏。終于,這次成功了。“怎么看起來有些別扭呢。”我看看媽媽包的如彎月一般的餃子,再看看自己包的“小籠包”,忍不住笑了起來。
我虛心地向媽媽請教。只見她先拿起一張餃子皮,在手掌上攤開,再用小勺子舀了大半勺餡兒放在中間,然后從一邊捏起,邊捏邊收攏兩邊。不一會兒,一個飽滿如彎月的餃子就誕生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一個,沒想到,剛一放在案板上,餃子就躺下休息了,完全不像媽媽包的那樣神氣。“它累了,要休息了。再說,誰規定餃子必須是飽滿的彎月形啊?”我為自己找了個借口,又興致勃勃地包了起來。不一會兒,千姿百態的餃子躺滿了案板,有的像元宵,有的像小蘋果,有的像圓餅……下鍋的時候,我很擔心它們會被煮破。幸好,餃子們都意志堅強,咬緊牙關,沒有松口。
“爸爸,快來嘗嘗我包的‘怪物餃子,味道比媽媽包的還要好呢!”我端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歡快地喊道。這個除夕夜,我不僅僅長大了一歲,還學會了怎樣包餃子,更體會到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怎能不歡快呢?
(指導老師:李仰臣)
點評
文章講的是“我”第一次包餃子的經歷,對餃子的形容展現了孩童特有的天真,多處心理描寫讓文章更加真實生動。動詞的運用很巧妙,擬人化的描寫非常生動。
文章選材于生活,通過作者細致而生動的講述,讓我們看到了有愛的一家人,也讓我們看到了懂事的作者。過年包餃子,作者也成長了。
(趙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