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天氣中,很多人都想來一瓶冰鎮后的碳酸飲料爽快一下。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最能解渴的飲料并不是這類飲品。
事實上,當我們口渴時,喝寒冷或輕微刺激的飲品會增強傳遞給大腦的“喝水”信號,從而影響喝水量。冰鎮后的飲料能夠刺激喉部受體,讓大腦誤以為已經喝了足夠的水。所以人們覺得冰可樂最解渴,只是“感覺上”。
科學研究表明,最解渴、“儲水”最久的飲料前三名分別是:脫脂牛奶、口服補液鹽、全脂牛奶。當然,“水”依然是最健康的飲料,建議大家定時定量喝水。不過如果是處在運動后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嚴重的時候,或者有一段時間不方便喝水,也不方便去衛生間,可以考慮上述三種解渴又“儲水”的飲料。
湯,是餐桌上最美味、營養,且容易消化吸收的菜肴類型之一。對鐘愛湯的人而言,是“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大家因此會以為肉的精華都跑到湯里去了。那么,湯真的比肉更有營養嗎?
實際上,湯味道再好,其營養價值也無法與肉本身媲美。
以骨頭湯為例,有人認為骨頭中鈣、磷含量豐富,骨頭湯必然鈣含量很高,是補鈣的好材料。只可惜,骨頭中的鈣磷仍處于骨質中,以熬湯的方法幾乎無法析出。那為什么煲湯后,湯的口感比肉的口感更好?原因是煲湯過程中,蛋白質發生水解,釋放出的氨基酸會產生鮮味。但是,味道好不代表有營養,即便是煲湯兩個小時以上,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仍會以凝固狀態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因此,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腹之欲而已。
當被指出自己的錯誤時,我們通常會生悶氣、發火、反駁,但就是不認錯。為什么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呢?
首先,人總是更傾向自我肯定,甚至認為沒有質疑的空間。其次,我們難以放棄自己的觀點,會認為一旦承認了錯誤,自己就變得非常渺小,對方變得更加強大,繼而感到自己被剝奪了一些東西。因此,對許多人來說,知道自己的錯誤(或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接受自己會失去一些力量。對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放棄某種自我形象,因此會選擇極力否認自己的錯誤。
我們應當認識到,承認錯誤帶來的損失只是暫時的,固執己見有害無益。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讓我們打開思路,在不同的想法中得到啟迪。
山竹放了一段時間后,有一部分乳白的果肉會變得透明,這樣的山竹還能吃嗎?
在山竹等待“臨幸”的過程中,外殼會逐漸變硬,內里原本乳白柔嫩的果肉,也會逐漸氧化變質,從乳白變成透明的白色,再逐漸出現黃色斑點,最后大面積發黃、腐爛。一般來說,乳白色是最佳賞味階段,而到了被稱為“玻璃竹”的透明狀態時,味道則會稍遜一籌。
這種半透明狀態的出現,是因為果肉細胞出現了自溶現象,山竹細胞內本身就存在的降解酶破壞了山竹果肉表面的防腐膜,使高糖的果汁外溢。果肉變得透明是輕微細胞受損后的結果,但因為受損程度低,并不會造成風味的明顯變化,而且還會因為果膠含量的變化,讓口感變得更加柔軟。一般來說,在冷藏條件下,山竹在冰箱中儲存一周以內依然是可食用的,喜歡更軟口感的人可以放心食用“玻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