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卓麟(Kevin Chang)?現任UFC高級副總裁,負責公司在亞洲地區整體業務和運營,包括媒體版權和內容輸出、現場賽事、運動員發展、公關和社交媒體推廣及企業合作等。張卓麟參與推動和建立的UFC上海精英訓練中心(UFC PI Shanghai)是UFC 亞太區總部,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先進的綜合格斗訓練設施。
UFC在過去的30年中經歷了非常快速的發展。2002年,白大拿(Dana White)就任CEO一職,自此UFC開啟了向全球化邁進的征程。從時間軸看,MMA與2007年發售的iPhone為同期發展起來的時代產物,經過幾輪迭代,最終成為一項全球化的新潮運動。
UFC設立了一系列的比賽規則,著手包括比賽組織、選手選拔、藥物檢測、運動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通過在全球各地舉辦賽事和本土化粉絲活動有序地推進其全球市場化進程。近 30年的不懈努力,讓UFC贏得了全世界粉絲的認可,并鞏固了其如今在體育行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口碑。
盡管UFC是在美國成立并發展的運動,但不難看出其向外拓展的雄心壯志。如今,半數以上的UFC簽約的選手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從全球粉絲數、影響力、國際組織和賽事等維度來看,MMA已經成為除足球和籃球以外的全球第三大體育運動。我們在過去十年里著重開拓了亞洲市場,中國是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助力推動MMA運動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是 UFC 的重要使命。2017年,我們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舉辦了第一場UFC中國賽,緊接著2018年和2019年又陸續在北京和深圳舉辦中國賽。辦賽同時,我們也格外關注本土選手的挖掘和培養。就像姚明之于 CBA ,本土人才在中國體育運動大眾化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我們也希望UFC能培養出 MMA 界的姚明,讓更多人關注和了解這項運動,還有 UFC 這個組織。
UFC的運營收入和其他主流運動比較類似,例如世界杯、奧運會、NBA等。首先,媒體版權是 UFC 的重要收入來源。比如在美國,UFC主要的合作伙伴是ESPN;在中國,UFC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咪咕。同時,我們高頻次的辦賽和多維度、全渠道的媒體傳播,吸引并遞增了粉絲的活躍度,繼而吸引優質的贊助商,創造另一個收入來源,而我們的賽事在推向市場后,自然也會獲得門票收入。
作為全球化的大眾體育 IP,UFC的商業增長也會通過社交、媒體內容的傳播來實現。本土化的內容是增長本土粉絲基數的重要方式,粉絲對內容的消費會最大化他們對UFC 賽事、選手以及品牌自身的新鮮感和認同感,引發更大的興趣,同時也會幫助撬動UFC的商品化變現及贊助商激活的觸點,進而推進整體商業化的進程與市場化的運作。
正因如此,產出媒介內容是我們商業化的“基底”,圍繞內容和內容發布,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UFC實現更大范圍的營收。

坐落于上海靜安區新業坊的UFC精英訓練中心
UFC在三個維度上面運營和拓展。
第一,不間斷地舉辦比賽。UFC的比賽全年都有,不是像NBA或者像足球,有淡賽季和休賽季,UFC基本上每周都有一場比賽。除了正式比賽,UFC還會舉辦一些選手選拔賽,比如像UFC精英之路,這是為亞洲地區MMA選手打造的舞臺,選手可以通過這個比賽層層晉級,冠軍獲得UFC簽約的資格。
第二,品牌活動和粉絲體驗。UFC在中國每年與咪咕聯合舉辦約十場左右的路演,運動員來到不同的城市跟粉絲互動;同時我們還會去組織一些觀賽派對,幫助UFC賽事推廣給更多潛在粉絲。這兩點主要在線下發力。
第三,通過社交平臺擴大影響。跟老牌運動相比較,MMA是一項很年輕的運動,UFC也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MMA的體育形態可能不被很多傳統媒體所認可,所以UFC主要在社交媒體上發力。以我們在中國的社交媒體數據,粉絲增長量和互動率都是非常可觀的。
由于中國社交平臺變化迭代比較快,特性明顯,我們目前著重打造本土選手相關的內容,比如做選手的衍生節目、挖掘人物深度的稿件,還有選手的比賽精彩瞬間,以及參加線下活動的短視頻等。

UFC精英訓練中心支持選手做全方位的日常的訓練和培養
UFC上海精英訓練中心有三個核心價值體現。
第一,它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訓練團隊和訓練設備。有了場地,為我們建立和運營UFC學院提供了硬件支持。我們的學院里配備了全球最頂級的教練團隊,從營養、體能、專業訓練等方面指導學員們進行全方位的日常的訓練和提升。優秀學員可以參加UFC精英之路比賽,來爭取 UFC 簽約的機會。
第二,場館能夠支持UFC的內容產出。UFC從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場館無疑為內容生產提供了場景,例如在場內發生的比賽、運動員的日常訓練都能成為社交媒體的內容來源,讓大眾從多角度了解UFC 品牌和 MMA 運動。如何成為選手,選手如何訓練,比賽怎樣進行……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第三,場館是UFC與粉絲打通線下、線上互動的連接點。粉絲/受眾大部分時間是通過線上觀賽和社媒內容消費來了解 UFC,然而線下場館的誕生能夠為他們提供近距離接觸運動員的機會,也能組織粉絲活動,增加粉絲與品牌、粉絲與粉絲、粉絲與我們的合作伙伴之間的互動和了解。UFC應該是第一個能給粉絲提供這樣一個平臺的國際體育組織。
經過了這么多年,我認為UFC已經打開了很好的局面。2010年起,MMA逐漸成為風靡美國的主流體育運動之一,獲得了來自全球的關注,相信未來還存在很多的挑戰和機遇。張偉麗、李景亮、宋亞東、閆曉楠等優秀的中國運動員活躍在UFC的世界舞臺上。我們也希望能通過UFC學院以及UFC精英之路這樣的選拔賽,讓更多中國本土的后起之秀嶄露頭角,并在 MMA 的職業發展之路上走得更長、更遠。
如今,線下比賽陸續回歸,我們也會逐步落實疫情開始前的計劃,為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更精彩的 UFC 賽事/內容。我認為現在正值MMA好時候,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