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珂 向陽 張彤
黃海之陽,風雷激蕩,一箭破蒼穹;航天母港,崛起東方,萬眾星河望。
短短三年多時間,煙臺東方航天港從無到有,迅猛隆起商業航天新高地。
以海上發射為牽引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正積厚成勢,箭指千億級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這僅僅是煙臺所擘畫的“9+N”制造業產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戰略全圖中的一個發展支點。
一個城市的未來,決勝于未來產業。當下的煙臺,生機勃發,一路生花。
2022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拿下山東省第一;中共煙臺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錨定攻堅萬億城市目標;經濟增速“一季報”跑贏全國全省……
借大勢,謀大市,成大事。在沖刺萬億城市的征途之中,借助國家級戰略賦能錨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經濟大市煙臺正牢牢扛起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的硬擔當,聚力鏈式發展、集聚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引領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春山可望”的萬億城市目標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夢想。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煙臺,正大步流星邁進城市能級躍升的“快車道”。逐夢海天的煙臺步履永不停歇,正奔赴更加廣闊的星辰大海,開啟屬于自己的“大城時代”。
城勢而起,聚變新生。
提出“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的目標,彰顯了煙臺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引領城市的擔當。身為經濟大市的煙臺,不僅干事創業的格局大,在產業布局上,同樣有著縱橫捭闔的大手筆。
“把著力點放在產業配置上,把突破口放在項目建設上”,中共山東省委常委、中共煙臺市委書記江成打響了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2023“春季攻勢”發令槍。
如今,位于煙臺龍口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將迎來中期交付,這是山東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標志性工程,兩期規劃總投資近3000億元。項目建成后將帶動裝備制造、物流、金融等相關產業總產值超萬億元、拉動就業過萬人。
一個“龍頭”帶起一個產業鏈條,一個產業鏈條膨脹為一個產業園區,這是煙臺產業發展戰略布局的清晰思路。
2019年,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作為出海母港,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發射。借此機遇,煙臺規劃了34.2平方公里的東方航天港,加快航空航天產業布局,至今已有相關產業關聯企業56戶、技術服務平臺6個,一個總規模超五百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速隆起。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煙臺航空航天產業已初步形成以海上發射為牽引,以火箭總裝測試、衛星研發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及空天信息應用為主的鏈式產業布局,初步實現了“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里有船”的目標。不到四年的時間,崛起一個全新高端產業鏈,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龍頭企業強勢帶動。
煙臺正通過充分發揮裕龍石化、萬華化學等龍頭企業“虹吸”效應和“鏈主”優勢,引進和布局從科技研發、到生產制造、到環保處置等產業鏈上中下游項目,最終形成“依托一個項目、培育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雁曾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說:“力爭用五年時間,全市工業產值翻一番,再造一個煙臺工業體量。”
龍口市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黃渤海新區高端制造業、萊州市銀海化工產業園、萊陽市膠東智慧物流港、海陽市丁字灣國際綠色低碳開放合作先行區、招遠市中廣核海上光伏、蓬萊區新材料低碳產業園……,這一系列的地方特色項目都將對區域發展形成顯著拉動作用。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抓住用好政策紅利,把現實需求、政策訴求反映上去,推動政策導向與城市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
新年伊始,煙臺高質量發展迎來重大利好,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煙臺被反復提及,24次被“點名”。
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扎實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萬華化學乙烯、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等項目實施。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煙臺在新能源汽車、海工裝備、清潔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走在前,多項工作被納入到全省新興產業大盤子重點打造。
智者察勢而為,勇者乘勢而進。
煙臺在超前強化政策供給、著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率先發力,行動快人一步。制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2023年142項重點工作任務,在全省率先出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3+1”一攬子政策措施以及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促消費活動方案等政策。
今年以來,煙臺重點項目謀劃、爭取、建設達到歷史新高度,對一季度經濟起勢形成有力支撐,155個重要產業項目入選省級重點項目,355個項目進入全省未來三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項目庫。
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煙臺第一時間發布了《關于印發2023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一個個延鏈強鏈的項目庫,一條條聚勢而強的產業鏈,挺起了煙臺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日前,煙臺市經濟發展“一季報”出爐: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9和0.7個百分點,為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大國大城,胸懷山海,煙火升騰,近悅遠來。
擁有通山達海的自然環境、產業興旺的工業基礎、開放包容的城市品質,身負優異的天然稟賦和發展潛力,在城市治理的優質政策供給加持下,煙臺高速發展的“向心力”正不斷增強。
今年的“五一”長假,十萬“迷笛鐵軍”下煙臺,長島單日接待創歷史紀錄,各大景區再現“人從眾”景象,久違的煙火氣撲面而來。發力消費市場,正成為煙臺“拼經濟”的重頭戲。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7%,高于全省0.1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46.2億元,增長6.3%,高于全省8.4個百分點。
作為千年前海上絲路的起點,開放合作已然內化為城市品格,新時代的煙臺再度成為“一帶一路”海上重要節點城市。2023年3月,承接儒商大會“溢出效應”,煙臺舉行“鄉情鄉韻·相約煙臺”重點產業鏈推介會,總投資356.3億元的30個項目集中簽約,“城市合伙人”朋友圈的不斷壯大,為開放之城源源不斷地傾注澎湃動能。

“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山東自貿區‘三個片區之一,擁有4個國家級、8個省級開放園區,5000多家煙企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貿易往來,年進出口規模突破4000億元,累計對外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在2022年末的“世界會客廳”上海,煙臺一舉簽下了26個覆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投資250.4億元的項目。
而在一份詳盡的“2023年招商引資計劃”里,煙臺將縱深推進“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年”活動,力爭年內引進10億元項目300個、“三類五百強”項目200個以上,奮力推動開放共贏發展新突破……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額全省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全省第一、境內上市公司總市值全省第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全省第一。新增省“雁陣形”產業集群3個、特色產業集群2個,產值過千億元產業增至5個,九大產業產值突破9000億元。回望極不平凡的2022年,砥礪前行的煙臺以多個“第一”兌現了自己所肩負的“三核”硬擔當。
可以預見的未來告訴我們,當時間的輪回指向2023年的末尾,回望波瀾壯闊的發展征程,仙境海岸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將是步履不停的煙臺昂首闊步邁入“大城時代”。城勢而起,聚變新生。萬億之城,這個浩大而又簡潔的數字背后,凝結著710萬港城人上下一心、實干為要的“大道至簡”:付出“萬億級”努力,迎接“萬億級”機遇,奔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Every effort pays off. Yantai ranks first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terms of the total investment amount of provincial key projects, the growth rate of gross regional product, the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above designated size, the total industrial profit above designated size, the total value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has three newly-added provincial “wild goose queue forma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two newly-added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s, five industries with the output value of over 100 billion yuan, and nine major industries with the output value of over 900 billion yuan. Looking back on the extraordinary year of 2022, Yantai, a city that keeps forging ahead all the time, has fulfilled its responsibilities as one of the “three core cities” with the multiple “firsts” it has achieved.
The foreseeable future shows that the most colorful stroke on the Wonderland Coast in 2023 will be its unstoppable march into the “Era of Megacities”. Opportunities lead to development and fusion brings new life. Over 7.1 million people in the port city are united to forge ahead for the target of building a city with an annual GDP of one trillion yuan. Behind this simple number is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greatest simple tru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megacity requires a city to make trillions of efforts and seize trillions of opportunit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