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金·中國鍛壓協會
我們一般只是看企業應該交什么稅,企業交稅的稅種已經很多了。但其中有一個企業需要付出的隱形稅,這個稅就是“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看上去是個人負擔的,但在現實中,全部由企業承擔了。
在中國“稅”的概念中,很少有人在意待遇中的個人所得稅,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現在能實實在在地拿到多少錢。
現實中,漲工資到了一定程度,一大塊都交了個稅,個稅率最高比例遠遠高于企業所得稅,為什么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不能與企業所得稅一樣呢?
不貸款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企業要擴大再生產或企業在創業階段,必定需要外援,也就是貸款。這種情況下,就存在了財務成本。因此財務成本對于想發展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創業企業來說負擔較重。另外財務成本比較重的企業是受三角債困擾嚴重的企業,他們被財務成本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商業和工業白條-承兌匯票給中小(民營)企業和創業企業帶來了難以言表的痛苦和壓力。
企業重視環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部分企業完全能夠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支持環保,沒有一個企業不愿意配合環保,因此付出的合理環保成本企業可以接受。但重要的是不合理的環保控制,讓企業難以承受。
由于政府管理部門對行業的不了解或存在的理解偏差,對企業、行業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環保要求,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也增加了企業的生存難度,大部分情況下,也不見得能為環保做出多大貢獻。
環保檢查成本是企業最為頭疼的成本,動不動就因環保讓企業停產,時常出現停電、停水和停氣等“禁閉”形式,這些給企業造成的損害就不僅僅表現在成本方面,也會表現在企業整體運營方面。
為此,在環保方面,政府部門應針對不同的行業、企業做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對企業的處罰,必須要有充分的技術論證,不能過分地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化,在充分科學論證的情況下,給企業以出路,不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環保成本,一些情況下,也不一定能起到環保的效果。
安全控制是必須的,但過分的安全要求就是成本的無限制增加。一些政府部門對安全的檢查和提出的安全整改缺乏社會性、行業性、科學性和特殊性,亂套規則,從而給一些企業帶來巨大的安全控制成本。比如在鍛造企業的要求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要求鍛造、熱處理車間的行車必須依據冶金行業標準建設和管理,理由是鍛造、熱處理車間有加熱,這就是典型的“瞎指揮和瞎折騰”。
一些政策,無論是哪個政府部門的政策,都應該在執行中考慮特殊性和差異化,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畝平均利潤,畝平均銷售額”論,對于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應該有所不同,但一些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胡子眉毛一把抓,致使一些企業嚴重受傷。
應付政策還包括政府部門不間斷地對企業的造訪接待。今天檢查,明天調研,后天考察,政府有多個部門與企業相關,關鍵的部門人員,企業一年幾乎都會接待一遍,有時候是數遍。位于鄉一級的企業必須注意接受國家級、省級、地級、縣級、鄉鎮級領導的親切關懷,除非你發展的毫無起色。
要讓一個企業發展好,政府部門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企業能有效生長,首要的是政策結實落地,這是有利于企業的必由之路,不是多頭檢查,復雜控制。
以上論述的企業發展八大成本支出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如何能降低這些成本,真的是一個長久的、持續的奮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