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梅
智能終端的迅速普及和自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讓每個網民都有了一個麥克風,自由表達思想、觀點、價值觀成為現實,可以盡情滿足個人的表達欲。由于自媒體準入門檻低,創作環境相對自由,更是激發了普通網民的參與,或是感情流露,或是記錄生活,或是談論事件。信息的傳播不再被少數人或組織所壟斷,普通人的聲音也可以傳播,可以被聽到,這就使得網絡輿情也越發貼近現實生活。但由于網民媒介素養良莠不齊,呈現的內容較為隨意,思想較為混亂,各種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影響,造成自媒體平臺上的信息魚目混雜,真假難辨。
意識形態的概念雖然聽起來過于抽象,但并不是純粹空洞、虛無縹緲的東西,由各種具體的意識組成,并具有很強的指向性。意識形態看不到、摸不著,卻實實在在無形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自媒體平臺上,各種思想的交鋒碰撞,意識形態問題不容忽視,關系到我國社會的穩定。
自媒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自媒體”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作家丹·吉爾莫的文章中,他還在文章中簡要說明了自媒體的特點,通過網絡點對點的傳播方式,加之分享與鏈接這兩大功能,造就了無數的“草根發行人”。我國學者對自媒體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均從信息技術基礎、傳播方式兩方面進行界定。本文采用的定義是:自媒體是指傳播主體通過互聯網平臺,以點對點或點對面的形式,將內容傳遞給他人的傳播渠道。
自媒體的類型。自媒體蓬勃發展,由于發展重點、定位和受眾的差異,出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自媒體平臺,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格局。
按內容呈現方式分類,有以文字和圖片作為載體的,這以新浪微博和微信為代表。這種類型的自媒體主要是以多張圖片組圖,再加上相應的標題和文字來傳達信息。有的以音頻為載體,借助聲音傳遞信息,比如喜馬拉雅FM、網易云等。還有以視頻為載體,集合了聲、光、電等多種元素。相比其他類型,該類型具有信息量大、可讀性強、趣味性強等特點,此類自媒體平臺有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
按運營主體分類,不同的運營主體會有不同的立場和視野,所傳達出的理念也就不同,按此標準分類,自媒體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個人自媒體、商業類自媒體和傳統媒體衍生自媒體。個人自媒體就是以個人單獨運營,或較為松散的個人與個人簡單合作的形式來運營的自媒體,其中多是媒體業余人員。因此,呈現的內容較為隨意,思想較為混亂。商業類自媒體是指由專業公司或者社會組織運營的自媒體,相比個人自媒體,商業類自媒體專業化程度更高,運營體系更加成熟,可利用資源更多,所以在自媒體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傳統媒體衍生型自媒體是指傳統媒體為抓住發展機遇,適應時代潮流,結合自身實際,開通一系列官方賬號等。此類自媒體在之前就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受眾規模,因此順應潮流及時創新,能夠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自媒體的特征。一、平民化。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自媒體平臺的準入門檻低,每個網民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通過自媒體平臺自由表達思想,充分展示自我。信息的傳播不再被少數人或組織壟斷,平民的聲音也可以被聽到,輿情也開始下沉。
二、碎片化。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壓力的工作,網民很難沉下心來仔細閱讀長篇大著和觀看冗長復雜的長視頻,轉而追求短平快的方式。自媒體創作者的內容往往是只需要幾分鐘就能閱讀完的文章或者幾十秒的視頻,用很短的時間來記錄一次觀察,呈現一個場景,表達一種情緒,這樣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觀點鮮明的特點,正好迎合了網民當前碎片化閱讀的習慣,易被網民觀看、理解和接受,因而受到眾多網民的喜歡。
意識形態的概念。意識形態是個抽象的概念,最早出現在西方,由法國啟蒙思想家德斯杜特·特拉西提出,他認為意識形態指關于成見或偏見根源的觀念科學。之后,也有西方學者認為意識形態與個人或某些人應該服從某種統治的理論體系有關。馬克思也對意識形態進行了論述,認為意識形態是受現實經濟關系影響的“上層建筑”,不僅受政治上層建筑的影響,也受社會存在的影響。本文根據馬克思關于意識形態的闡述,認為意識形態是思想、信仰、價值觀在一定階級、政黨或集團、個人身上的集中反映,具有政權合法性的官方意識形態是處于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它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思想與觀念,代表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
意識形態的特征。一、階級性。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一定階級的意志或觀念,并不是全民的共同想法,因而具有很強的階級性。要取得政權或是政權得到鞏固,必須建立屬于該階級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階段的產物,集中體現著階級利益。不可避免,不同的階級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念體系,代表著不同階級集團的根本利益。
二、現實性。意識形態雖然是一個抽象的理論概念,但并不是純粹空洞、虛無縹緲的東西,具有很強的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意識形態的相關問題,無論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還是非官方的思想、價值觀,要么是為了維護現存的制度體系,要么是為了批判現存的制度體系。
三、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組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其內部的各個結構之間并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聯系和相互作用。
意識形態的作用。意識形態看不到、摸不著,卻實實在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社會提供價值引領和道德規范。意識形態的階級性決定它是服務于統治階級,幫助其鞏固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為統治階級的行為提高合理性,并且也為所有階級(包括統治階級)提供行為規范。意識形態還具有統一思想的作用,把文化價值融進社會意識,巧妙利用意識形態對被統治階級進行思想意識的建構。意識形態的作用決定了其在現實生活和網絡世界的重要地位,自媒體語境下的意識形態引領尤為重要。
多元觀念的沖擊。在網絡全球化的影響下,多元文化在網絡上相互交鋒交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網民的思想觀念。打開思想禁錮,思想就會越開放。那么,不可避免地就會影響到自身本來的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尤其是在新媒體環境中,國外的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文化價值、社會習慣等方面的內容迅速傳到國內,在主體、要素多元化的網絡時代,網民了解到海量資訊,也被外國的意識形態影響著,本身的意識形態也遭受到嚴重沖擊。在自媒體語境下,某些社會現象會被高強度、多頻次地重點呈現,引起網民思想的混亂,悄無聲息地動搖著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地位。
虛無主義的蔓延。自媒體平民化、隱匿化和自由化的特征,導致什么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什么樣的觀點都可以發表出來,造成信息魚目混珠,其中不乏一些故意扭曲、別有用心的信息,虛無主義便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種。近年來,虛無主義是自媒體平臺上隱匿傳播、形態豐富、接受度最高的話語形態之一,深刻改變著部分網民的思想。借著自媒體平臺的便利,虛無主義已不再是知識階層的特定存在,而是影響不斷擴大,已經波及到普通網民,其表現手法變化多端,虛實莫測,迷惑性極強,通常借著“揭秘”的旗號,通過所謂的“以小見大”實現“去神圣化”,進行似是而非的推斷,企圖顛覆傳統結論和觀點,甚至有人憑空捏造謠言來攻擊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為博人眼球,歪曲歷史、惡意抹黑英雄,嚴重傷害了民族情感。
網絡話語權的競爭。傳統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是單向的,受眾只能從比較單一的渠道去獲取信息,這反而使受眾的思想比較穩定且容易被掌控。但是,在自媒體時代,每個網民都可以自由、充分地表達和分享觀點,反倒讓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復雜多變,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會更加難以捉摸。社會焦點問題一旦出現,在自媒體傳播力的加持下,就會出現倍數增加的影響力,特別容易激發群體事件,極大地破壞社會穩定,導致人們對當前社會的認同感降低,更甚者產生信任危機,嚴重影響到社會的和諧。
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西方國家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只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轉移到網絡空間上來了。雖然作用平臺發生了轉換,方式也相應地進行了轉變,但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從未停止過。自媒體作為繼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之后成為風靡全球的媒體,大大增強了不同文化背景、政治制度下網民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日漸成為西方國家依靠其網絡優勢別有用心地針對我國網民,尤其是年輕網民群體施加意識形態影響的新陣地。
加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加強網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首先要加強理論宣傳,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站穩立場,用我們的話語體系來引導輿論走向,避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帶偏節奏。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惡意攻擊的主題,不能手軟,必須據理力爭,及時反擊,讓主流意識形態始終占據理論高地。其次,不僅要重拳反擊不利言論,還要主動出擊、設置議題,引導網民圍繞著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討論。議題設置時要選擇網民感興趣的、較為關注的話題,及時、多渠道、多手段引導網民對議題作出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判斷,建構一個順應主流意識形態發展方向的輿論環境。官方媒體應站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出發點,以最快速度搶占引導輿論風向的主動權,巧妙利用自媒體傳播特點與發布技巧,旗幟鮮明地傳播正能量,宣傳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判斷,積極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同時,要有計劃、成規模、分步推進地培養傾向自己的網絡意見領袖,尤其注重在專家學者、英模典型等群眾基礎好的代表中進行培養,使其與主流媒體共同發聲,形成講政治、顧大局、高水平的網絡輿論引導團隊。
加強對自媒體內容發布的監管。自媒體平臺傳播的高效性、即時性導致信息井噴,速度快、流量大,這給監管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不良信息的滋生與傳播,嚴重動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破壞了陣地建設。網絡空間的虛擬屬性使得某些用戶在網絡空間中肆意散布謠言,或為吸引眼球成為文不對題的“標題黨”,“泛娛樂化”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荼毒網民的價值觀,侵蝕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因而網絡空間亟需加強內容監管,消除不良影響,守牢網絡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在傳統媒體時代,信息發布渠道有限,可控性強,信息的發布都需要通過嚴格的審查機制,發布前必須經過層層的篩選、審查,只有通過了權威部門的嚴格批準后才能發布。審核手續雖然繁瑣,雖然具有滯后性,但至少能確保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嚴謹性和權威性。因此在自媒體時代,建立與之相應的信息發布審核機制,是肅清網絡風氣、堅守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必然之舉。
自媒體平臺的監管需要先進的網絡技術作保障,監管部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網絡技術,有效抵抗境外網絡病毒破壞,預防不良意識形態的入侵等。同時,每一個自媒體平臺都要設置技術監管環節,自動識別技術疊加人工技術識別不良信息,在信息發布前就把與主流意識形態相違背的內容扼殺在搖籃里。自媒體擁有大量用戶,在實施監管時也可依靠用戶的力量,建立相關獎勵機制,鼓勵用戶積極舉報線上不良信息,經核查后確有其事的,可給予舉報者一定的獎勵,吸引廣大自媒體用戶積極舉報不良信息。
增強意識形態話語的吸引力。意識形態的宣傳要深入人心,需要大力創新傳播方式,增強吸引力。理論是實踐的高度總結,具有高度概括性。要想說服人,就需要實現大眾化、通俗化,用詼諧幽默、簡單明了的生活化、群眾化的語言進行傳播,讓大家愿意聽并且聽得懂,真正從內心深處認同理論,實現認知與理論的共通。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必須要平民化,緊密貼合普通大眾的生活,用大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用語進行傳播,確保能走進大眾內心,如此才能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在傳統媒體時代,意識形態的宣傳渠道較為單一,傳播效果不太理想。在自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表達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引用一些網絡語言,要接地氣,拉近與網民的距離。
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吸收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彰顯著深厚的文化特色。在自媒體時代,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地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自媒體特點相結合,在其語境中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弘揚,用新時代的話語表達方式去生動解讀、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激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