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級英雄黃繼光》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方澤
提前賦予的英雄身份。新中國成立初期,對英雄身份的提前賦予似乎成為當時主旋律電影的共識,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崇高理想,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我的英雄形象,例如《撲不滅的火焰》中的蔣三、《董存瑞》中的董存瑞、《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等,這些人物在形象塑造上往往將英雄的身份提前賦予。蔣三一回到故鄉唐興莊便開始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動群眾,組織貧農團,與叛國當漢奸的哥哥蔣二斗智斗勇,將民族大義置于兄弟親情之前。董存瑞的故事更是流傳甚廣,為了炸毀敵人碉堡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游擊隊長李向陽更是有勇有謀,在與日軍的戰斗中戰術運用得當,不僅牽制住敵人還為根據地保住了糧食。作為這一時期英雄人物塑造的典型范式,也與當時主旋律電影強調政治宣教功能有關。
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對于英雄身份提前賦予的跡象有充足的鏡頭證明,影片開頭便是黃繼光在40 架敵機的猛烈炮火下護送營部命令并安全返回的橋段,在一開始觀眾便能意識到主角的非同尋常。在書寫家信環節,當黃母問起啥時候回家時黃繼光若有所思,他請文書代筆回答道“這仗肯定還沒打完,我要等立了功再回去”,配合此時閃回鏡頭與人物特寫的使用,展現出黃繼光力求殺敵報國、立功心切的心理狀態。在參加征兵面試環節,唯有黃繼光坐得筆直,而征兵干部因黃繼光個小體弱不愿征募,黃繼光告訴干部如果美國鬼子來了,我們的世世代代都要忍饑受凍,他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一系列情節設定生動描繪出黃繼光的英雄形象,僅通過前幾分鐘的畫面就已經完成了對影片主角英雄身份的認定。從歷史角度來看,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對于英雄身份的提前確立屬于對傳統的一種延續。而相比較過去的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本身對于英雄人物身份的確立更多停留在政治覺悟方面,而技戰術水平的提升則體現出英雄的成長,但這種英雄身份的提前賦予削弱了英雄的成長,并被巧妙規避。
高度精煉的英雄事跡。當人物的英雄身份得到確立時,需要提供論據進行說明,這時影片會展示人物的光榮事跡,因此在創作時往往會對這些事跡進行集中概括,讓人物的事跡高度精煉地展示出來。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影視現象甚為普遍,尤其是在當時主流的革命戰爭題材上,展現出了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傾向,如《渡江偵察記》《鐵道游擊隊》《地雷戰》等。縱觀這一時期的同類題材影片,創作者往往著重筆墨用精煉情節展現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體現他們高于常人的才干與能力。這一時期的英雄們都被賦予了神圣色彩,是當時人們膜拜的對象。
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在對黃繼光的英雄形象進行塑造時也對其英雄事跡進行了高度精煉,具體體現在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對現實的高度超越,影片用了大量篇幅描寫黃繼光的英雄事跡,穿越火線進行通訊接線架線任務,向597.9 高地傳遞命令,加入陣地阻擊戰阻擋美軍,自愿加入爆破小組且為摧毀敵人火力點壯烈犧牲。在寫家信的片段中,雖然提及了黃繼光的家庭成員和生活狀況,但更多的是為了表現他對封建地主統治下生活的痛恨和自己要立功報效國家的心理狀態。影片缺乏對黃繼光的細節描寫,他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樂表現得都不夠豐滿。觀眾面對完美的英雄人物雖然會對其光輝事跡產生崇高的敬意,但也會拉大英雄與“普通人”的距離。
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影視作品的創作向解構宏大敘事的方向發展,英雄人物不再高高在上,開始回歸英雄的平民本色。在電影創作中要注意對英雄人性的描寫,展現英雄的喜怒哀樂甚至是一些缺點,讓英雄人物落在地上,接地氣。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拉近英雄與觀眾、普通人的心理距離,也可以讓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細膩飽滿,為此影片通過對黃繼光在技戰術水平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成長進行前后對比,一方面凸顯人物的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前期黃繼光存在的一些不成熟行為來展現其人性,使得觀眾能夠切身感受到這也是跟我們一樣普普通通的人,進而產生親近感。
立體飽滿的英雄形象。英雄形象塑造作為電影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不同時期的創作者對于英雄人物的塑造體現了當時國家的政治傾向、社會風氣和主流價值。在改革開放時期,不斷深化的社會發展為中國的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加自由寬松的創作環境,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新思想的影響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此時的主旋律電影也開始重點傳揚主流意識,創作大多圍繞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入手,對影視英雄的塑造多以強調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為主,注重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新主流電影作為“一種依托于歷史事件與英雄人物,能夠展現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弘揚民族精神,具有宣傳教育功能的電影類型”,要積極塑造和弘揚良好的中國形象和中國精神。作為一部新主流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對主流價值的弘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英雄人物具有堅定的信念,能夠激發大眾的愛國熱情。作為一名軍人,黃繼光本人對共產主義事業堅定不移的信念是其成為英雄的主要動力。黃繼光在完成向高地傳達命令后,面對即將失守的陣地,他與營指導員毅然加入戰斗,配合戰士成功守住了陣地。在影片最后,在黃繼光在身邊兩位同志皆已犧牲,自己也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面對美軍機槍的火焰毅然撲上堵住槍眼,將觀眾的情緒帶向高潮,一位愛國并有著堅定理想戰士的自我犧牲、舍己為國的形象躍然于紙上。其二,對集體主義的弘揚。戰場之事非同小可,影片對慘烈的戰場環境描寫得極為真實,此時唯有集體行動才能有存活的可能。在向高地傳達命令的過程中,李旭、黃繼光、肖登良三人通過交替躍進戰術和半伏身躲炮彈的方式成功突破敵人的轟炸區,在陣地阻擊中,彼此之間相互配合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這都體現了集體主義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國英雄塑造與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區別最大的地方。
構建完善的英雄成長體系。當下,新主流電影在英雄形象構建上逐漸從扁平到立體,當然也沒有拋棄對英雄人物的歌頌和贊揚,如《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等,前者贊頌了緝毒警察臨危不亂、勇往直前的精神,后者表現了解放軍奮勇抗爭、不怕犧牲的勇氣。早期主旋律電影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往往會賦予其“神性”,出場即巔峰,仿佛他們生來就擁有“高大全”的形象和光輝崇高的品質,使人物塑造單薄刻板。當下新主流電影對英雄形象的塑造更加立體,摒棄了“神性”,展現出英雄作為人的“人性”,著眼于平民英雄的塑造,從精英群體向大眾群體轉移,英雄不再是過去那十全十美、無所不能的形象,創作者開始挖掘人物世俗化、人性化的一面,從多微視角展現人物真實的性格,塑造立體飽滿的英雄形象。
在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中,黃繼光并不是初登場就從外在和精神上完全具備了成為英雄的資格。影片通過現實時空和回憶時空兩個部分向觀眾呈現出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社會風貌,通過倒敘展現了黃繼光在老家參軍入伍和在東北接受新兵訓練時的狀態,這一時期的黃繼光在心態和身體素質上仍稍顯稚嫩。訓練時的臥姿匍匐前進慢慢吞吞,口令傳遞時不能正確重復口令致使全隊受罰,在通信科目的線路架設和修復訓練時也不是像“過去”的英雄一樣上來就震驚四座,而是爬得磕絆。心態上雖然有著愿意殺敵建功,能說出“不想世世代代都忍饑挨餓”的話語,但是對于被上級安排為通信兵的決定也心存不滿,覺得通信兵不過是跑跑腿傳傳令,也因此被教導員訓斥。這些細節均構建出此時人物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這與影片現實時空那個思想成熟、技戰術水平優秀的黃繼光形成鮮明對比。通過影片前半段兩段敘事的交替剪輯,勾勒出黃繼光成為一名合格軍人的成長路徑,正是這些人性化的描寫和前期的心理建設,使得角色有血有肉,體現出人性光輝的魅力。
英雄人物的群像化表達。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雖然主角是黃繼光,但對其他人物英雄形象的塑造也可圈可點,如指導員李旭,作為黃繼光在東北進行新兵訓練的教官,他對黃繼光軍人道路的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政治工作干部和軍事主官一樣,同為軍事訓練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承擔起訓練部隊、隨時準備打仗的主責。對于進度落后的同志,李旭還對其進行加練,比如訓練初期耐力不足的黃繼光。政工干部除了軍事方面,還必須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解決戰士們在作戰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思想問題。當黃繼光對自己被安排為通信兵而有所不滿時,李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黃繼光,自己做過戰士、班長,當過司務長管過后勤,重要的不是職務而是提高自己的本領,這也為后來黃繼光發奮努力,在新兵訓練期間成績名列前茅埋下伏筆。在597.9 高地上,完成傳令任務的李旭和黃繼光毅然加入當地部隊對敵人進行阻擊,但最后也因敵眾我寡,李旭被炮彈擊中,在彌留之際除讓黃繼光替自己寄家書外,還提醒他槍上的血要擦干凈,家書的出現既展現出一板一眼的軍人人性柔軟的一面,使得角色更加有血有肉,也體現了李旭作為軍人,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品質,同時作為干部在最后一刻也不忘教導自己的士兵,展現出優秀政工干部的形象。
戰士趙克春則從另一視角向我們展示英雄形象的另一種塑造,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志愿軍戰士,他既沒有黃繼光那為國立功、英勇殺敵的抱負,也沒有李旭同志幾十次戰斗留下的豐富戰斗經驗。在連指揮部除他之外全部犧牲后他患上了嚴重的彈震癥,而我軍治療彈震癥的方式也跟帝國主義軍隊不同,不依靠藥物和放縱而是戰友之間的情誼與信任,趙克春右臂受傷再加上之前的經歷有著嚴重的畏戰心理,而這時旁邊一名雙眼被炸殘的戰士在聽到趙克春同志的哭聲后卻愿意主動把自己都舍不得用的急救包讓給他。這種同志們之間的信任也最終激勵了趙克春,于是和黃繼光等人一樣加入了陣地阻擊戰中,最后因想繳獲彈藥被敵人炮彈擊中英勇犧牲。透過這種對英雄形象群像式的刻畫,構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集體形象,體現出新主流電影重視英雄群像塑造的鮮明特征。
人物環境細節的極致考究。《特級英雄黃繼光》本身作為根據真實史料制作的新主流電影,其對于戰場環境和細節的考究在當下新主流電影里也是少見的。在兵種塑造上,黃繼光不僅是一名戰士也是一名通信員,電影開頭黃繼光背著文件包執行傳令任務以及后面對“迂回線”的搶修,通過一段細節描寫生動展現了黃繼光熟練接線架線技術。影片對于槍械結構的刻畫也有理有據,在597.9 高地二號陣地的阻擊戰中,影片用數個鏡頭展現黃繼光把槍倒置來倒出彈殼的畫面,透過對黃繼光在戰場上面對復雜的敵情環境時對槍械的成熟運用與處理,襯托出其出色的心理素質,可以說此時的黃繼光已經蛻變成一名優秀的戰士。在戰術刻畫上,影片里多次出現“交替掩護躍進”,來保證前進時的人身安全。在爆破敵火力點時,黃繼光掀起敵人尸體吸引敵人火力的方式以及連主力進行佯攻火力掩護爆破小組,都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真實出現的戰術。影片對需要多人操作的機槍也在電影里有真實的刻畫,如對其威力的真實還原,在影片最后爆破敵火力點時,美軍火力點的機槍一響,爆破小組的同志就犧牲一半。這種對火器殺傷力的真實展現了殘酷的戰場環境,充分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此外,影片還通過對美軍的細節刻畫來反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英雄形象。在爭奪597.9 高地二號陣地時,美軍利用自身火力猛烈的優勢,在炮擊和自動火器的掩護下猛攻山頭。到最后,陣地上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全體犧牲,但也是這種對戰場細節環境的真實描寫反而側面凸顯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的戰術素養和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的優秀品格,即使最后戰斗到僅剩數人戰士們也沒有退卻。這份信念與堅持深深震撼了觀眾,也讓電影中的英雄形象直抵人心。
戰爭題材的影片因其本身激烈的戰爭場面和情節沖突,一直是塑造優秀英雄形象的溫床。數十年來,英雄是很多新主流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展現影片敘事主題和核心要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片《特級英雄黃繼光》在英雄人物形象的構建上既有對傳統的延續,也有依據當下時代流行的審美心理進行的再創作。本文以該影片為參考,來分析當下新主流電影對英雄形象的構建思路,把握整體脈絡,完成傳統與創新的耦合,以期為人民群眾塑造更多既體現傳統價值也符合當下時代特色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