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有誠,王春曉
(煙臺市蓬萊人民醫院1.檢驗科2.內六科,山東 煙臺 265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其特征是進行性不可逆的氣流受限。作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COPD 會使能量消耗增加,易并發營養不良[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 病情的急劇變化,可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疾病進程和家庭經濟狀況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也是造成COPD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當前臨床醫師對AECOPD 風險的重視尚不足,在相關預防和管理上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3]。因此,尋找敏感有效指標對COPD 患者病情進行監測,減少急性加重風險,及時發現AECOPD 高風險人群是當前相關診療中亟需開展的工作。全身免疫炎癥指數(SII)和預后營養指數(PNI)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新型生物指標,兩者均是涵蓋炎癥、營養和免疫平衡的綜合性指標[4-5]。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SCOPD)及AECOPD 患者的臨床資料來探討SII、PNI 與AECOPD 的相關性,并評估SII 和PNI 在預測AECOPD 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煙臺市蓬萊人民醫院2021 年10 月至2022年10 月收治的AECOPD 患者60 例作為急性加重組(AECOPD 組),其中男35 例、女25 例,平均年齡(70.98±4.20)歲。選取同時期就診的COPD 穩定期患者60 例作為穩定組(SCOPD 組),其中男3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69.80±3.84)歲。納入標準:(1)AECOPD 組、SCOPD 組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 年修訂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6];(2)無肺外部感染性疾病;(3)入院相關檢查及治療過程等資料保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纖維化等;(2)接受放化療者;(3)存在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心肝腎功能不全等。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已取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查閱患者的病歷,采集相關資料或指標。其中流行病學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體重、吸煙史、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情況等;肺功能指標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血小板計數(PLT)、中性粒細胞計數(NEUT)、淋巴細胞計數(LY)、白蛋白(ALB),該類指標均為患者就診或住院時首次采血檢查的結果。根據上述實驗室檢查結果計算SII 和PNI。SII(×109/L)=NEUT(×109/L)×PLT(×109/L)/LY(×109/L)[4];PNI=ALB(g/L)+5×LY(×109/L)[7]。
應用SPSS 27.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呈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數[M(P25,P75)] 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法分析SII 和PNI 與肺功能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確定最佳截斷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性別、年齡、BMI 以及有無吸煙史、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情況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ECOPD 組的SII 高于SCOP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ECOPD組的PNI、FEV1、FVC 和FEV1/FVC 均明顯低于SCOPD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SCOPD 組和AECOPD 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Spearman 相 關 性 分 析 結 果 顯 示,SII 與FEV1、FVC、FEV1/FVC 呈負相關(r=-0.536、-0.479、-0.4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NI 與FEV1、FVC、FEV1/FVC 呈正相關(r=0.652、0.589、0.5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SII 和PNI 與肺功能指標相關性的分析
以SII、1/PNI 和(SII+1/PNI)為檢驗變量,以是否發生AECOPD 為狀態變量,進行ROC 曲線分析。SII和1/PNI預測AECOPD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47、0.715,敏感度分別為76.67%、63.55%,特異度分別為68.33%、76.63%,最佳截斷值分別為397.65×109/L、41.56。SII 和1/PNI 兩者聯合時AUC 為0.854,敏感度為83.33%,特異度為76.67%。見表3、圖1。

圖1 SII 和PNI 預測AECOPD 的ROC 曲線

表3 SII 和PNI 預測AECOPD 的效能
近年來,COPD 的全球發病率和相關死亡率不斷升高,現已成為全球醫療領域面臨的一大難題[8]。僅我國就有8.6% 的成年人( 約1 億人) 患有COPD[9], 此病已成為繼高血壓、糖尿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病[10]。有研究指出,COPD 是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參與炎癥反應的細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細胞、T 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這些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可導致小氣道重塑、肺泡彈性降低,進而引起不可逆的進行性氣流受限,同時炎性反應的嚴重程度會也隨疾病進展而增加[11]。COPD 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能量消耗會增加,因此其營養不良的發生率普遍較高(發生率為40.52%[12]),尤其是病情急性加重時,營養缺乏更明顯。營養不良在AECOPD 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3-14],營養不良既是AECOPD 患者長期消耗的結果,又是造成AECOPD 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原因。
SII 是一種新興的炎癥標志物,它依據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計算得來,反映了機體炎癥調節的平衡狀態,與炎癥應激反應強度呈正相關,常作為評價多種炎性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15]。PNI 根據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細胞計算而來,是反映營養狀況和免疫機能的綜合指標。在病理狀態下,白蛋白分解代謝增強,合成減少,故血清白蛋白濃度較低。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充分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AECOPD 患者病情往往較COPD 更為嚴重,預后差,死亡率高。AECOPD 的相關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但有研究者發現與炎癥反應、免疫應答、營養狀況等因素存在一定聯系[16]。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SCOPD 及AECOPD 患者的臨床資料來探討SII、PNI 與AECOPD 的相關性,并評估SII 和PNI 在預測AECOPD 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發現,AECOPD 患者的SII 水平較SCOPD 患者高,而PNI 水平較SCOPD 患者低,提示AECOPD 患者的全身炎癥狀態和營養不良更為明顯(P<0.05)。進一步研究表明,SII 與FEV1、FVC、FEV1/FVC 呈負相關(r=-0.536、-0.479、-0.495,P<0.05),提示機體炎癥較重時,AECOPD 患者的肺功能會明顯降低;PNI 與FEV1、FVC、FEV1/FVC 呈 正 相 關(r=0.652、0.589、0.514,P<0.05),說明機體營養狀態較好時,SCOPD 患者的肺功能會有所增強。ROC 曲線分析顯示,SII 和PNI,尤其是二者聯合時,能夠較好地預測AECOPD(AUC 分別為0.747、0.715、0.854),對AECOPD 的早期診斷具有指導意義。綜上所述,SII和PNI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ECOPD 患者的病情與肺功能損傷程度,二者僅需采集靜脈血即可測得,檢測快速、方便、成本低,可在AECOPD 患者的診療中廣泛應用。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為未分析SII 和PNI 與AECOPD 患者長期結局的關系, 需通過進一步追蹤加以證實。而且,由于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可能存在選擇偏倚,未來需要通過大規模、大樣本的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