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十堰市鄖陽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十堰 442500)
擴張型心肌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肌病,其病因較為復雜。有研究指出,擴張型心肌病發(fā)病隱匿,部分患者病程較長[1]。在發(fā)病初期,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現(xiàn)勞累后氣短、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等癥狀。隨著病情逐漸發(fā)展,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病情發(fā)展,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心臟結構及功能可出現(xiàn)異常改變,導致其較易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2]。有報道稱,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較高。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上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均為臨床治療此病的常用藥[3]。對于聯(lián)用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期間兩種藥物使用量的研究目前較少。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 例為研究對象,對比不同劑量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對心功能、預后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對象為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 例。將其分為研究1 組、2 組、3 組,每組50 例。研究1 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齡45 ~68 歲,平均年齡(53.60±2.03)歲;病程2 ~5 年,平均病程(3.02±0.14)年;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級、Ⅲ級、Ⅳ級的患者分別有28 例、15 例、7 例,占比分別為56.00%、30.00%、14.00%。研究2 組: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46 ~68 歲,平均年齡(53.87±1.98)歲;病 程2 ~6 年,平 均 病 程(3.20±0.15)年;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級、Ⅲ級、Ⅳ級的患者分別有29 例、15 例、6 例,占比分別為58.00%、30.00%、12.00%。研究3 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46 ~67 歲,平均年齡(53.20±1.02)歲;病程3 ~6年,平均病程(3.30±0.18)年;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級、Ⅲ級、Ⅳ級的患者分別有29 例、14 例、7 例,占比分別為58.00%、28.00%、14.00%。三組的以上資料相比,P>0.05。
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臨床關于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4]。(2)不存在用藥禁忌證。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2)合并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低血壓。(3)存在意識障礙、語言障礙、精神疾病。
三組均給予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治療,均為口服用藥,1 次/d。研究1 組進行小劑量聯(lián)合用藥,單次用藥量:比索洛爾<5 mg,福辛普利<10 mg。研究2 組進行中等劑量聯(lián)合用藥,單次用藥量:比索洛爾5 ~10 mg,福辛普利10 ~20 mg。研究3 組進行大劑量聯(lián)合用藥,單次用藥量:比索洛爾>10 mg,福辛普利>20 mg。三組均治療12 個月。治療期間,指導患者做到清淡飲食,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態(tài),適量運動,規(guī)律作息[5]。
(1)對比三組的臨床療效。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心功能分級提高>1 級。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1 級。無效:經(jīng)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心功能分級未提高。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2)對比三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3)對比治療12 個月后三組的病死率。(4)對比三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包括頭暈頭痛、心動過緩、肢端發(fā)冷或麻木、低血壓,計算總發(fā)生率[6]。
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分析,以±s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正態(tài)性檢驗與方差齊性檢驗后,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LSD-t檢驗,組內比較行單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用秩和檢驗;以n(%) 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 或Fisher 檢驗;P<0.05 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研究1 組、2 組,研究3 組的總有效率略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的對比[例(%)]
治療前,三組的心功能指標LVEF、LVEDD、LVESD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研究1 組、2 組,研究3 組的LVEF 較高,LVEDD、LVESD 均較短,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對比(± s)

表2 三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對比(± s)
注:(1)治療前,研究1 組、2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096、0.120、0.085,P=0.924、0.905、0.933;研究1 組、3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332、0.000、0.108,P=0.741、1.000、0.914;研究2 組、3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0.235、0.123、0.108,P=0.815、0.903、0.914。(2)治療后,研究1 組、2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17.705、8.067、6.200,P=0.000;研究1 組、3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41.808、20.144、12.644,P=0.000;研究2 組、3 組的LVEF、LVEDD、LVESD 相比,t=25.717、12.982、7.086,P=0.000。
組別 LVEF(%)LVEDD(mm)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1 組(n=50)41.32±1.03 48.20±1.20 63.25±2.08 58.36±1.29 62.30±3.02 56.38±2.01研究2 組(n=50)41.30±1.05 52.31±1.12 63.20±2.09 56.35±1.20 62.35±2.89 54.02±1.79研究3 組(n=50)41.25±1.08 58.36±1.23 63.25±1.99 53.02±1.36 62.36±2.52 51.36±1.96
研究1 組、2 組、3 組患者的病死率分別為12.00%(6/50)、8.00%(4/50)、2.00%(1/50)。三組的病死率相比無顯著差異,χ2=0.444、3.840、1.895,P=0.505、0.050、0.169。
研究1 組、2 組、3 組頭暈頭痛、心動過緩、肢端發(fā)冷或麻木、低血壓的總發(fā)生率分別為12.00%(6/50)、20.00%(10/50)、18.00%(9/50)。三組頭暈頭痛、心動過緩、肢端發(fā)冷或麻木、低血壓的總發(fā)生率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三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例(%)]
擴張型心肌病是臨床常見心臟疾病。此病以雙側或單側心室擴張、心室肥厚、心肌舒縮功能減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7]。研究發(fā)現(xiàn),擴張型心肌病發(fā)病隱匿,病程發(fā)展緩慢,若持續(xù)發(fā)展,可發(fā)生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8]。室性心律失常是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擴張型心肌病與患者心肌病變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9]。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進行MRI檢查,其心肌成像中有延遲顯影,即心肌纖維化。此病患者室性早搏、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生率明顯較不存在心肌纖維化的患者高。調查顯示,少數(shù)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可出現(xiàn)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10]。因此,在此病患者入院后,常給予危險評估,目的在于評價其發(fā)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風險。進行評估的方法主要是了解病史、分析心電圖檢查結果、心功能指標。其中,LVEF 是評估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標[11]。藥物治療是臨床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方法,可控制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作次數(shù)。其中,β 受體阻滯劑是首選治療藥物[12]。本研究為三組患者應用比索洛爾進行治療。比索洛爾屬于常用β1受體阻滯劑,具有高選擇性。相關藥理學研究表明,比索洛爾并不存在擬交感性和膜穩(wěn)定性,主要作用部位為血管平滑肌上的β1受體,對其親和力較高,但對β2受體(主要作用為調節(jié)局部代謝)的親和力則較低[13]。此藥不易透過血腦屏障,可明顯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福辛普利是心臟疾病患者常用的一種血管轉換酶抑制劑,對減少患者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臟微循環(huán)及能量代謝的作用理想[14]。聯(lián)合應用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顯著,已經(jīng)在臨床上廣為應用,但具體用藥量方面未得到統(tǒng)一[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三組的心功能指標LVEF、LVEDD、LVESD 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相較于研究1 組、2 組,研究3 組的LVEF 較高,LVEDD、LVESD 均較短,P<0.05。說明大劑量用藥對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中小劑量用藥。三組頭暈頭痛、心動過緩、肢端發(fā)冷或麻木、低血壓的總發(fā)生率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這充分證實了大劑量用藥方案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應用中小劑量的比索洛爾和福辛普利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進行大劑量用藥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其預后,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