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敏,楊勝能,鄧笑懷
(廣州白云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288)
喉疾靈膠囊是由山豆根等8 味藥材經水提取、濃縮、醇沉等環(huán)節(jié),與訶子等4 味直接粉碎的藥材一起制成的膠囊劑[1],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一般用于治療耳鼻喉科疾病。山豆根藥材、喉疾靈膠囊在2020 年版《中國藥典》中含量測定的指標性成分分別為氧化苦參堿與苦參堿[2]。目前,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苦參堿類成分的工藝、含量測定、藥理學等方面[3-10],而對中藥制劑中苦參堿類成分的量值傳遞研究尚未見報道。同時,經初步分析,發(fā)現(xiàn)苦參堿類成分在喉疾靈膠囊中的轉移率較低。為了探索影響喉疾靈膠囊制劑過程中苦參堿類成分轉移率的關鍵生產環(huán)節(jié),本研究結合其生產工藝,以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兩個苦參堿類成分作為評價指標,考察喉疾靈膠囊各生產環(huán)節(jié)中苦參堿類成分的含量變化及轉移率,這對于喉疾靈膠囊制備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色譜柱為Atlantis T3-C18(4.6 mm×250 mm,5 μm);Millpore simplicity-67120 型 超 純 水 器;BS110S 型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KQ-100DV 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對照品氧化苦參堿(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純度92.9%,110780-201909);對照品苦參堿(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純度98.7%,110805-202010);乙腈色譜純(Fisher 公司);三乙胺(德國默克公司);磷酸、無水乙醇、濃氨和三氯甲烷分析純(廣州化學試劑廠);無水硫酸鈉(廣州化學試劑廠);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山豆根藥材及喉疾靈膠囊制劑過程中各工序樣品均由廣州白云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提供(17010 批、17011 批、17012 批)。詳見表1。

表1 各工序樣品信息
色譜柱為Atlantis T3-C18(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0.05% 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調節(jié)pH 值至7.0)(18:82),檢測波長為210 nm ;流速為1.0 mL/min ;柱溫為30 ℃。混合對照品與樣品色譜圖見圖1。

圖1 混合對照品與樣品色譜圖
分別精密稱定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對照品適量,分別置入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配置成氧化苦參堿166.14 μg/mL、苦參堿21.58 μg/mL 的混合對照品溶液,4 ℃下保存?zhèn)溆谩?/p>
2.3.1 山豆根、藥渣 精密稱定樣品粉末(過三號篩)0.5 g,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 甲醇-濃氨試液(40:10:1)混合溶液50 mL,密塞,稱定重量,放置30 min,超聲處理30 min,再稱定重量。用三氯甲烷- 甲醇- 濃氨試液(40:10:1)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 mL,40 ℃下減壓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適量使溶解,轉移至10 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3.2 煎煮浸膏、醇沉上清液、醇沉浸膏 分別精密稱取樣品1.0 g, 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濃氨試液1 mL 使?jié)駶櫍芗尤肴燃淄?5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鋪有少量無水硫酸鈉的濾紙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 mL,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適量使溶解,轉移至10 mL 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3.3 沉淀物、洗滌液 分別精密稱取樣品2.0 g, 置具塞錐形瓶中,按“2.3.2”項下方法制備,即得。
2.3.4 干膏、干膏粉、膠囊填充粉 分別精密稱取樣品0.25 g,置具塞錐形瓶中,按“2.3.2”項下方法制備,即得。
2.4.1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對照品溶液1、5、10、15、20 μL,按“2.1”項下條件進樣,以峰面積Y 為縱坐標、進樣量X(μg)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結果表明,氧化苦參堿的回歸方程為Y=1468.7X-109.63(r=0.9993),在0.1661 ~3.322 μg 范圍內線性良好;苦參堿的回歸方程為Y=1512.5X-11.211(r=0.9997),在0.0216 ~0.4316 μg 范圍內線性良好。
2.4.2 精密度試驗 分別精密吸取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 次。結果顯示,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峰面積的RSD 分別為2.47%、0.38%,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4.3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批山豆根藥材樣品,按照“2.3.1”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精密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10 μL,按“2.1 項”下色譜條件,分別于0、4、8、16、24、30 h 測定,考察樣品穩(wěn)定性。結果表明,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峰面積RSD 分別為2.16%、0.73%,表明供試品溶液在30 h 內的穩(wěn)定性良好。
2.4.4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山豆根藥材樣品六份,精密稱定,照“2.3.1”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結果顯示,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峰面積的RSD 分別為1.25%、0.86%,表明本方法重復性良好。
2.4.5 加樣回收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號山豆根樣品0.5 g,共6 份;對照品按照1:1 濃度加入樣品中,按“2.3.1”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并按照“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回收率。經測定,氧化苦參堿的平均回收率為100.29%,RSD 為1.27% ;苦參堿的平均回收率為99.71%,RSD 為2.59%。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良好。詳見表2。

表2 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加樣回收試驗結果
取“2.3”項下10 個不同供試品溶液,按“2.1”色譜條件B 對各樣品中氧化苦參堿、苦參堿進行高效液相色譜(HPLC)分析,計算各被測成分的總量,并換算成“相當于0.25 g 山豆根生藥的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含量測定結果(n=2)
從表3 可知,三批山豆根及其膠囊填充粉中苦參堿類成分含量分別在2.43 ~2.55 mg、0.95 ~0.98 mg之間,均符合《中國藥典》的要求,即0.25 g 山豆根藥材含氧化苦參堿和苦參堿的總量≥1.75 mg、每粒膠囊中膠囊填充粉≥0.50 mg。
根據表3 的含量測定結果,計算喉疾靈膠囊制劑過程中各工藝環(huán)節(jié)的苦參堿類成分轉移率,轉移率=當前工序中苦參堿類成分含量/ 前一步工序中苦參堿類成分含量×100%。結果見表4。

表4 喉疾靈膠囊制劑過程中苦參堿類成分的轉移率
由表4 可知,三批喉疾靈膠囊制備過程中苦參堿類成分經煎煮、濃縮得到煎煮浸膏的轉移率為50.72% ~52.94% ;煎煮浸膏經醇沉后的轉移率為85.88% ~93.90% ;醇沉上清液合并洗滌液經濃縮得到醇沉浸膏的轉移率為92.21% ~98.63%;醇沉浸膏經真空干燥得到干膏的轉移率為92.96% ~97.22% ;干膏經粉碎得到干膏粉的轉移率為94.44% ~98.99% ;干膏粉與處方中其他四味直接粉碎的藥材進行混合得到膠囊填充粉的轉移率為91.30% ~97.96%。最終,藥材至膠囊填充粉的轉移率為38.24% ~39.59%。
本試驗為了保障各工序樣品含量測定色譜條件的一致性,以三批山豆根藥材為研究對象,其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均采用2020 年版《中國藥典》山豆根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而其色譜條件則分別采用《中國藥典》山豆根含量測定項下色譜條件、喉疾靈膠囊項下色譜條件,同時測定山豆根藥材中氧化苦參堿、苦參堿的含量。結果表明,上述兩種色譜條件所測得的氧化苦參堿、苦參堿成分含量大小基本一致。因此,喉疾靈膠囊制劑過程中各工序樣品的含量均采用《中國藥典》喉疾靈膠囊項下的色譜條件進行測定是可行的。從表3 中可知,煎煮浸膏經醇沉、洗滌后,在其沉淀物中也檢測出苦參堿成分,表明醇沉的損失是因沉淀物包裹苦參堿所致。通過分析各工序樣品中氧化苦參堿與苦參堿的含量比值,發(fā)現(xiàn)山豆根藥材含有氧化苦參堿、苦參堿兩種成分且含量比值為8:1,而在藥材經煎煮后的藥渣中僅檢測出苦參堿,卻無氧化苦參堿,可知山豆根藥材在煎煮工藝環(huán)節(jié)中其氧化苦參堿成分全部分解轉化了,其中只有部分轉化成苦參堿成分,且藥材中苦參堿成分也并未被完全提取出來。再結合表4 可知,苦參堿類成分在藥材至煎煮浸膏過程中的總轉移率只有51.87%,明顯低于其他工藝過程,可見藥材至煎煮浸膏的過程是影響整個制劑工藝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此外,由于喉疾靈膠囊制劑在生產過程中,藥材經煎煮后其煎煮液直接被抽取至雙效濃縮罐進行濃縮,以致缺失了煎煮工藝環(huán)節(jié)的樣品,從而無法得知該過程的轉移率數據。本研究下一步將采用中試生產的方法,圍繞藥材煎煮、濃縮工藝環(huán)節(jié)開展相關研究。
本研究實現(xiàn)了喉疾靈膠囊從提取到填充膠囊整個過程的控制,這不僅為進一步提高該產品有效成分的轉移率,以及縮小成品間差異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研究中藥膠囊制劑生產環(huán)節(jié)指標成分的有效傳遞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