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春,陳 霖,張 歷,趙發啟,鳳亞永
(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重癥肺炎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病情嚴重并且進展迅速,早期診斷此病非常重要[1]。進行超聲檢查是臨床上診斷重癥肺炎的常用方法,具有安全便捷的特點[2]。但有研究指出,通過常規的超聲檢查對重癥肺炎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估的效果不佳。肺部超聲評分是一種定量診斷方法,通過進行量化評分可評價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但目前關于該評分方式在早期評估重癥肺炎病情及預后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3]。基于此,本文探討并分析肺部超聲評分在評估重癥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110 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94 例與死亡組16 例。存活組:男60 例,女34 例;年齡53 ~78 歲,平均(65.16±4.41)歲。死亡組:男11 例,女5 例;年齡52 ~79 歲,平均(65.86±4.37)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參照《中國急診重癥肺炎臨床實踐專家共識》[4]中的判定標準進行重癥肺炎的判定。
納入標準:(1)診斷為重癥肺炎的患者;(2)年齡在18 ~80 歲,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3)精神狀態良好,具有良好的認知、溝通交流能力;(4)患者家屬知曉研究內容,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慢阻肺疾病史者;(2)影像學檢查顯示肺腫瘤或肺間質性疾病者;(3)重度心功能不全者;(4)存在血液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者;(5)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6)中途轉院或退出研究者。
1.4.1 肺部超聲評分 對患者進行肺部超聲評分,應用邁瑞M9cv 便攜式超聲儀進行肺部超聲檢查(應用2 ~7 MHz 的凸陣超聲探頭)。在進行超聲檢查操作時,根據中國重癥超聲臨床應用技術規范指南,以胸骨、腋前線、腋后線、脊柱為界將雙側胸壁分為前、側、后三區,再以左右乳頭水平為界將三區分為上下分區,共12 個評估區域。進行肺部超聲檢查,根據肺氣水比例失調的嚴重程度將各區域分為4 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一個分數:(1)0 分:正常通氣,存在A 線或≤2 條的B 線;(2)1 分:存在≥3 條清晰、典型的B 線;(3)2 分:存在融合的B 線:(4)3 分:存在組織樣變。肺部超聲評分為12 個區域評分之和,得分范圍從0 分( 所有區域均通氣良好) 到36 分( 所有區域均存在組織樣變)。
1.4.2 臨床指標 針對患者進行相關臨床指標的測評及記錄,包括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OI)、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呼氣末正壓(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評分、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
使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應用Pearson 法分析肺部超聲評分與臨床指標及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存活組患者的OI、N%、PEEP、APACHE Ⅱ評分、CPIS 評分、肺部超聲評分分別為(161.15±51.28)、(86.26±1.12)%、(6.23±0.86)cmH2O、(15.25±3.52)分、(6.25±0.81)分、(15.21±1.56)分,死 亡 組患 者 的OI、N%、PEEP、APACHE Ⅱ評 分、CPIS評 分、肺 部 超 聲 評 分 分 別 為(104.45±42.28)、(4 8.2 2±0.6 4)%、(1 1.7 5±1.2 6)c m H2O、(26.44±4.28)分、(8.14±1.21)分、(23.36±2.71)分。存活組患者的OI、N% 均高于死亡組,PEEP、APACHE Ⅱ評分、CPIS 評分與肺部超聲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存活組與死亡組臨床指標、肺部超聲評分的比較(± s)

表1 存活組與死亡組臨床指標、肺部超聲評分的比較(± s)
組別 例數 OI N%(%)PEEP(cmH2O)APACHE Ⅱ評分(分)CPIS 評分(分)肺部超聲評分(分)存活組 94 161.15±51.28 86.26±1.12 6.23±0.86 15.25±3.52 6.25±0.81 15.21±1.56死亡組 16 104.45±42.28 48.22±0.64 11.75±1.26 26.44±4.28 8.14±1.21 23.36±2.71 t 值 11.923 56.310 38.951 23.245 13.887 26.739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肺部超聲評分與OI、N% 呈負相關,與PEEP、APACHE Ⅱ評分及CPIS 評分呈正相關,見表2。

表2 肺部超聲評分與臨床指標及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重癥肺炎是呼吸科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在疾病的發病原因上,往往是在伴心肺基礎或者其他危險因素的同時出現肺炎感染情況。一些特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比如非典型肺炎病毒、禽流感病毒、軍團菌感染等可使得重癥肺炎在發病后病情程度持續加重[5]。醫院收治重癥肺炎的科室一般是重癥監護室(ICU),接收的病患多合并呼吸衰竭的情況,因此往往需要進行機械通氣支持,以改善其呼吸狀況及肺功能,維持其機體的良好循環狀態。重癥肺炎的高致死率使得臨床中合理干預該病成為研究熱點[6]。目前臨床上診斷重癥肺炎的總體準確率較高,但仍會出現明顯的誤診或漏診情況[7-8]。超聲檢查是臨床上常用并且十分有效的一種檢查技術。這一檢查技術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中聲速以及聲阻抗的差異表現來反映病變情況。肺部超聲是一種肺部通氣的監測手段,可半定量或定量評估肺部通氣情況。此檢查現已成為協助診斷重癥肺炎、判斷患者預后和指導診療決策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有研究指出,對人體肺組織進行超聲檢查時,因為肺部組織部位存在氣體以及液體物質,超聲波下觀察聲束表現可以進行一些情況的判定[9]。正常情況下,肺組織經超聲波照射后大多能完全反射,僅出現A 線或少量B 線偽影;而病變肺組織因為會出現氣體及液體比例的變化,超聲波束就會相應地呈現出不同征象,根據征象的差異以及與正常的聲束進行對照,就可以判定病變情況[10]。有研究指出,肺部超聲檢查在評估重癥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在進行肺部超聲檢查后,可采用分區法進行評分。該方法將肺部分為12 個區域進行影像評分,操作便捷。鐘春燕等[11]研究分析了肺部超聲評分在評估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極低出生體重兒機械通氣成功撤離可行性中的應用價值。分析表明撤機成功組患兒在撤機前的肺部超聲評分低于撤機失敗組患兒,且相關性分析顯示肺部超聲評分與PaCO2呈正相關,與PaO2、PaO2/FiO2呈負相關,表明肺部超聲評分與動脈血氣分析指標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可作為判定撤機可行性的指標,預防撤機失敗的發生。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是探討并分析了肺部超聲評分在評估重癥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結果顯示,存活組患者的OI、N% 均高于死亡組,PEEP、APACHE Ⅱ評分、CPIS 評分與肺部超聲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肺部超聲評分對于評估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可用于判定疾病嚴重程度。OI 是指呼吸治療中的一個目標, 是使器官組織可以得到足夠的氧氣, 以便進行氧合作用獲得能源的一個重要判定指數。N%是指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的百分比[12]。APACHE Ⅱ評分是用于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預測指標,可對病情進行定量評價,分值高則病情嚴重。重癥肺炎患者會出現APACHE Ⅱ評分的顯著增高。CPIS 評分對于評估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具有重要價值[13]。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肺部超聲評分有助于了解其病變情況及判定病變的嚴重程度,從而可指導醫師的合理干預[1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肺部超聲評分與OI、N%呈負相關,與PEEP、APACHE Ⅱ評分及CPIS 評分呈正相關。可見,肺部超聲評分與重癥肺炎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對于評估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具有重要價值[15]。
綜上所述,肺部超聲評分在評估重癥肺炎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對重癥肺炎患者進行肺部超聲評分有助于了解其病變情況及判定病變的嚴重程度,從而可指導醫師的合理干預。但是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小、觀察指標較少,后續應增加樣本量及觀察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獲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結論,從而更好地為相關臨床診療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