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弈人

永遠不要放棄尋找自己的熱愛,因為一旦你找到它,你才會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安寧”以及“順其自然的成功”。
大廠裁員,小公司降本增效,經常聽身邊人說“經濟不好,就業難”,除了考公進體制這條萬人擠過獨木橋的路徑,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讓普通人搭建生活安全感?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從去年10月份開始,我采訪了100多位跳出傳統職業路徑、在新興職業領域從事個人事業、開辟第二事業曲線的新職人。
我是一個99年24歲的創業者,我的直播節目叫《探談100種職業》,每周五六日晚直播。7月2日,正好采訪完第100位新興職人。
我想知道這些人究竟過得怎么樣,是如何一步步轉型從事新興職業的,他們的路徑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有沒有參考意義。
以下是我采訪過的職業名錄:
心理咨詢師、花藝師、瑜伽老師、繪本閱讀指導師、家庭攝影師、生涯規劃師、營養師、保險經紀人、兒童瑜伽老師、頌缽療愈師、自然教育指導師、整理收納師、塔羅師、芳療師、調香師、海娜師、制香師、瑪雅天賦解讀師、漢服設計師、兒童派對策劃師、非遺文化講師、形象管理師、穿戴甲美甲師、西塔療愈師、對外漢語老師、奢侈品鑒定師、唐卡畫師、自由撰稿人、寵物攝影師、花卉粘土手作人、兒童劇游作者、書店主理人、自由插畫師、策展人、營地導師、知識可視化設計師、占星師、藝術療愈師、中醫師、催眠師、寵托師、親子活動策劃師、有聲書主播、音樂治療師、旅行規劃師、農場運營人、紀錄片導演、舞室主理人、婚禮策劃師、畫室主理人、脫口秀演員、戲劇療愈師、寵物殯葬師、言語康復師、裝置藝術家、寵物美容師、養老院運營、人生教練、生命數字解讀師、陪診師、動物溝通師、拆書師、綠植主理人、民宿主理人、瑜伽療愈師、文創主理人、高端家教、寵物創業顧問、傾聽師、入殮師、劇本殺作者、木藝手作人、心靈音樂人、玩具設計師、少兒口才老師、花道療愈師、芳香療愈師、手作創業顧問、劇照攝影師、嬰兒睡眠咨詢師、高報師、獨立律師、跨境電商創始人、作詞人、藝人經紀人、新型紅娘、森林療養師、氣球手作攤、AI設計師、舞動治療師、押花師、相聲演員、兒童戲劇教育老師、婚禮主持人、照片療法教練、養老護理員、婚禮管家、電競指導員、旅行咖啡師、香氣手作人。
85%以上的職業領域,都符合以下2個標準:
第一,是基于新人群、新需求誕生的新職業。
第二,無硬性學歷/專業入行門檻,花時間、精力學習就能掌握專業技能,可以面向客戶提供服務/產品,產生實際收入。
90%以上的受訪職人,也符合以下2項條件:
第一,并非對口專業出身,有在體制內、互聯網、廣告等主流就業方向從業的經驗,轉行在新型職業里開展個人事業。
第二,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以興趣起家,慢慢發展成一份賺錢的副業,再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全職。
以下,則是我采訪過后的一些總結。
首先,嘗試做個人事業,收入真不比打工低。
佳楠去年7月份辭職從影視行業離開,在大理租了一間白族小院做民宿,10間房一年的房租共6萬,單房間日租178~228元,開業后能基本達到100%的入住率。
佳楠和我說,“比起在影視行業每天晝夜顛倒的工作,開民宿不僅讓我的作息回歸了正常,甚至收入還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俊凱是一名全職攝影師,業余時間會接一些寵物家庭寄養的訂單,在自己家里照顧那些因主人出差而無人喂養的貓貓狗狗。每只寵物單天的寄養費用在100~200元,他戲稱自己做的是“寵物版的愛彼迎”。
去年4~6月上海靜態管理,攝影行業遭到了重創,所有攝影師都失去了收入來源,但他就靠家里寄養的幾只寵物,一直有持續的現金流入賬。
據他所說,現在每個月做寵物家庭寄養產生的收入,是超過自己的主業的。至于為什么依舊還在做攝影師,只是想有一份能和人打交道的工作罷了,不至于太閉塞。
在全職做新型紅娘之前,月亮在投行工作,因為更喜歡撮合身邊人在一起,選擇了辭職做自己的高端相親平臺,為一二線城市的優質男女青年提供相親服務,服務的客單價最低也有7000元。
月亮和我說,如果專注做相親紅娘咨詢服務,一年也是可以收入上百萬的,并不比在投行差,而且更有成就感。
體制內、大廠……在這些主流的就業方向之外,其實還存在著非常多的在物質回報上也很可觀的職業選擇。
而且無一例外,在和這些職人溝通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擁有一種難得一見的掌控感。
掌控感,來源于將核心生產資料掌握在自己手里。
Mona畢業后先是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過程中產生了特別嚴重的情緒困擾,隨即離開了公司接觸療愈,療愈了自己之后,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名整合療愈師。
她和我說,現在每周都要到處跑,有各種線下空間邀請自己前去舉辦線下沙龍活動。每一次活動結束,還能為自己帶來一些個案咨詢客戶,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在成為羊毛氈手作人之前,顏顏有著一份“體面”的央企工作,多年的重復性工作以及非必要的職場斗爭,讓她逐漸感受不到自己堅持工作的意義,隨即轉行做起了自己的手作工作室。
顏顏和我說,自從自己開了第一期手作創業課,后續每一期都會有老學員推薦過來的新學員報名,從小白到純靠電商獲取收入的手作人,再到手作老師,只要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做,該來的總會來的。
鄞安2020年從某大廠離職,一邊帶娃一邊學做心理咨詢師,先是從自己的朋友圈起步接公益咨詢,隨即開始做自媒體從公域獲客,在咨詢時長達到標準后也入駐了心理咨詢平臺。
最近一次和她溝通,她和我說,現在單子每天已經接不過來了,在考慮做自己的知識付費產品。
把客戶資產、專業技能這些核心生產資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讓一切跟隨時間產生滾雪球效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確定性。
那如何開始轉型,在新型職業領域做自己的個人事業呢?
首先,留足時間讓自己探索,因為“熱愛”真的很重要。
80%以上我采訪過的職人都表示,作為小白入行,前期最好有3~6個月的時間,讓自己沒有收入預期,因為專業技能、產品服務質量、客戶資源都是需要儲備的。
但人是需要正反饋的,我們之所以能忍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原因是老板會給我們發工資,我們也需要一份穩定的工資來維持生活基本開銷。
但如果連物質都沒有保障,怎么讓自己堅持下去呢?有兩點建議:
第一,在方向不明確的情況下,不要裸辭,當有物質壓力的時候,人會不自覺地產生焦慮感,導致決策變形。
第二,寧可花多點時間,但也一定要先找到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再開始投入。
什么算熱愛呢?當把興趣轉變為職業之后,會不會就不喜歡了呢?
興趣是利己的,熱愛是利他的。養老護理員雪艷說,“你所服務的老人,他們會用特別的方式去認可你的服務,比如說一個微笑、一個大拇指、一個點頭,每每看到這些,會覺得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兒童瑜伽老師范范說,“我自己并沒有小孩,但每次聽到來上瑜伽課的小朋友喊我范范媽咪,都會堅定自己堅持下去的決心”。
美好的事物都有它的背面,在我這個對上述職業不感冒的人看來,雪艷需要每天忍受自己為老人端屎、端尿、送飯的瑣碎,范范需要疲于應對在兒童瑜伽課上永遠不聽話的小朋友。
但他們不這么認為,對他們而言,這個過程并非無法接受。我發現,真正能在入行前期堅持下來,拿到結果的職人,他們的成就感來自于服務客戶的過程,他們在意這群人的感受。
當任何事情上升到職業的時候,一切行動的目的會指向讓客戶滿意,如果從業的成就感不來自服務他人,熱情很快會被所有的瑣碎所吞噬。
所以,報名培訓班進行技能學習,并不是一個好的驗證熱愛的方式,因為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是無法做出判斷的。
我認為,找到熱愛最好的方式是——
原型假設 -> 訪談調研 -> 實踐測試
如果你有緣讀到這,可以嘗試按我接下來的步驟做,相信會讓你離自己的熱愛更進一步。
原型假設:在文章最開始分享的100個職業里,選擇5個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然后假設自己未來要去從事這個職業。
訪談調研:找到1~2位在行業一線的職人進行深度溝通,了解行業真實的收入水平、入行路徑、適合人群(還有很多信息,此處不一一列舉)。同時一定要詢問自己關心的個人問題,比如“在小城市是不是有市場”“互聯網出身的人是否有優勢”等等。
實踐測試:如果訪談過后覺得符合自己的預期,下一步就是找各種機會去低成本嘗試,可以是兼職、甚至是義工,但千萬要慎重去報名培訓。只有真實地體驗或者見證服務客戶的過程,才能幫助我們清楚地審視從事這份職業的原動力。留足時間,把這三步應用到任何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里,是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天命職業的。
其實,利他是最高級的利己,前提是我們找尋到自己的核心意愿,或者說我們的人生使命。
專家+操盤手,是一個入局個人事業的穩定商業結構。
在我訪談的新興職業領域里,團隊組成非常簡單,分為“專家”和“操盤手”兩種角色。
專家擁有專業技能,能面向客戶提供服務和產品,解決客戶的需求。
操盤手能幫助專家設計產品,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客戶,向客戶進行銷售,實現商業閉環。
當然,對不少自由職業者、“一人公司”而言,從業者需要既做專家、又做操盤手。
但沒時間、沒錢成為專家,不代表不能入行。
有80%的受訪職人和我表示過,獲客是當前最大的瓶頸,自己也不會做社群運營、朋友圈和私信銷售。
如果你不喜歡做服務,但是有新媒體運營、私域運營的能力,可以嘗試鏈接自己感興趣的職人,把自身已有的能力嫁接在他們的產品體系上。
這種入行定位,我統稱為“個體操盤手”。
當然,想成為專家,也不一定需要額外參與培訓。
小慢有一次在朋友圈里發自己給寶寶拍的照片,有朋友評論能不能給自己家也拍一組紀實照。這是她作為家庭攝影師接的第一個訂單,在這之前,小慢并沒有參與過系統的“家庭攝影”培訓課程。
我們每一個人,只需要按以下方式做一段自我介紹,就可以發現自己那超出80%大眾的專家標簽:“我大學學的是xxx(專業技能),過去做了xx行業的xx工作(工作技能)。”
“我會使用xxx工具(工具技能),對xxx類型的工作比較有經驗(經驗型軟素質),自己比較愿意嘗試xx類型的工作(意愿型軟素質)。”
“我是一名xxx(身份技能),平時比較喜歡xxx(興趣技能),身邊的人會覺得我在xxx方面很有xxx的特色(生活技能)。”
以上每一個帶括號的專家標簽,都可以設計相對應的技能服務、知識課程、咨詢服務產品。
培訓是完全沒有任何技能經驗的小白,但如果你已經有所涉獵,可以先考慮做一些相關的服務產品,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嘗試做冷啟動。
做天命職業才能爆發最大勢能。我自己是1999年出生的,在港科大讀大二那年正趕上疫情,上不成課也做不了事,時間這樣荒廢是最痛苦的,于是先后在國內大廠、投資公司、谷歌等工作,那個時候我也并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只是在一次次問過身邊的朋友之后,才有了答案。在確定“幫助更多人找到自己熱愛的職業”就是我的使命之后,才堅定下來。
如果你在做的工作讓你痛苦、焦慮、想要逃離,那么幾乎可以確定,這并不是你的天命職業,但并不建議馬上辭職,因為,找到天命職業并沒有那么容易,這需要你更多維度地探索、嘗試、判斷。只是說,永遠不要放棄尋找自己的熱愛,因為一旦你找到它,你才會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安寧”以及“順其自然的成功”。
最后,愿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天命職業,充滿內生驅動力地過好每一天。
(據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