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著剛, 胡秀娟, 黃 金
崇左市人民醫院 1.輸血科;2.內分泌科,廣西 崇左 532200;3.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輸血科,廣西 南寧 530000
地中海貧血是臨床常見遺傳性溶血性血液系統疾病,由構成紅血球基因失常導致,嚴重者需要長期輸血治療[1]。但在輸血過程中,受血者與獻血者紅細胞抗原不同,很有可能發生紅細胞同種免疫,即受血者接受獻血者紅細胞時,機體免疫系統會識別外來抗原產生針對外來抗原的抗體,如果受血者血液中存在紅細胞同種抗體,再次輸入表達相應抗原的異體紅細胞,機體將發生補體作用,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引起受血者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為保證輸血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在輸血前對患者進行紅細胞免疫抗體篩查,如果檢測到同種抗體,就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避免輸血不良反應。廣西壯族自治區是遺傳性疾病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區,輸血依賴型患者較多,長期多次輸血引發的紅細胞免疫應答會導致自身免疫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出現,給患者急救、輸血、配血帶來極大壓力[3]。目前,國內外對壯族人群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及檢出類型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調查研究壯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情況及輸血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從崇左、南寧、百色、河池等地合作醫院隨機抽取的3代以上均是壯族血統的因地中海貧血輸血至少兩次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3代以上均是壯族血統;輸血次數兩次(含兩次)以上。排除標準:合并骨髓衰竭性疾病及其他影響輸血的疾病;合并嚴重肝腎疾病。根據是否檢出紅細胞免疫抗體將患者分為檢出組(n=33)和非檢出組(n=267);再根據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類型將檢出組患者分為同種抗體組(n=21)和自身抗體組(n=12)。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輸血前檢測 輸血前進行血常規檢查,重點檢測血紅蛋白,根據新型三級甲等醫院輸血條款要求[4]進行輸血過程的觀察、記錄等,輸血不良反應按照規范要求填報。
1.2.2 血液成分 患者輸注的紅細胞成分均為去白懸浮紅細胞(離心去除血漿和白膜層),輸注的細胞為保存約10 d的血液成分,保養液為ACD紅細胞保存液,血液分別來源于當地中心血站。
1.2.3 交叉配血、抗體篩查及鑒定 采用微柱凝膠卡檢測,執行廠家操作要求,抗體篩選細胞、抗體鑒定細胞使用REAGEN公司生產的產品。抗原包括D、C、c、E、e、JKa、JKb、Lua、Lub、Fya、Fyb、Lea、Leb、K、k、M、N、S、s、Mur、P1、Dia。血清與所有篩選細胞和鑒定試劑紅細胞發生凝聚反應且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陽性者視為自身抗體陽性。
1.2.4 輸血后檢測 輸血后進行血常規檢查,按照設計的輸血效果評價表(包括編號、一般人口學資料、疾病診斷、既往紅細胞輸入量、妊娠次數、輸血后血紅蛋白值、血制品貯存時間等)收集資料。
1.3 紅細胞輸注效果判斷 按照輸血協作組提出的實行標準進行紅細胞輸注效果判斷[5]。輸血后血紅蛋白升高值未達到預期值的80%為輸血無效,達到80%為輸血有效。
血紅蛋白升高預期值(g/L)=90%×[供者血紅蛋白(g/L)×輸血量(L)/患者體質量(kg)×0.085(L/kg)]
(輸血量是以全血量為標準,各種紅細胞制劑折算為對應全血量;患者為兒童時需要將公式中的常數改為0.090 L/kg計;90%為檢驗誤差)
2.1 檢出組和非檢出組臨床資料比較 檢出組33例,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為11.00%(33/300)。女性、有妊娠史女性的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無妊娠史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出組接受輸血總時間和總輸血次數高于非檢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檢出組和非檢出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抗體性質鑒定結果比較 檢出組33例中:Rh血型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占比最高,為45.45%(15/33),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為5.00%(15/300);MNS、Duffy、Lutherran血型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各占比6.06%(2/33),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均為0.67%(2/300)。IgG性質抗體(30例)多于IgM性質抗體(3例)。見表2。
表2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抗體性質鑒定結果比較
2.3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臨床資料比較 同種抗體組男性7例,女性14例;輸血總量≤40 U 3例(14.3%),輸血總量>40 U 18例(85.6%);總輸血次數≤2次2例(9.5%),總輸血次數≥3次19例(90.5%)。自身抗體組男性2例,女性10例;輸血總量≤40 U 6例(50.0%),輸血總量>40 U 6例(50.0%);總輸血次數≤2次5例(41.7%),總輸血次數≥3次7例(58.3%)。兩組輸血總量、總輸血次數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輸血有效性分布比較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有效率分別為95.24%(20/21)和100.00%(12/1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輸血有效性分布比較
2.5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輸血安全性比較 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9.52%(2/21)和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紅細胞免疫抗體指的是因為受到特定紅細胞血型抗原的刺激而使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可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破壞血紅細胞膜,產生溶血反應,危害輸血需求者生命安全。導致出現紅細胞免疫抗體的原因包括接受輸血治療、妊娠、靜脈注射治療等。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需要長期接受輸血治療,反復輸血易引起同種免疫[6]。妊娠患者因母嬰血型不合產生的免疫性IgG抗體可導致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因此,紅細胞輸注前對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進行免疫抗體篩查有助于預防溶血反應的發生。不同地區及種族人群的紅細胞血型抗原表型存在差異,紅細胞免疫抗體特異性及檢出率也不同。地中海地區摩洛哥(2009~2018年)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的紅細胞同種免疫抗體檢出率為8.75%[7];埃及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同種免疫抗體檢出率為28.40%,自身免疫抗體檢出率為1.10%[8];中東阿拉伯海灣地區重癥地中海貧血人群的同種抗體陽性率為30.00%,自身抗體檢出率為11.00%[9]。針對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中國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同種免疫調查的薈萃分析顯示,紅細胞免疫抗體總體檢出率為11.4%(95%可信區間7.2%~16.3%)[10]。有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免疫同種抗體檢出率為5.2%~23.5%[11-12]。還有調查報告顯示,臺灣地區(2006年)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同種免疫檢出率為37.0%[13],(2013年)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同種免疫檢出率為9.4%[14]。本研究結果顯示,廣西壯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為11.00%(33/300),其中,同種抗體占7.00%(21/300),遠低于臺灣地區(2006年)的37.00%和云南省壯族地中海貧血兒童的35.71%[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有妊娠史女性的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無妊娠史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出組接受輸血總時間和總輸血次數高于非檢出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受性別、妊娠史及輸血時間、次數影響。推測其原因在于,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女性患者除了自身長期輸血需求以外,還會受到自身妊娠、流產等影響,增加輸血次數和免疫刺激風險[16],因此,機體免疫抗體產生概率高于男性患者。臨床上對壯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女性患者,尤其是有妊娠史的患者,應當注意紅細胞血型免疫抗體的篩查和鑒定,以保障患者輸血安全及妊娠安全。
Rh血型抗體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癥最常見的不規則抗體之一。本研究中,Rh血型抗體是在紅細胞免疫抗體中占比最高的血型系統,且以抗-E比例最高、抗-D其次。這提示,抗-E是目前廣西地區壯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最常見的抗體。可能原因在于,E抗原在我國人群分布率約為43.55%~52.58%,RhE抗原陰性受血者接受RhE抗原陽性血概率更高,機體產生紅細胞Rh抗-E頻率更高[17]。有調查報告顯示,廣西壯族人群RhD陰性率約為0.10%~3.86%[18-19]。MNS、Duffy、Lutherran血型在本次調查中也有一定占比,與莫秋紅等[20]關于(2011年)廣西地區壯族人群稀有血型Mur+頻率(11.29%)、Lub-表型頻率(1.26%)高于國內其他地區的結果一致。廣西地區壯族(2014年)稀有血型Fy(a-)表型頻率為0.10%[21],略低于廣西侗族(2013年)人群表型分布頻率的0.21%[22]。抗-Lub、抗-Fy、抗-Mur多為免疫產生抗體,能夠減弱紅細胞輸注效果,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有研究報道,廣西地區部分接受輸血患者發生抗-Mur漏檢,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情況[23]。因此,除了紅細胞輸注前篩查,通過多重聚合酶鏈反應篩選并建立少數民族稀有血型庫可為臨床配合性輸血提供幫助。
本研究結果顯示:同種抗體組和自身抗體組輸血總量、總輸血次數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輸血量、輸血次數對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檢出紅細胞免疫類型存在影響,而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紅細胞免疫抗體類型對輸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卻無影響。因為多次異體抗原輸注易刺激機體免疫西藥,導致同種抗體產生,影響血象維持時間,降低輸血效果;而多次輸血患者體內有不同血型的同種抗體,導致輸血不良反應概率增加[24-25]。還有報道顯示,骨髓衰竭性疾病、貧血、急性白血病等需要多次輸血患者的紅細胞輸血效果受到輸血次數的影響,且輸血無效呈現上升趨勢[26-27]。
綜上所述,在廣西部分地區壯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中,女性及有妊娠史患者的紅細胞免疫抗體檢出率高于男性,檢出血型系統以Rh系統為主,MNS、Duffy、Lutherran血型也占有一定比例,且免疫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類型受輸血量、輸血次數影響。因此,對于女性、有妊娠史、輸血量較大、輸血次數較多的患者,在輸血前需要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和鑒定,同時,建立少數民族稀有血型庫,保證少數民族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輸血及妊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