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苗苗

摘要紫砂壺出自人杰地靈、物阜民豐的江南水鄉——江蘇宜興,紫砂之所以能夠成為陶藝的代名詞,是因為其出眾的造型特征以及豐富的藝術個性。宜興紫砂壺是汲取中國傳統工藝品的特點創作而來的,通過歷代紫砂藝人的努力,眾多的紫砂精品不斷涌現,使紫砂壺從簡單的茶具蛻變成為陶藝藝術品,形成屬于自己造型風格的體系。以一種民族風格的作品去渲染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紫砂壺創作的靈魂,也是其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關鍵詞 ?紫砂;相宜壺;造型特征;自然美感
宜興紫砂壺將藝術與實用這兩大性能相結合,將書法、繪畫、篆刻等多種文化形式融入其中,因此在陶藝界享有較高的美譽。對于紫砂壺這樣的藝術形式而言,不光是造型的藝術能夠感染大眾,其內涵更是無比豐富,將造型的語言轉化成深遠的意境,傳遞出豐富而又深刻的深層含義,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也是與文化相完美契合的共同點,紫砂壺只有抓住了這一點,才能夠更好地表達出其中的韻味。現就以這把《相宜壺》為例(見圖1),對其造型特征和自然美感進行詳細討論。
1紫砂《相宜壺》的造型特征
紫砂壺地處人杰地靈、物阜民豐的江南水鄉——江蘇宜興,紫砂之所以能夠成為陶藝的代名詞,是因為其出眾的造型特征以及豐富的藝術個性,宜興紫砂壺是汲取中國傳統工藝品的特點創作而來的,通過歷代紫砂藝人的努力,眾多的紫砂精品不斷涌現,使紫砂壺從簡單的茶具蛻變成為陶藝藝術品,形成屬于自己造型風格的體系。以一種民族風格的作品去渲染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紫砂壺創作的靈魂,也是其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宜壺》這件壺器造型簡練,整體的比例十分協調統一,壺器的流線過渡順暢自然,曲線的運用讓整件作品的空間感十分舒展,引起壺器與人們之間產生共鳴,達成一種藝術性的共識。《相宜壺》雖然沒有花哨的裝飾,卻合理地將壺器的造型特征表現得十分到位,顯示出干凈利落、明快愉悅的藝術之美,以一種簡練的形式來表達藝人的情感。壺流婉轉有度,俊秀有趣;壺身圓潤飽滿,挺拔高聳;壺把圓潤如耳狀,方便提握,大氣沉穩;壺蓋如一頂帽子平壓在壺口之上,子母線清晰可見;壺鈕渾圓,點綴在壺蓋之上。《相宜壺》雖簡練樸素,卻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氣韻,讓泥與形相互結合,充斥著整個壺器的藝術美感,折射出紫砂壺造型的審美情趣。壺器的刻畫嚴謹細致,令整件壺器顯得格外俊秀有趣,散發出一種超脫于自然的藝術之美,將精神與藝術達成一種完美無間的契合度,這也是紫砂壺創作遵循的理念,形神兼備就是紫砂藝人對于紫砂藝術美學的不懈追求。
2紫砂《相宜壺》的自然美感
紫砂壺創作在歷史上離不開文人雅士的積極參與,因此其與文化相契合便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關系。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紫砂壺已經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宜興紫砂壺無論是造型特征還是藝術形式都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中華民族的印記,能夠通過自然有趣的造型傳遞出豐富而又深刻的含義。作為一個紫砂從業者,我們還是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那些平常事物中的不凡之處,能夠將這些感動的瞬間運用到紫砂壺的創作中。我們紫砂藝人應該努力實現作品的藝術境界,認真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以及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時代作品,并且將一些體會毫無保留地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以促進紫砂壺行業的共同進步,欣欣向榮。
紫砂《相宜壺》通過壺器的刻畫營造出一種自然有趣、和諧統一的藝術氛圍,歸根結底,只有走進人們內心的作品才是優秀的作品,只有心靈上的感悟才能有更加深層次的藝術感受,才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感,只有真正走進壺器的內心,才能從中體會到紫砂壺創作的不易,最終感受到壺器的情感內涵。品味壺器就像是品味人生,在喝茶賞壺之際才會感受到藝術帶來的美,人生就像紫砂壺一樣,雖平平淡淡卻包含著內心的富足,這是對人生的感悟,平淡和諧卻依舊十分滿足和珍惜。紫砂壺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蛻變,在造型設計上基本已經定型,紫砂藝人在前輩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加上時代的元素,創作出美感與實用相結合的作品,在創作時不離文化,在簡單實用的基礎上賦予其藝術性,這樣的作品才會具有發展力。紫砂壺也不再是簡單的茶具,而是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將人們對于藝術的期待變成實實在在的事物,這是其它陶藝作品無法比擬的優勢所在。
3總結
綜上所述,紫砂《相宜壺》不僅注重造型特征上的美感與創意,還格外重視其中藝術內涵的表現力,這樣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讓人們在品茶賞壺時能夠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感動。紫砂藝術傳承數百年,以博大的包容性被人們津津樂道,只有以文化為基礎的創作才富有生機,這也是紫砂壺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
[1]丁俊宏.濃妝淡抹總相宜——宜興紫砂壺造型藝術淺談[J].江蘇陶瓷,2008(1):43-44.
[2]王敏.長歌短吟總相宜——“成竹提梁壺”創作談[J].江蘇陶瓷,2010(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