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京

摘要《鴻運當頭》彩陶瓶的創作,是在傳統宜興彩陶器物造型的基礎上進行的自我再創作與裝飾,其中包含了創作時想表達“鴻運當頭”這美好生活憧憬的藝術概念,并通過坯體的塑型、坯體肌理效果的剔刻、瓶口線條的裝飾、瓶底部紋飾的搭配、瓶子整體釉水效果的綜合考慮等,最終完美地創作出了這件《鴻運當頭》彩陶瓶。
關鍵詞 ?宜興彩陶;釉水裝飾;陶瓶
宜興彩陶自明代至今,在幾代人的努力下有了今天的繁榮,對于彩陶歷史的學習與領悟,最終能堅持下來的人很少,但是宜興彩陶的美是無與倫比的。此件《鴻運當頭》彩陶瓶(見圖1)是根據以往彩陶瓶類制作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融合坯體制作、坯體肌理效果剔刻、作品上下陰陽線條的搭配裝飾等過程創作的一件作品。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需要很長時間進行細節處理,圓形彩陶瓶的創作相對比較常見,但是如何將常見的圓形創作得更有文化藝術的承載力與藝術價值確實不容易,因此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與構思,決定圍繞“鴻運當頭”這個虛擬的主題進行實物的創作。
1游藝于古 立意求新
《鴻運當頭》彩陶瓶作為彩陶作品的創作,是研習和傳承了古法制坯成型手法,在主題的構思上摒棄了傳統單純進行刻花的裝飾主題,而是構思了進行剔刻刻花、陰刻線條、陽刻留白的底邊花瓣裝飾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來表達“鴻運當頭”的喜慶之感。大家不難發現,在傳統的彩陶作品中大多千篇一律,有造型簡單、線條勾勒粗獷等特點,但是這些彩陶作品卻也帶有濃厚的生活趣味。彩陶手藝人通過簡單的工具進行點綴裝飾,雖然少了一些精制與現代的美感,但是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和特定時期的文化藝術風格,這也是文化藝術傳承至今的價值所在。
在傳統彩陶的基礎上重新立意,雖然《鴻運當頭》彩陶瓶作品的造型沒有突破傳統的圓形,但是在構思時考慮到什么樣的造型能表達鴻運當頭的內涵呢?形體的表現、裝飾的表現、釉水的效果等都考慮在內,所以將這件作品勾勒成了“魚”的抽象造型,成品看來就是圓圓胖胖的“魚”。紅色的魚頭,土色的魚身、魚鱗片,黑色的魚尾,同時強烈的色彩沖擊感一目了然,同時也能更清楚地欣賞到通過各種手法裝飾效果,這樣的作品沒脫離傳統,同時又有了耳目一新的設計感,一舉兩得。
2古法傳承 皆為我用
好的作品立意對于本就冷門的宜興彩陶來說很難,但是有了立意裝飾效果就顯得格外重要。《鴻運當頭》彩陶瓶的創作傳承古法制坯,借鑒宜興紫砂陶刻裝飾技法、山西平頂窯刻畫瓷的技法、不同釉水發色的施釉法等皆為我用。
《鴻運當頭》彩陶瓶坯體的制作是傳統的制坯方法,等干濕度剛好時開始修坯,因為《鴻運當頭》彩陶瓶整體是一條“魚”,所以分三個部分:上部瓶口就是魚嘴,刻一圈圓線及波浪線作為點綴,以此來表現魚頭的造型。中部緊接著魚頭至底部上通過剔刻、淺浮雕的技法留出魚鱗的整體感覺,層次分明,鱗次櫛比之感,在圓潤飽滿的瓶身表現得非常靈動。下部借鑒山西平定刻花瓷黑釉刻花的技藝技法進行留白陶刻,來表現魚尾的藝術裝飾。所以不難發現,很多古法為我所用來進行整件作品的創作。既然是宜興彩陶,那就不能拘泥于單一的裝飾及釉水設色,所以在瓶子的上部、中部、下部又進行了三種不同釉水的裝飾,燒成后色彩對比強烈,非常具有藝術感。
3形神兼備 意趣滿作
任何陶瓷藝術作品的創作,最終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為生活服務,這種服務既有作品本身形神兼備的藝術創作價值,還應有充滿生活意趣的藝術生命活力。
縱觀整件作品,其整體造型是以“魚”為造型主題,以“鴻運當頭”為思想內涵寄托,“魚”不僅代表了活靈活現的魚,還代表著“年年有余”“富貴有余”的美好寓意,同時加上“魚頭”的紅色象征鴻運當頭的主題思想,呼應了主題,瓶子上下線條的搭配,魚鱗片的錯落有致及刻畫得生動形象,底部魚尾的表達動靜結合,才是整件作品的藝術靈魂,這也正是作為一名手藝人應該去追求的藝術創作,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的素材,再通過自己的手藝抽象升華出具有生活趣味的藝術作品。
4結語
《鴻運當頭》彩陶瓶的創作繼承傳統古法的制作,為我所用的多門類陶瓷裝飾手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創意靈感,讓生活藝術化,讓藝術生活化的創作升華心路,最終完成了這件彩陶作品。作為現代的彩陶手藝人,不僅要有師古而不泥古的精神,也應有傳承創新的探索,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進步。宜興彩陶的傳承與創新不只是一句口號,需要我們自覺地不斷探索與領悟,才能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主題的彩陶作品。
參考文獻
[1]楊燁.陶瓷藝術設計中的藝術創造工程[J].美與時代:美學(下),2007(4):79-82.
[2]劉達權,譯.瓷器·精陶與彩陶[M].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84.
[3]邱玉林.宜興現代彩陶的裝飾特色[J].河北陶瓷,1992(6):17-20.
[4]孫燕明.陶瓷動物雕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