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九強


摘要雍正時期的粉彩瓷畫逸麗清秀、細致精巧,無論是從造型、胎釉、繪畫方面都達到了鼎盛階段,分析雍正粉彩,翼望為當代粉彩創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 ?雍正粉彩;陶瓷繪畫;裝飾;藝術
1雍正粉彩
粉彩裝飾是陶瓷藝術重要的門類之一,在中國的陶瓷繪畫史上時間并不長,它自康熙年間出現,發展至雍正時期最為鼎盛。雍正時期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雍正帝自身文化修養很高,他在還未登基時就大有文人氣度。雍正帝在瓷器上摹古出新,表達文人氣節的“四君子”“歲寒三友”等題材,使得雍正官窯粉彩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文化性。雍正粉彩在繪畫手法上吸取了國畫的沒骨畫法,這種畫法不勾線條,直接以色彩塑造繪畫對象。雍正時期的粉彩紋樣裝飾與以往裝飾紋樣有所不同,色彩上柔和淡雅、筆法細膩,以清、雅、淡、柔為特征,從繪畫語言上看有些渲染與點染。
雍正粉彩用筆淡、秀、俊,與琺瑯彩的藝術特色有異曲同工之妙。雍正粉彩的線條與傳統古彩用筆濃、樸、拙的特點不同,古彩料色濃重、顏料平填,粉彩的線條有輕重疾徐之別,有流暢飄逸之感,有抑揚頓挫之風,各式各樣的線條分別描繪出不同的景物。畫桃花,用剛勁挺拔的筆法畫新枝,皴擦干枯的手法畫老干,流利柔然的線條勾勒花瓣,花朵怒發盛開,或左顧右盼,或含苞待放,筆法靈活多變,使得花朵搖曳生姿,畫面細致入微。例如圖1《粉彩翠竹小鳥玉蘭杯》,高6 cm、口徑7 cm,杯外壁繪有文竹、石頭、小鳥,畫面中的竹節、竹葉、竹筍、小鳥的外形逼真,填色干凈細膩、柔和淡雅。雍正粉彩的色彩層次豐富,有國畫“三礬九染”的效果,例如牡丹花用胭脂紅洗染,濃淡相間,或清雅、或濃艷,極盡牡丹之富貴,用豐富的色彩層次來表現牡丹的神態、韻味。雍正粉彩工藝嚴謹、技法嫻熟,兼工帶寫的筆意和豐富的色彩形成了粉彩溫婉秀麗的藝術風格。
2粉彩工藝
“雍正粉彩的特點是由于在彩繪畫面的某些部分用了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畫法渲染,突出了陰陽、濃淡的立體感。”粉彩區別其它彩繪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的服飾或花卉的花頭與花骨朵上用一種非金屬砷元素打底,俗稱填玻白,具有乳濁不透明的感覺。粉彩的工藝性必須依附于瓷器,瓷胎釉面光滑無吸附性,油調配的色料粘性很大。在瓷胎上作畫,料筆含油少,滯筆難彩,料筆含油多,則線條容易暈染化開,只有色料和乳香油恰當的比例才能順暢地繪畫。粉彩繪畫筆法靈動多變,色彩層層暈染,都是經驗豐富的畫師細心“做”出來的,所以說粉彩瓷的繪畫并不只有繪畫性,還包含其工藝性。粉彩瓷畫用膠水調配顏色,則會有筆觸攜帶的痕跡,或有邋遢之感,就要求畫師每筆都要有“落棋無悔”的決心,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即所謂“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清水調色之料似泥漿,填色平涂,水料平衡,其更多的是粉彩工藝性,并無寫生的繪畫性,這三種調色繪畫都是以粉彩工藝性為基礎,掌握了粉彩工藝才能達到繪畫的藝術性。
3當代粉彩畫的特點
粉彩瓷畫從構圖、繪畫、著色上傳承了國畫的繪畫方法,在材料和工藝上不斷挖掘適合自身的路徑。粉彩繪畫的筆法取決于“打料”“打筆”,“打料”是為了在繪畫中線條行云流水,能夠繪畫出各種不同的題材。粉彩花鳥畫中多以勾線和沒骨畫法為主,粉彩人物畫多采用十八描中的鐵線描、釘頭鼠尾描、柳葉描等,仕女人物畫的線條淡雅飄逸,高士人物畫的線條剛勁有力,武士人物畫的線條短小古拙。粉彩山水畫中的筆法則更多地運用勾、皴、擦、點、披等手法。現代粉彩繪畫在筆法上與中國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粉彩瓷畫中為了表現花鳥、石頭的深淺變化,會利用彩筆使用恰當的彩法,有平彩法、退暈彩法、皴擦法等。其在現代粉彩繪畫中,筆法還不只是用筆表現的手法,還包括為了達到畫面理想的效果而采用的其它方法,借鑒中國畫中的潑墨和潑彩法,用海綿、紙張、刀片在瓷器上做出各種藝術效果的技法。粉彩的色彩柔和淡雅,在粉彩花鳥繪畫中也是遵循南齊謝赫提出的“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的觀點。粉彩釉有二十多種,同色系的顏色也有濃淡深淺之分,層次多,畫面自然柔和。傳統的粉彩瓷在題材上多為工筆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仕女童子等,在圖案紋樣上也多選擇“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纏枝紋、葫蘆、八寶等作為邊角輔助紋飾,使得傳統粉彩瓷呈現出雍容典雅的藝術效果。當代粉彩瓷繪畫在題材上則有反映當下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例如粉彩瓷器上就出現了以普通勞動人民工作場景的畫面,或以都市麗人為描寫對象的題材,或一家老小圍坐在餐桌前吃飯的生活場景,描寫的是現實題材,反映的是這個時代的生活。在當今粉彩瓷畫行業中,有繼續延續傳統題材的老藝人,也有探索新的現實生活題材的年輕畫家。
現代粉彩瓷畫在創作觀念上更加的包容,粉彩與現代陶藝相結合,創作出許多新穎的粉彩作品。新粉彩瓷中注重裝飾元素,將西方構成中的形式美與中國工筆畫巧妙地結合,使得作品既有傳統的古意又有現代裝飾性。如圖2《一路蓮升》中的仙鶴采用了傳統工筆國畫的表現手法,后面的荷葉則通過夸張、變形、提煉意象的手法對傳統荷葉的畫法進行了突破,使得畫面呈現細與粗、繁與簡的對比,在工筆繪畫的基礎上注入新的裝飾觀念,是當代粉彩的一種新形式。粉彩與其它陶瓷技法對同一件瓷器進行裝飾,形成綜合裝飾,正是觀念的改變使得高溫顏色釉與粉彩結合,彌補了過去粉彩瓷單一底色的不足,開創了釉上粉彩與色釉結合的新裝飾形式。粉彩裝飾根據高溫顏色的色彩與肌理進行二次創作,以求渾然一體、別具一格的藝術效果。
4結語
中國彩瓷自誕生起,釉上彩的門類不斷增多,從大明五彩、康熙古彩、雍正粉彩、民國淺絳彩、新彩等,一直到當代的新粉彩,越來越多的裝飾語言使得瓷器更加絢爛多姿、璀璨耀眼。在國際化與后現代文化的語境下,現代粉彩瓷強調創作者的個人意識,突破了以工藝為審美限制的新粉彩,逐漸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中國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