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


摘要20世紀80年代,宜興青瓷風靡歐洲,被譽為“東方藍寶石,精湛碧玉器”。宜興窯瓷器之美,除其釉色,裝飾紋樣更為豐富。早期瓷器裝飾紋樣相對單一,從網狀紋、弦狀紋、水波紋逐步增添了相對復雜的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等。隨著時代更迭,一些動物和植物形象更是被賦予了吉祥含義。
關鍵詞 ?宜興窯;瓷器;紋飾
“雨過天青云開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宜興青瓷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其釉青中泛藍,嫩荷涵露。20世紀80年代,宜興青瓷風靡歐洲,被譽為“東方藍寶石,精湛碧玉器”。宜興窯瓷器之美,除其釉色,紋飾更為豐富。
瓷器裝飾紋樣的總稱,稱作“紋飾”,其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達人們的愿望、信仰及情趣。每個時代、每一地區往往都具有自己的裝飾特點和風格。宜興窯的裝飾性多樣,一般分為單獨紋樣和復雜紋樣,單獨紋樣有帶狀紋、纏枝紋、錦紋等,復雜紋樣有團花紋、皮球花紋等。隨著時代的發展,裝飾紋樣造型變得復雜多樣,通常會在某件器物上飾以多種紋樣,主體以一個或一組紋樣作裝飾,再配以細致的輔助紋飾。關于宜興窯瓷器裝飾紋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類型來了解。
1幾何紋
通過點、線、面組成多種有規則的圖形紋樣稱之為幾何紋,其中包含網紋、回紋、旋紋、菱狀紋、弧狀紋、水波紋等,也包括一些難以名狀的抽象圖案。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紋樣多為簡單的劃、刻、剔、刺、壓印、堆貼裝飾,到中晚期,紋飾圖樣慢慢變得復雜起來,風格也逐漸從具象變得抽象。商周時期,陶器上的幾何紋十分多見,而且富有時代特點。春秋戰國時期,水浪紋、圈紋、豎紋原始瓷器居多。秦漢后,幾何紋作為普遍的裝飾紋樣或輔助圖案存在。近代,宜興窯瓷器裝飾中出現的幾何紋范圍較廣,頗為常見。
2動物紋
通過描摹各種動物形象的紋樣類別稱為動物紋,主要分為具象紋樣與抽象紋樣。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動物紋就開始出現,其紋樣樸實生動。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和晚期,彩陶文化動物紋裝飾頗多,更具裝飾性,表現手法趨于成熟,其代表性紋樣主要有魚紋、蛙紋、鳥紋、龍紋、獸面紋等。商代時期,器物裝飾在青銅器造型影響下,其動物紋樣居多,大多為饕餮紋和夔龍紋。戰國時期,器物周身出現龍鳳紋及各種走獸、飛禽紋。漢代至兩晉時期,器物上的動物紋數量逐漸增多,多采用模印貼塑,還出現了捏塑動物裝飾或將器型局部做成動物形,如蛙形水盂、雞首壺等。隋唐以及以后各代,陶瓷器上的動物紋變得豐富多樣,內容大多是龍、鳳、蝠、鹿、蝶等賦予吉祥寓意的裝飾圖案,一般通過繪畫、模印、刻劃、雕塑等表現技法展示。宜興窯瓷器其動物紋樣多為局部裝飾或造型一角,以襯器物形態。
3植物紋
通過表現各種植物形象的紋樣稱為植物紋。植物紋作為傳統紋樣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早期,在河姆渡文化遺址曾發現刻有藻紋、谷穗紋的陶缽。在中晚期的陶文化中,又多見有葉形、花瓣形等紋樣,造型更具表現力。商周時期,原始青瓷裝飾中出現了抽象的葉脈紋。戰國至秦漢時期,柿蒂、卷草等圖案在陶器裝飾紋樣上更為常見。南朝時期,佛教盛行,蓮紋風靡,使植物紋裝飾賦予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宋代器物上的植物紋變得琳瑯滿目,如花卉、蘆葦、竹枝等各種植物紋。明清時期的植物紋裝飾愈加豐富,表現的吉祥圖案也很常見,如靈芝、壽桃、松竹梅“歲寒三友”和梅蘭竹菊“四君子”等,人文含義頗為豐厚。宜興窯植物紋瓷器多以芭蕉、玉蘭、牡丹裝飾為主,造型別致、題材豐富、寓意深厚。
4人物紋
人物紋飾的悠久歷史一直以來為世人所熟知。早期人物紋飾題材相對較少,一般為宗教和神話人物。到了南北朝時期,人物紋飾的題材逐漸廣泛,以佛像、飛天、舞樂等作為器物裝飾不斷出現。隋朝至唐、五代時期,瓷器上的人物紋裝飾在早期基礎上得以提高,發展到宋元,題材廣泛、技法精進,使瓷器的裝飾藝術發展到了新高度。明代紋飾繼承傳統,進一步發展人物紋飾,后至清代的紋飾不僅豐富,更賦予美滿喜慶的寓意,反映了當時社會意識形態和風土人情。后期器物裝飾逐步簡化,在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又頗具創新,體現出不同藝術載體間的交流。近代宜興窯瓷器以人物紋樣做裝飾,亦以人物為造型,造型新奇、形態各異。
5吉祥紋
始于商周,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吉祥紋一直以來意義深遠。在明清時期已達到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效果,吉祥紋樣作為吉祥圖案之一,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將動植物的自然屬性、特性等得以運用,譬如龍、鳳、蟒等象征權貴,又如松柏冬夏常青、梅花凌寒不凋等自然生物特性被引申為世人長生不老,并以祝福長壽萬年,合歡葉晨舒夜合,祝愿夫婦和諧,石榴、葡萄的籽粒繁多,祈求多子安福,葫蘆與福祿同音,寓意健康長壽、幸福平安……在近代宜興窯瓷器中,吉祥紋器物托物言志,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