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彩鳳
(重慶市長壽區中醫院,重慶 401220)
神經性尿頻是小兒常見疾病,但由于其癥狀表現與尿路感染、尿崩癥等類似,在臨床中存在漏診和誤診現象[1]。兒童神經病尿頻存在一定自限性,多數家屬未予以重視,導致患兒延誤就診和失去治療時機。臨床目前尚無治療兒童神經性尿頻的特異療法,多采用谷維素等藥物治療,以幫助患兒減輕癥狀[2]。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的融合發展,臨床發現運用耳穴埋豆、臍灸等中醫外治療法治療神經性尿頻,能取得較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以60例神經性尿頻患兒為觀察對象,分析耳穴埋豆聯合臍灸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重慶市長壽區中醫院兒科2021年5—11月收治的60例神經性尿頻患兒,基于雙盲法分組規則,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齡(7.03±0.85)歲;平均病程(2.11±0.41)個月;病情嚴重程度:輕度5例,中度17例,重度8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7.43±0.88)歲;平均病程(2.09±0.40)個月;病情嚴重程度:輕度6例,中度18例,重度6例。兩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3]和《赫爾辛基宣言》[4]中倫理要求。
1.2 納入標準 參照《中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神經性尿頻》中關于神經性尿頻的診斷標準[5],將有以下癥狀的患兒納入研究:①日間或入睡前的排尿次數明顯增加。②尿急,每次尿量偏少但總尿量正常。③不存在遺尿、尿失禁、排尿困難及血尿等現象。④無尿路感染或泌尿系統疾病。⑤無器質性疾病。⑥臨床資料完善?;純杭覍僦?同意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心、肝、腎等臟器存在嚴重病變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或過敏史者;中途退出或拒不配合研究者。
兩組患兒治療前均予以健康宣教,告知患兒家屬關于神經性尿頻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手段等,強調該疾病為非器質性疾病,以減輕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和心理負擔,使其主動配合醫師完成對患兒的治療。
2.1 對照組 予以谷維素片(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13,10 mg/片)口服治療,每次1~3片,每日3次,連續治療14 d。
2.2 觀察組 予以中醫耳穴埋豆和臍灸治療。①耳穴埋豆:基礎穴位為患兒耳郭上對應膀胱、腎、脾、肺等部位的反應點。對精神緊張的患兒,加神門穴與心穴;對濕熱下注的患兒,加脾、尿道與外生殖器的耳部穴位。隨后將王不留行籽緊貼于上述穴位,用膠帶固定后適當按壓,每個穴位按壓10~20 下,每日3次,連續治療14 d。②臍灸:取茯苓、白術、豬苓各18 g,澤瀉30 g,桂枝12 g,將上藥研成粉末后制成五苓散,給予患兒填臍操作,懸灸10 min,每周3次,連續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兒尿頻、尿急消失時間及整體治療時間。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兒童生活質量評定量表評定,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③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自主神經功能,采用自主神經功能量表評定,分值越高表明自主神經功能越差。④比較兩組患兒家屬對治療措施的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評定,總分100 分,分值≥90 分為非常滿意,分值80~89分為基本滿意,分值<80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為非常滿意與基本滿意的占比之和。⑤比較患兒隨訪3個月內的復發率,患兒在3個月內出現尿頻、尿急癥狀即為復發。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⑥統計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咯痰、咳嗽、鼻塞、咽癢、頭痛等癥狀,按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的標準進行積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癥狀消失時間與整體治療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尿頻、尿急消失時間及整體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癥狀消失時間與整體治療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癥狀消失時間與整體治療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尿頻消失時間 尿急消失時間 整體治療時間觀察組 30 4.10±1.11▲ 2.95±0.85▲ 7.69±2.21▲對照組 30 5.27±1.06 4.29±1.01 11.18±2.46
(2)治療滿意度及隨訪3個月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治療干預的總滿意度為96.67%(29/30),高于對照組的80.00%(24/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患兒復發率為3.33%(1/30),低于對照組的20.00%(6/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治療滿意度比較
(3)自主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自主神經功能量表及兒童生活質量評定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兒童生活質量評定量表評分較治療前升高,自主神經功能量表評分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治療前后自主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3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治療前后自主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自主神經功能量表評分 兒童生活質量評定量表評分觀察組 30 治療前 18.03±5.19 75.29±9.21治療后 6.19±1.95△▲ 89.19±11.32△▲對照組 30 治療前 18.05±5.21 75.34±9.33治療后 10.38±2.14△ 81.27±10.16△
(4)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神經性尿頻患兒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積分 治療后積分觀察組 30 17.43±2.78 6.27±1.78△▲對照組 30 16.06±3.01 9.34±2.45△
神經性尿頻是小兒常見疾病,作為一種非感染性、非器質性病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尿路感染或陰部濕疹等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引發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基于此,臨床應重視兒童神經性尿頻的危害和不良影響,盡早探索更為安全有效和科學可行的治療策略,幫助兒童擺脫疾病困擾。
西醫認為兒童神經性尿頻的發病原因與小兒大腦皮層發育不完善或幼兒心理發育不成熟,以及下尿路敏感、膀胱逼尿肌不穩定等因素有關[6-7]。谷維素是臨床應用較廣泛的自主神經調節劑,能實現腦部神經的有效激活,發揮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谷維素在兒童神經性尿頻的治療中雖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但其存在的不良反應也不容忽視,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患兒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加重,誘發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不良反應。
中醫認為,神經性尿頻屬于“淋證”范疇,主要是膀胱和腎的氣化功能失調,膀胱約束無權引起,主要病位在腎與膀胱。膀胱的氣化功能與其他臟腑關系密切,故中醫治療兒童神經性尿頻注重補益腎氣、固精縮尿、調理膀胱。耳穴埋豆與臍灸是中醫診療的特色外治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患者依從性好、安全性高、療效可靠等特點,臨床應用價值顯著。耳穴埋豆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砭石子,刺激耳部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達到疏經通絡、調節臟腑功能的目的。施寧等[8]對120例神經性尿頻與遺尿患兒進行分析,發現施加耳穴壓豆治療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振乾[9]研究證實,在對72例神經性尿頻患兒實施谷維素及維生素B1片治療的基礎上,開展耳穴貼壓治療后療效顯著,總有效率為100%。
五苓散雖方性平和,但利小便的功能較強,對水液失常的小便不利或尿急、尿頻癥狀,尤為適宜。常曉一等[10]研究顯示,采用五苓散口服治療的神經性尿頻患兒的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常規西藥治療患兒的81.48%。中醫認為,臍位于任脈,而臍中之神闕穴可通百脈,刺激該穴位能調節人體全身的經絡氣血,在防病治病中具有顯著作用。臍部皮膚菲薄,毛細血管豐富,具有敏感度高、滲透力強、吸收快等特點,通過艾灸等外部刺激,有助于調節人體免疫力。臍灸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生殖、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中,但在兒童神經性尿頻的治療中應用較少,存在廣闊的研究空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尿頻、尿急癥狀消失時間及整體治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耳穴埋豆聯合臍灸能有效改善神經性尿頻患兒的癥狀,使其盡早擺脫疾病困擾。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自主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耳穴埋豆聯合臍灸可有效改善神經性尿頻患兒的自主神經功能和生活質量。觀察組家屬對治療干預的總滿意度為96.67%,復發率為3.33%,均優于對照組,說明中醫治療已被越來越多的患兒家屬認可和接受。然而,由于受樣本數量、觀察時間及患兒主觀意志等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需進一步加大樣本數量,延長觀察時間,以取得更有效、嚴謹的數據,為臨床醫療實踐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