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禧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福建 廈門 361026)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是以肩周疼痛、酸重,肩關節強直、活動受限,后期可出現肌肉萎縮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肩周炎多見于50歲左右人群,故俗稱“五十肩”。肩周炎在臨床上多采取保守治療,如中西藥治療、局部封閉治療、針灸、推拿等。撳針療法又稱埋針法,能有效緩解肩周炎臨床癥狀,雷火灸亦是中醫治療肩周炎的常用方法。筆者運用撳針聯合雷火灸治療肩周炎取得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廈門市海滄區東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理療門診治療的肩周炎患者10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2 例。對照組女32 例,男20例;年齡40~64歲,平均(51.2±7.6)歲;病程5~22個月,中位數病程7(6,9)個月。研究組女30例,男22例;年齡42~60歲,平均(52.1±6.5)歲;病程3~24個月,中位數病程7(5,9)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以中醫非藥物治療的干預手段為主,符合從中醫角度審查所涉及的倫理要求[1]。
1.2 診斷標準 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2]和《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肩周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制定: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為慢性發病;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被痛醒,但較少腫脹;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甚則肩臂肌肉萎縮;查體:肩峰下廣泛壓痛,肩關節外展、上舉、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動作受限,不能做脫衣、梳頭、洗臉等動作;有慢性勞損、感受風寒或外傷史;X 線片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近期未進行系統診治及口服止痛藥物;能接受雷火灸、掀針治療者;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因肩袖損傷、骨折、肩關節結核等導致的肩關節疼痛者;合并嚴重皮膚病變、破損或瘢痕體質者;肝腎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異常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不能配合治療者。
2.1 對照組 應用撳針治療,撳針(青陽縣東仁醫療器材有限公司)規格為0.20 mm×1.50 mm~0.20 mm×2.00 mm,取穴:肩髃、肩髎、肩貞、肩前、合谷、陽陵泉。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向左右扒緊穴旁皮膚,右手夾住圖釘型撳針的尾部垂直刺入上述穴位。3 d治療1次,1個月為1個療程。注意事項:患者應保持埋針處皮膚的清潔和干燥,禁用手摳,要求患者每日按壓埋針處3~5次,每次每穴約按30 s,略感脹痛即可。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治療1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撳針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雷火灸治療。參照《中國雷火灸療法》[4],囑患者取坐位,確定肩部激痛點,將雷火灸灸筒(山西盈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固定膠帶粘貼在激痛點穴位上,然后點燃灸柱并放入灸筒里,調整好施灸距離,溫度以皮膚有明顯溫熱感為佳,防止燙傷,施灸時間30 min,每日1次,連續施灸6 d后休息1 d,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0分為無法忍受的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②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包括肩關節疼痛、日常生活水平、關節活動能力和肌力4個方面,總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肩關節功能越差[5]。③臨床療效。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估,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肩部疼痛明顯改善,肩關節功能明顯改善;有效:肩部疼痛有所改善,但易反復,肩關節功能部分改善,日常工作生活仍受影響;無效:肩部癥狀、功能無改善或惡化[3]??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愈顯率=治愈率+顯效率。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VAS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肩周炎患者治療前后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肩關節Constant-Murley評分 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研究組 52 治療前 57.94±8.15 5.80±1.02治療后 89.61±8.07△▲ 2.14±1.02△▲對照組 52 治療前 59.20±8.43 5.29±0.91治療后 77.13±7.57△ 2.94±1.13△
(2)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愈顯率為78.8%,高于對照組的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肩周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安全性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肩周炎屬于中醫“痹證”范疇?!端貑枴け哉摗费?“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痹摬』静C是因體虛、勞損、風寒侵襲肩部,使經氣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風寒,阻礙氣血運行,或勞作過度/外傷,損及筋脈,氣滯血瘀,或年老氣血虧虛,筋骨失養,皆可使肩部經絡氣血不利,不通則痛?,F代醫學認為本病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退行性、炎癥性病變,與肩部受涼、慢性勞損、外傷等有關,早期以疼痛為主,后期以功能障礙為主。
撳針針法是在古代針刺留針方法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型皮內針治療方式,有起效快、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費用低、不良反應少等優點[6]。肩部為手三陽經循行部位,本研究所選肩髃、肩髎、肩貞穴分別為手陽明經、手少陽經、手太陽經經穴,加上肩前奇穴共為主穴,是治療肩部疾患的常用穴位;再取合谷及陽陵泉進行遠端配穴,可疏通肩部經絡氣血,活血祛風而止痛[7]。研究表明,撳針單獨治療或撳針配合功能鍛煉治療肩周炎,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肩部功能恢復[8-9]。
雷火灸由雷火神針發展而來,在艾絨基礎上加入麝香、沉香、干姜、木香、羌活、乳香、防風等30多種藥材[10]。其中艾絨氣香味辛,能溫經脈,逐寒濕;麝香性味辛溫,開通走竄,具有活血通經、止痛之效;沉香味辛行散,能行氣散寒止痛;干姜性味辛熱,可加強溫中散寒之功;木香能行氣止痛;羌活與防風均善于升散發表,有較強的祛風勝濕止痛之功;乳香辛散走竄,能行血中氣滯,化瘀止痛。此療法簡便易行,患者可以居家治療。雷火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使藥物有效成分透入相應穴位中,起到溫經通絡、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扶正祛邪之功,繼而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11]。研究顯示,經筋刺法聯合雷火灸可減輕粘連期肩周炎患者的炎癥與疼痛癥狀,改善肩關節功能[12]。又有學者對平衡針刺肩痛穴結合雷火灸治療肩周炎進行療效觀察,結果發現聯合療法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單純普通針刺[13]。
綜上所述,撳針聯合雷火灸治療肩周炎能達到良好的鎮痛作用,增強肩關節周圍軟組織自我修復能力,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提高生活質量,且此聯合治療方法具有患者易接受、安全可靠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