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

如何做好產業“文章”?深挖潛能走新路——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沈陽市在235個行政村開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試點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項目,把黨建優勢切實轉化為發展動力,推動實現集體經濟和農民雙增收。截至2022年年底,各試點村累計盤活3.7萬畝集體土地、集中經營5.5萬畝農民承包地,村集體年收益達4300余萬元,村年均收益13萬元,帶動2.9萬戶農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強社富民:以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7月,在指導法庫縣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沈陽市委組織部制定下發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村黨組織“領辦”(統籌利用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引領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發展)和“創辦”(以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代表村集體注冊成立或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兩種組建方式。方向已定,235個試點村牢牢抓住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這個重要引擎,立足村情實際選準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條各具特色的振興之路。
于洪區平羅街道富強村以前并不“富強”,村里多年沒有集體經濟收入。2019年年底,村里曾與本地投資商共同開展南美白對蝦養殖。可惜好景不長,對蝦大量死亡,投資商也終止了合作。2021年,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以60畝土地入股,村“兩委”帶頭吸引38戶社員籌集200萬元資金,并吸納鄰近3個村52萬元資金,建起兩棟長90米、寬20米、高5.5米的高標準工廠化養殖大棚,重啟了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村黨支部書記劉鐵軍介紹,對蝦養殖成功后,一年內就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帶動部分村民增收15萬元。隨著第三棟高標準工廠化對蝦養殖大棚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如今的富強村名副其實,真正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未來可期的精彩蝶變。村民們感慨地說:“是村黨支部帶領我們找到了致富的好產業、發展的好路徑,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沈北新區財落街道財落一村以前集體經濟處于“空殼”狀態,2021年7月成為全市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首批試點后,村黨支部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名義注冊成立了“沈陽花開財落紅旅文化有限公司”和“花開財落村民大食堂有限公司”,同時利用革命遺址優勢,恢復建設中共沈陽市委(北部)舊址紀念館,發展“紅游”項目,精心打造“花開財落,紅游沈北”研學品牌。研學游開展以來,累計接待360余個團體,共計2萬余人,村集體實現增收8萬余元。“花開財落村民大食堂有限公司”開辦的村集體所有制飯店“老市委大食堂”,不僅為游客提供團餐,還承辦村內各種紅白喜事,截至2022年9月底,已為村集體創收19.8萬元,帶動村民增收10萬余元。
法庫縣馮貝堡鎮榆樹堡村,以前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村集體面臨著要錢沒錢、要地沒地、要人沒人的“三無”窘境。2021年以來,考慮到法庫縣白酒產業基礎較好、高粱需求量較大,村黨支部決定創辦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500畝土地,帶動黨員群眾一起種高粱。有的村民不看好這一項目,不愿意參與土地流轉,村“兩委”班子成員就挨家挨戶做工作。有一戶村民,支部書記劉興華去了7次才簽訂了合同。到2021年年底,榆樹堡村的高粱種植就實現20萬元收益,其中村集體增收10萬元,32戶入社村民合計增收10萬元,戶均收益3125元。在分紅大會上,大爺大娘們開心地說:“辛辛苦苦一輩子,沒想到還享受到了土地分紅,有這樣的黨支部,我們村更有希望了。”2022年,榆樹堡村黨支部將高粱種植面積增加到700畝,又新增110戶農戶入社,并與遼寧省高粱研究所簽訂了訂單合同。
強村惠民: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將村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群眾優勢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市場優勢、生產優勢有效疊加,實現了集體經濟和農民群眾的“雙增收”。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后,又反哺民生,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使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為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于洪區富強村集體經濟壯大后,村黨支部積極投身民生事業。村集體免費為302戶村民繳納水費,減輕村民生活負擔;專門流轉建設用地建設新時代廣場,方便村民開展休閑娛樂活動;開展“三堆”清運,持續改善村屯環境。同時,每逢節假日都會走訪困難黨員、群眾,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沈北新區財落一村黨支部對全村進行自來水改造,解決農村飲用水難題,并由村集體承擔全部水費和有線電視的費用。同時,全力提升人居環境,升級改造村內所有圍墻,彩繪紅色革命故事,鋪設柏油路6000余米。村集體還向每位村民發放農村合作醫療補貼100元。村民們常說:“真的很感謝村黨支部,時刻把我們放在心上。”每次聽到這些話,村黨支部書記趙廣軍都覺得備受鼓舞:“我覺得工作干得值、干得對,也干得更有勁了。”
法庫縣榆樹堡村對街路兩側進行清掃規整,并統一為村民發放鮮食玉米的種子,鼓勵村民把房前屋后的空地都種上,不僅美化了村屯環境,秋天時還能有一筆不錯的收入。村里為獨居老人、困難家庭、留守兒童、退役老軍人、在役軍人家屬等特殊人群建立檔案,并成立志愿服務團隊,定期上門為他們開展生活服務。
據統計,2022年,圍繞改善村屯環境、做好民生保障等方面,沈陽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試點村共支出2776萬元,共組建各類志愿服務隊1086支,參與村民達1.3萬人。村民在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意識普遍增強,很多黨員群眾自發為村內事務和合作社發展獻策出力。村里的環境、衛生、治安、養老、文化等方面都氣象一新,用實實在在的成果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