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吳起采油廠 陜西 延安 717600
吳起油田白河區塊位于陜西省吳起縣吳倉堡鎮西部,油區中心距離吳起縣城約19.2km,北、西、南、東分別與定邊采油廠、長慶油田作業區、勝利山油區、吳倉堡油區相鄰。構造位置處于鄂爾多斯盆地伊陜斜坡中西部,油區東西寬約10km,南北距離約22km,主要含油層為延安組延10、延8,延長組長4+5、長6、長8油層,油藏埋深1330~2230m;303省道北連定邊、南至吳起,交通較為便利;全區分周關、黃砭、榆樹坪三個開發單元,工區面積180km2,探明含油面積92.09km2,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395.58×104t,見圖1[1]。

圖1 白河區塊開發單元示意圖
榆樹坪區水驅控制面積1.35km2,水驅控制儲量64.93×104t,注水層位為延9,有注水站2座(吳90注水站400m3、吳92注水站200m3),設計注水規模600m3,共有注水井5口,開井5口,利用率100%,日注水平72.84m3,單井日注量14.57m3,累積注水量1.38×104m3,累計地下虧空30.31×104m3,受益井18口,注采對應率89%,當前注采比4.48,累積注采比0.15。區域內主力油層未劃分至小層,小層地質圖件不完善,各小層油水分布狀況不明確。延9延10油藏產量貢獻率77.5%,自然能量開采,平均初產6.62t/d,現產1.73t/d,產量下降嚴重,急需注水開發提高產量。目前延9延10油藏水驅控制程度27%,地層壓力保持水平低,遞減率偏高。關停井占比39%,在地質動態綜合分析基礎上,分析關停原因,尋找潛力,恢復生產[2]。
白河區塊榆樹坪區自2012年開發以來,開發歷程劃分為3個階段:快速上產階段,2012年至2015年;該階段產液量和產油量隨著投產井數增多穩定增長,含水率保持穩定,自然能量開發。自然能量開發階段,2015年至2020年;該階段井數基本保持不變,依靠自然能量開發,年產液和年產油呈持續緩慢下降的趨勢。注水開發階段,2021年至今;該階段轉注5口,開始試驗邊緣注水,進入注水補能開發階段,注水井偏少,規模不足。
榆樹坪區油井有61口,開井37口,日產液90.75m3,日產油64.76t,單井日產油1.49t,綜合含水28.64%。其中延9延10產油貢獻達到93%,井數占比77%。延10油層開井率70%,平均單井日產液2.64m3,單井日產油1.78t,綜合含水20.84%;延9油層開井率70.5%,平均單井日產液2.37m3,單井日產油1.17t,綜合含水42.23%;長6油層開井率33%,平均單井日產液1.68m3,單井日產油0.92t,綜合含水35.48%。通過對比主力油層延10延9油層產油量高,目前處于中低含水階段。
榆樹坪區探明儲量313.63×104t,動用儲量171.15×104t;井網控制儲量267.65×104t,剩余未控制儲量45.98×104t,儲量控制程度為87.34%,相對井網控制程度較高。目前井網已經基本將區塊內的地質儲量控制,剩余小面積未控制區由于水資源保護區限制,鉆井可能性較小,潛力較小。

圖2 榆樹坪區延9延10井網未控制區域示意圖
水驅儲量為64.93×104t,水驅控制程度為37.94%,探明區域內未被注水空間還很大。減去其中無法動用以及不適宜注水的區域,最終水驅儲量潛力為87.78×104t。由于存在疊合區域,優先按照目前開采層位進行開發,開采后期再調整。縱向上看,延10、延9水驅控制程度分別為90%、9.47%,說明延10小層有較大的調整空間[3]。

圖3 榆樹坪區小層未注水區域示意圖
從白河榆樹坪區綜合開發曲線來看,日產油水平受新井和措施影響,產量出現波動上升和下降,整體上日產油呈持續下降的趨勢,最高日產油86t下降至目前55t,平均單井日產油從4.6t下降至目前1.49t。2021年11月開始注水,2022年5月開始產量持續上升,主要原因是新井投產延9延10,產量上升。目前注采井數比為1∶12,注采井網不完善。
從單井產液分級統計數據來看,低產液小于1m3和高產液大于2m3產液占比大,產液小于1m3,井數占比達37.84%,產液大于2m3的油井占比40%。低產液占比較大,開發效果較差。從初產與現產平均供液能力對比,主力開發油層延9延10現產液較初期平均日產液降幅68%,供液能力下降很明顯,說明地層能量不足。
對注水開發油田而言,認識油田含水上升規律,研究影響含水上升地質、工程因素,制定不同生產階段控制含水增長的措施,可為油田穩油控水、增加穩產年限、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從區塊月綜合含水變化曲線可以看出,主力油層延9延10油層均表現出含水波動變化,主要受新井和措施井影響,整體上含水上升不明顯,含水穩定,表現出油層自然能量開發,含水上升速度低的特點。
選用榆樹坪區延9油藏生產歷史產量進行了回歸分析,表明該區遞減符合指數遞減模型,月遞減率為3.40%,符合率94.49%,一年按10個生產月計算,則年遞減率為34%。該項研究選用榆樹坪區延10油藏生產歷史產量進行了回歸分析,表明該區遞減符合指數遞減模型,月遞減率為6.80%,符合率89.50%,一年按10個生產月計算,則年遞減率為68%。遞減率表現出先快后緩的特征,前5個月月遞減率10.4%,符合率83.2%,從5個月以后月遞減率5.7%,年遞減率57%,從15個月后遞減率變得更低,月遞減率為2.8%,年遞減率為28%,符合率59.83%。
通過近5年含水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含水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新井投產延9延10含水率低,導致含水下降。由于2021年底采取邊緣注水,整體油藏未受到注水影響,含水未明顯上升。

圖4 采出程度和含水率關系圖
通過主力層壓力分析,可以看到自然能量開發階段,地層壓力保持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通過開發效果評價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區自然能量開發下,自然遞減率很大,降產快,供液能力下降達到68%,同時地層能量逐年下降,油層開發效果逐年變差,因此需要開展補充地層能量,提高供液能力,提高產量,從而提高最終采收率。
根據前面的調整思路,借鑒同區塊同類油藏經驗,結合生產現狀及油藏分布規律,延9延10油藏按照邊緣注水井網,結合內部點狀注水方式調整注釆井網。無新鉆井計劃安排,只對現有井網進行調整,注采井網調整中利用現有井網,預計新增轉注井15口。調整后,共有注水井20口,采油井52口,注采井數比為1:2.5;注水控制面積4.13km2,占動用面積的90%,大幅度提高了水驅控制程度。
研究區按照目前主力開采油層分布位置進行開采(西南區開采延10油層,東區開采延9油層)完善注采對應。通過現狀統計,換采延9油層4井次,延10油層5井次,總計9井次。
研究區除去需轉注、完善注采對應低產低效井中的油井有14口,這些井均為延9延10油層,產液低,供液能力不足,在注水后地層能量有所恢復后再進行原層解堵措施進行治理。研究區停躺井24口,除去轉注、完善對應調整井,通過摸排延9延10油層有10口油井恢復潛力較大,注水地層能量恢復后再復抽。
通過對研究區進行1 5 年開發指標預測,在未采取任何調整措施,維持現狀的情況下,年產油量持續下降。預測15年后區塊累計采油21.4×104t,15年末采出程度為12.5%。通過調整方案實施,預測項目實施15年后區塊累計采油31.51×104t,15年末采出程度為15.10%。
通過與同區延9延10油層采收率對比結果,同區數據選用2021年可采儲量標定結果,白河周關單元延10油層注水開發采收率為29.2%,白河黃砭單元延10油層注水開發采收率為25.1%。注水開發采收率明顯高于研究區自然能量開發,采收率有2~9個百分點提高潛力,潛力很大。因此目前的開發技術政策為注水開發補充地層能量。按2021年全年開采成本進行測算,評價期內不考慮成本的上漲率,在油價55$/bbl時,內部收益率為93.77%,高于集團內部收益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