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溧陽市博物館 王琴
博物館是現代社會文化與歷史文明遺跡相連接的重要紐帶,它所具備的對文物的研究、收藏、保護與展示功能,使其成為當代社會文化教育程度的縮影,對公共文化、人文教育與精神價值追求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文化發展的推動下,對于博物館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新途徑的探索與開發,成為博物館未來發展所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
博物館與書本、影像、教育課堂以及文化的口耳相傳不同,實物陳列作為博物館最為獨到的展示特點,將博物館所蘊含的藝術文化承載性與交流性發揮到了極致。在博物館,人們可以與經歷了光陰洗禮的書畫、器皿、衣帛、塑像等文物進行近距離的直觀接觸,沉浸在文化、歷史與藝術的無聲教誨之中,進行與歷史真相最為本源而直接的交流。因此,博物館除了公益性、開放性、藝術性與包容性特點外,還具有濃厚的社會教育性質,蘊含著極為強大的社會教化與文化傳播力量。因此,對于博物館教育價值的利用與開發,對于場館本身的建設發展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文化發展與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共教育的形式逐漸向著多樣化趨勢發展,博物館作為具有藝術文化傳播性、展示性與交流性的公共文化符號,在推進公共教育發展的歷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現階段,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進一步提升,許多城市博物館、展覽館與紀念館均向著綜合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在藏品展覽的基礎之上加入數字化場館與主題展示,還有部分建筑園林、植物園、動物園、戶外史跡以及文化特色古城小鎮等逐漸博物館化,通過更加豐富的形式調動公眾對于歷史文化的了解興趣與探索熱情,并逐步深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傳播作用。由此,把握住時代機遇、著力發掘自身的社會教育傳播價值,成為未來博物館發展的主要方向。
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價值原則上是面對全社會的,但從實際的場館運營與游客參觀情況來看,其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的價值在青少年知識教育中的體現更為明顯。隨著素質教育的穩步發展以及新時代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青少年的文化知識學習不應只拘泥于課本,應加強課堂知識與現實社會的聯系、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已逐步成為現階段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因此,博物館與校方合作,組織學生進行場館游覽參觀主題課外實踐活動,將成為博物館開展社會教育傳播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博物館中豐富精美的展品與濃厚的人文氣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歷史文化與藝術文明深入探索的積極性,并通過主題活動流程及內容的設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更加深刻且直觀的人文主義教育,為學生在文學、歷史、思想道德與文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最終落實在青少年學生群體之上,是對其文化公益價值的集中體現,更是對青少年文化啟蒙教育的極大推動。
(一)活動計劃符合邏輯。博物館在與校方聯合組織校園參觀活動或自行組織向社會開放的公益參觀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活動計劃的邏輯性。由于人文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濃厚的多元化色彩,館方在設計活動時通常不會僅僅設置參觀環節,而是會在現有主題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相關人文活動的安排,比如針對瓷器主題的活動設計,館方會聯系相關文化工作單位,進行瓷器發展歷程講解、瓷器藏品參觀、瓷器工藝介紹、動手制作瓷器等一系列環節,這就要求館方在設計活動流程時注意每一項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使各項環節能夠圍繞活動主題形成一個整體,讓參與其中的游客能夠擁有豐富的文化感受與完整的文化體驗,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傳播文化、教育宣傳的最終目的。
(二)活動內容富有創意。活動創意的獨特性與新穎程度,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博物館社會教育傳播工作的開展效果。館方在設計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受眾人群的年齡、職業、社會階層與知識文化接受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活動設計,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活動的創新性。如面對學生及少年兒童群體時,館方應充分考慮中小學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興趣指向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設計活動時應適當加強參觀展品的豐富性與直觀性,降低講解內容的難度,并在實踐活動安排上注重趣味性。以陶器主題展覽參觀活動為例,館方可適當調整不同類型陶器展品的展出比例,適當降低陶制器皿的展出數量,增加造型豐富且頗具個性的陶俑以及線條優美、效果直觀的陶畫展品的展出,提高學生在參觀時自身對陶文化接收和了解的興趣,落實館方活動設計的教育初衷。同時,在活動設計方面,可以添加組織學生動手捏陶泥、做陶器等環節,為整體參觀活動提升趣味性,進一步優化博物館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的開展效果。
(三)活動整體流程具有可操作性。博物館在設計參觀活動流程時,不但要考慮活動整體流程的邏輯性與創意性,同樣要注重活動策劃的可行性。館方在設計參觀活動時,要對活動的安全性進行嚴格保障,充分考慮每一個環節與每一個合作方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做好溝通工作與應急準備。對于雖具創意但風險較大的實踐活動,應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避免此類方案的采用,如涉及部分機械工藝、戰爭、武器槍械等主題的活動,則不宜在青少年參觀活動中安排實踐環節,需要對活動內容另行考慮和設計。同時,館方也應重視對于活動成本的估算與考量,由于博物館是非營利性質,資金方面應以對文物的日常維護與研究為主,在實踐活動安排與項目收費設置上應量力而行。
(一)活動背景。在溧陽,史貞女與伍子胥的故事經過千百年口口相傳,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蘊含的“信義”二字,更是銘刻在溧陽人心中的道德豐碑。溧陽市博物館坐落于風景優美的燕湖公園湖畔,以東漢蔡邕所制的焦尾琴為靈感進行建筑外形設計。其內部展覽主要分為4500萬年前中始新世中華曙猿、千秋金瀨話溧陽與瀨水風情和建國新時期三個主題區域。溧陽市貞女祠堂位于南渡鎮上吳村,以祀春秋時在瀨水以壺漿接濟伍子胥后投水自盡的史氏女子。宗祠坐北朝南,面闊一間四米,進深七檁,歇山頂,梁架上施有彩繪,后梁枋滿是木雕文畫面。已于1992年5月進行全面修復。
(二)活動宗旨。溧陽市博物館經過精心設計,計劃通過本次活動,帶領孩子們前往上吳村參觀溧陽市貞女祠堂,并在市區溧陽市博物館內進行參觀活動,通過學習米糕制作工藝、進行歷史情景表演以及糨糊制作等體驗,深入接觸歷史故事,直觀感受千百年來的信義傳承。
(三)活動主題。探尋金瀨歷史,感悟信義力量。主辦單位:溧陽市博物館;活動對象:10~14歲少年兒童;活動時間:2022年11月13日(8:00~15:30);活動地點:上午在南渡鎮上吳村,下午在溧陽市博物館。
(四)活動內容。首先,由研學導師帶領孩子們前往上吳村進行探訪,了解史貞女生平,同時以伍子胥與史貞女“為義而死,千金報德”的故事為背景設計相關的討論與交流環節。隨后由研學導師為學生們介紹溧陽傳統小吃米糕的制作過程,并帶領學生向上吳村民學習如何制作炒米糕。動手實踐環節結束后,引導學生與小伙伴分享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隨后,研學導師帶領學生回到市區,參觀溧陽市博物館,并在場館參觀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還原歷史場景,并由導師評選出最佳表演小組,予以點評和獎勵。最后,研學導師將帶領學生進行糨糊制作工藝的參觀學習,并組織學生進行糨糊小實驗。活動全程由研學導師組織帶領,確保學生參觀與實踐活動的安全,同時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同步指導,達到“信義之旅”活動主題的實踐效果。
(五)宣傳渠道。一是文體廣電和旅游局相關網站;二是博物館官方網頁;三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公共宣傳平臺。
(六)活動效果評估。本次活動以“信義”為社會教育傳播的主題,旨在對青少年對于誠信、信義等品質進行思想道德強化與培養。通過實地參觀貞女祠堂與溧陽博物館,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接觸歷史事件本身,還原對歷史傳說故事原本面貌的認知,同時擴充學生相關的歷史知識,使其能夠針對這段歷史故事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歷史認知框架,為日后的學習做好知識積累與框架鋪墊。同時,活動中設計的實踐環節,則是為了提高學生參與活動與了解歷史知識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為歷史學習的過程增添體驗感與生動感。
(一)拓展歷史知識與當地文化傳統的知識普及服務。溧陽市博物館作為溧陽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已經成為本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標志性符號,需要在溧陽市文化建設過程中加大對博物館社會教育與傳播功能的開發力度。伴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數據傳輸速度與能力不斷提升,公共信息傳播已逐漸出現泛娛樂化趨勢,大量的信息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中不乏各種虛假信息與數據垃圾,不利于社會人群與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文化知識建設。因此,溧陽市博物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公共文化發展的社會公益效應,通過組織青少年進行歷史主題學習與參觀,凈化學生們的信息接受源,并在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網站等公共信息平臺的經營方面,注重對于歷史文化與社會教育價值理念的普及宣傳,充分發揮自身的公益職能。
(二)通過更新內容提升講解服務質量。在游客參觀過程中配備專業且恰到好處的講解,是博物館提升自身社會教育傳播工作質量的關鍵舉措。講解員的個人素質以及講解內容的準確性與普適性,關系著場館活動的開設質量。在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今天,人們雖早已適應了通過移動終端快速瀏覽的方式來獲取信息,但在博物館與文物的直觀接觸中,依舊需要講解來建立具體實物與抽象知識之間的聯系。因此,溧陽市博物館在開展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過程中,應加大對講解工作的重視,定期對講解員進行專業的表達能力培訓以及歷史知識專業化培訓,提高講解內容的準確性與專業性。同時,還應注重在面對青少年學生群體時,以通俗易懂的講解內容,讓學生更易接受歷史知識的傳輸。除此之外,博物館還可定期開設名家講座、引進當事人講解員制度,讓解說更加貼近史實,讓參觀者更具歷史情景感與代入感。
(三)積極與中小學建立長效合作關系。為推進溧陽市博物館社會教育傳播工作的有效實施,館方應加強與本地中小學校及幼兒園的教育合作。盡管基層博物館已經與學校建立了部分合作關系,但大部分都停留在臨時性與單向性層面,活動內容也僅停留在入館參觀,沒有形成更加系統化、全面化的合作關系。因此,博物館應加強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力度,以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的形式為主,將場館參觀作為一個環節加入其中,并在流程中設計相關的操作環節及實踐活動,增加整體主題活動設計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同時,還可聯系當地文化古跡、遺址、民俗特色村莊等相關部門,形成博物館、學校與文化單位三位一體的合作模式,為參觀游客組織更為豐富多元的主題參觀活動,切實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傳播效能。
(四)充分聯動各方面社會資源。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斷增長,社會文化傳播同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進行過程中的主要力量,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聯系各方面社會資源,通過更加全面多樣的社會文化活動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博物館應加強自身信息宣傳平臺的建設,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官網以及其他自媒體平臺等,進行博物館自身及組織的相關文化活動宣傳,通過在線知識問答、趣味答題專欄等方式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博物館應拓寬文化活動合作范圍,將本地民俗文化、歷史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相關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都納入合作范疇中,通過博物館文化宣傳的多元化與其他方式文化宣傳的博物館化,共同為博物館自身的社會教育傳播工作提供動力。
近年來,隨著社會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到博物館去”已逐漸成為新的社會風尚。溧陽市博物館應抓住此次機遇,通過拓展知識普及服務、提升講解內容服務質量以及建立與中小學和各方社會資源的合作關系等措施,不斷優化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通過開展類似“探尋金瀨·信義之旅”的綜合實踐參觀活動,不斷探索開展社會教育與傳播工作的新形式,豐富社會文化宣傳與青少年思想文化教育的新內容,使溧陽市博物館的社會公益性質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