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欣
(吉林省公主嶺市畜牧總站,吉林 公主嶺 136100)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國,豬肉產量約占全世界的50%。生豬屠宰是生豬養殖業與豬肉供給的重要環節。我國新修訂出臺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為生豬屠宰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但在生豬屠宰行業中,仍存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本文旨在探討有效的應對措施,保障豬肉產品質量安全。
生豬屠宰的主要工作為防疫消毒、疫病檢測、疫病處置、產品檢疫等,是一項多學科交叉并且相互支撐的系統性工作,一項工作操作不當、銜接不及時或管理不到位,便會對生豬屠宰系統工作造成影響。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趨于融合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生豬疫病的傳播與蔓延仍是生豬養殖產業發展的阻礙之一。豬流感、口蹄疫、豬瘟等疫病在我國不同規模的養殖場內仍有發生,為生豬屠宰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生豬屠宰管理規范化既能夠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又可以保障豬肉產品質量安全。生豬屠宰與生豬養殖生產緊密相連,規范屠宰管理,有助于生豬健康飼養和管理,同時,關聯著豬肉消費市場,加強屠宰監管可以保證豬肉產品的健康與安全。
我國仍存在小規模的養豬場與散養戶,未到定點屠宰場進行屠宰,并出現送檢不及時或漏檢的情況。養殖戶尚未認識到生豬屠宰規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對基層定點屠宰工作存在不配合的現象。此外,有些消費者私自購買散養戶的豬肉,此類豬肉無檢疫標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部分屠宰場選址、設計不合理,屠宰量與屠宰場規模不匹配,少數屠宰場設施設備未及時更新,操作復雜且不夠精準,無法對致病菌進行精準檢測;少數設備不達標,無污染處理機械與無害化處理設備。以上問題均可導致病死豬肉流入市場,危害人民食品安全。
第一,生豬屠宰場檔案記錄不完整或記錄不及時。第二,部分屠宰場缺少專業技術支撐,無法監管檢疫環節。第三,各部門配合不夠緊密,有推諉現象,對屠宰管理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各級各類政府部門應借助宣傳手冊、報紙、網絡等進行廣泛宣傳,提高消費者的意識,不選購沒有檢疫標識的豬肉。定點屠宰場和衛生監督管理機構應履行職責與義務,高度重視屠宰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做到不收購、不宰殺、不銷售病死豬。其次,在生豬屠宰檢疫工作中,發現病豬,應按照規定進行處置,并沒收產品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后,強化生豬屠宰場所的審核,嚴格執行行業準則與專業操作標準,要求不規范的問題屠宰場限期整改或關閉。
地方政府需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拓展各種渠道,吸引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升級改造基層屠宰場,逐步完善硬件配套設施和檢疫檢驗設備,淘汰陳舊設備,添加污水處理設備、無害化處理設備等。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并對現有檢疫工作人員進行在崗培訓,打造技術高超的專業檢疫隊伍,提高基層屠宰場的工作效率。
生豬屠宰檢疫為入場前檢測、宰前、宰后檢驗等環節,檢疫工作人員需嚴格按照檢疫流程開展工作。入場前檢驗包括檢查生豬健康、核查相關證件、免疫合格證明、佩戴耳標等,以保證生豬來源的安全。入場后,全面檢查生豬的健康狀況,檢查后觀察一段時間,若發現異常情況,需馬上隔離。宰前檢疫合格后方可屠宰。屠宰完成后,應對取材進行實驗,分析是否存在豬丹毒、寄生蟲病等,并進行進一步檢疫,如內臟大小顏色彈性、皮膚是否出現丘疹或紅斑、表皮和蹄部是否出現水泡或潰瘍等。最后,通過檢疫的屠宰生豬,蓋上印章,出示合格證后,可進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