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萍
(河南省羅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南 羅山 464200)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在新時期,要加大對鄉村基層的發展力度,振興鄉村,讓鄉村經濟、文化、環境、生活等方面都實現有效發展。鄉村振興的實現,需要以經濟作為基礎,打好了經濟基礎,才能帶動上層需求的發展。農業生產作為鄉村經濟的主要來源,一段時間以來,農業經濟發展進入到瓶頸期,農民難以從農業生產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農民的生產模式傳統,對先進技術的利用不足,導致農業利潤較低。因此,就需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形式,以便促進農業經濟實現有效增長。
從目前農業發展來看,農業技術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中國農學會發布的《2021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裝備》中,介紹了31項重大科技成果,其中農業工程7項、農學3項、植保2項、畜牧4項、水產3項、獸醫2項、農產品加工2項、土肥1項、園藝7項。而在各地區第一級層次的農業技術創新發展,還有更多新技術和新產品。將這些農業技術進行推廣,對于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著。
成本和利潤之間具有直接關系,成本越高,利潤往往就會越低。因為農業市場的產品價格相對穩定,小麥、水稻、玉米等收購價格比較穩定,增幅不大,因此降其生產成本,就可以擴大利潤空間,從而實現經濟增長。通過對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通過先進技術的運用,降低成本。比如推廣設施農業,取代傳統的土壤種植,可以節約成本。再比如推廣先進的土肥技術,提高肥料使用效率,減少肥料用量,這也可以降低成本。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通過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還可以讓農產品的品質得到提升,從而提升農產品本身的經濟價值,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利益。比如,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生產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可以提升產品價值。此外,還可以通過田間管理、肥水管理等方面技術的推廣運用,讓農作物長勢更高,農產品的質量更好,這樣也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從而帶動經濟增長。
傳統農業模式下,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投入較多,難以從事其他經濟活動,缺乏其他的經濟來源。通過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如推廣智慧農田、設施農業等,可以大幅減少農業生產中的人力投入,實現農村勞動力的節約。如此一來,節約出來的勞動力,可以開展其他的經濟活動,擴大經濟來源,實現經濟增長。
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具有密切關系,通過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能夠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價值以及解放勞動力。對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而言,需要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然而,目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整體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基層農村中并未得到使用,這說明農業技術推廣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足。
首先,農業技術推廣的資源投入不足。要有效推廣農業技術,需要相應的資源投入,主要包含人力、財力和物力三個方面。然而,從實際來說,相關資源的投入都存在不足。一是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數量較少,難以承擔起面向整個轄區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的重任。二是相關的財政經費不足,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三是相關設備、物品的投入缺乏,無法對農業技術形成直觀地呈現與展示。
其次,農業技術推廣形式單一。要對農業技術形成有效推廣,需要在具體的形式方法上保持多元化構建,要打造立體化的推廣體系,讓農業技術可以有效推廣給廣大農民。然而,從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際開展來說,很多基層地方在推廣形式上還較為單一,就是局限于單純的紙面宣傳,通過宣傳手冊、報紙、書籍等載體,來進行技術宣傳,形式非常單一,而且非常被動,這難以取得良好的技術推廣效果。
最后,農業技術推廣的實踐不足,局限于理論化推廣。農業技術本身具有技術性,而基層農民本身不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術積累,要讓農民切實掌握相關技術,需要立足實踐,手把手指導。然而,在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多是偏向于理論化宣傳,實踐指導不足,更沒有形成長效化的技術實踐指導機制,這就導致農民對于相關農業技術的掌握存在不足,難以運用到農業生產實際當中。
為了促進農業經濟增長,需要對農業技術做好推廣工作,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切實推廣到農村基層,讓農民掌握并運用到農業生產實踐當中,發揮出理想的經濟效益。
為了讓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需要加強各方面的資源投入,為技術推廣奠定堅實基礎。第一,要加強人力資源投入。對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問題,需要從外部尋找解決渠道。一方面,可以引入職業技術學校的農業方面的專業教師,擔任農業技術推廣員,承擔起一部分技術推廣工作;另一方面,要從各鄉各村選拔具有農業技術素養的人員,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聯絡人,負責本鄉本村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統籌和安排。第二,要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要加強財政支持,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需要增加農業技術推廣方面的財政撥款;另一方面,要引入社會資金,引導農業相關企業投入。第三,要保障物力。加強采購配置農業技術推廣所需要使用到的設備、物品等,為技術推廣奠定基礎。
在農業技術推廣中,還需要注意對推廣形式展開多元化的構建,要打造多種不同的技術推廣渠道,提升推廣效率。第一,借助新媒體進行技術推廣。當前新媒體的發展非常迅速,在農村地區,微信和抖音這兩類新媒體的普及率很高。因此,可以以此為基礎,構建微信公眾號、抖音宣傳賬號等,通過微信和抖音兩個渠道,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第二,建立農業技術示范田,進行實地宣傳。對于農業技術,可以建立起示范田,對相關農業技術進行實踐運用,組織農民參觀學習,直觀感受到相關農業技術的效果。第三,組織集體學習活動。以村為單位,立足村委辦公室,組織全體村民進行集體學習,由技術人員集中講解農業技術。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加強實踐指導,這是相當重要的。首先,技術推廣要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對農民進行指導。比如,要推廣設施農業技術,那么就要深入基層,實地指導農民進行設施農業建設,并對具體的生產技術流程予以操作演示。其次,要構建長效化的指導機制。農業技術人員應當定期下鄉,展開技術檢驗和指導工作。每月輪流下鄉,到基層檢驗農民對相關技術的實際運用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幫助農民更好地使用相關農業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