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無目的地走,發現一座城市的別樣風情,這或許是Citywalk之于年輕人的魅力。褪去了白天的炎熱,夜晚的蘇州適合散步。Citywalk沒有一定要去的目的地,沿著這條線路,邂逅夜蘇州的美好。
游玩路線:相門—十全街—網師園—書院巷—東大街—盤門—百花洲—學士街—閶門—吳趨坊—西中市
游玩時間:3h+
全程:10km
建議:路程較長,可以分段前往,量力而行,隨性而游。姑蘇區的景點多且密集,一般來說乘坐軌交抵達后,可步行或者騎上自行車逛逛。
相門古城墻:古今交錯的時空隧道
站在相門城墻上,有一種時空交錯的割裂感。向東,現代化的都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向西,市井長巷古城夜景盡收眼簾。時間再早一點,趕巧是個晴天的話,還能在城墻上與落日合張影。晚上6:00過后,古城墻亮起燈光,霓虹燈點亮的夜晚,燈火輝煌、人影綽綽,光線勾勒下的白墻黑瓦、小橋流水,將滿足你對于蘇州的無限遐想。
城墻下,是守護了蘇州千年的護城河。如果你要見識最原汁原味的姑蘇古城,不妨沿著護城河走走看看。夜色籠罩下的護城河邊,不少居民在這里散步,偶爾還會遇上一些徒步愛好者,相約環護城河徒步一圈。
十全街:網紅街區的外表下,是市井與煙火
炎炎夏日里,或許只有傍晚的微風才最柔和,河邊的夏風,摻雜著濕潤的空氣,最是解暑。沿著護城河一路向南,從相門橋下穿過,走過一大片安靜的沿河步道,走到頭便是葑門橋,再右拐,十全街便到了。這一段路走下來,暑氣已消了大半。
十全街上云集了眾多網紅美食,不僅有同德興、陸振興、五卅飯店、洋洋中餐館等蘇州老店,近年來還興起了一大批時尚餐飲店,以及層出不窮的網紅打卡點。都說十全街的夜晚比白天好看,如果說白天的十全街是被網紅咖啡店包裹著的精致街區,那入夜后的十全街,更多了一些煙火氣,小食店、小酒館、清吧應有盡有,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喜歡熱鬧的可以沿著十全街一路向西走,喜歡安靜的可以另辟蹊徑從沿河北邊的滾繡坊走,這條巷子里有不少深夜食堂。下班后,約上三五好友,吃一碗正宗的臺式拉面,點一碗蘇式小餛飩,在沿河的店里慢悠悠地品味。
網師園:游園驚夢點亮這片夜色
拐進一條幽靜的巷子,這里藏著一座低調的網師園。始建于南宋的網師園,是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被譽為“小園極則”,“地只數畝,而有紆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入夜,19:30,網師園夜花園拉開序幕:美輪美奐的古典園林,絢爛流轉的氛圍燈光、多彩變幻的全息投影、一處一曲的文藝表演,構成最具蘇州格調的浪漫夜幕。網師園夜花園開辦于1990年,是蘇州地區延續時間最長的夜游品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特定旅游項目,蜚聲海內外。
昆曲、評彈、古琴……讓深處其中的游人恍若變身數百年前網師園主人的座上賓,走過曲徑通幽的回廊,細細品味傳統曲藝的優雅。賞花、品茶、觀演……夜色正濃,一場游園會點亮網師園的夜。
書院巷:吃貨心中的寶藏街巷
沿著十全街一路向西,過了十字路口,就是書院巷了。書韻深院尋青影,書院巷因宋代魏了翁在此創辦的“鶴山書院”而得名,是一條書卷氣十足的姑蘇小巷。現在所看到的江蘇巡撫衙門舊址,就是鶴山書院所在地,舊址對面就是蘇州中學。
在我們的記憶中,學校附近總是深藏著不少美食。書院巷可是不少蘇州吃貨心中的寶藏街巷呢,王氏林記、明月樓、老王蛋餅、矮腳樓餛飩、潘記隆燒餅……夜幕下,沿著書院巷一路由東向西,一張長長的美食地圖在心中慢慢鋪展開。
東大街:漫漫林蔭道,綠影婆娑間穿梭
東大街的香樟樹繁茂又舒展,走在路上有一種被樹木擁抱著的安全感,尤其是夏天的傍晚,香樟樹篩下的陽光影影綽綽,騎行在這條路上,微風吹拂,享受晚風和自由。姑蘇的精致體現在這座城市的每一角落、每條街巷、每個園子、每座小橋,還有那古色古香的公交車站臺。
盤門景區:最會整活兒的景區
瑞光古塔、水陸城門、吳門古橋組成了“盤門三景”。古樸的水陸城門,在交錯的現代光影之中,顯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每當夜幕降臨時,古老的盤門被光影藝術點亮,“盤門三景”配上繽紛絢爛的風光,令人心向往之。附近的居民會來散步、賞燈,橋下夜游船穿梭在河面上,江南水鄉的味道更足了。這個最會整活兒的景區,每逢傳統節日,總會給人驚喜,前段時間,“盤門去浪·夏日海灘嘉年華”帶來電音派對、網紅小吃市集、夢幻水燈等等,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盤門。
百花洲:不只是公園歇腳處
沿著護城河步道一路向北,就進入了百花洲公園。百花洲,顧名思義有很多花。夜游百花洲,樹上的霓虹燈若隱若現,營造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百花洲公園里,一邊賞花,一邊散步別有一番趣味。公園南側有一座牌坊,上書四個字“民不能忘”,是蘇州著名書法家瓦翁題寫,為近年來復制。舊牌坊原位于胥門城門東北側,是百姓為江蘇巡撫湯斌所立,湯斌勤政愛民、為官清廉。
學士街:姑蘇區夜市頂流
穿過胥門,就進入了燈火通明的學士街。學士街是一條南北向的街道,以明代大學士王鏊府在這里而得名。現在,學士街是蘇州有名的夜市一條街。在近日公布的蘇州城區十大吃貨夜市推薦榜單中,學士街夜市名列榜首,被稱為“煙火人生‘入巷來”。
日落之后,煙火趨盛。這里的店鋪門面大多不是很大,但卻很治愈。這么多夜宵館子,總有一家能治愈深夜的人。單單是一家烤肉店,就在學士街連開了三家店,店店滿客需要排隊。夏夜,可以去合力力買些燒烤,到精釀店喝上兩杯,走走吃吃,在夏夜的晚風里,逍遙夜游。
吳趨坊:繁華外,市井處
這里曾經是蘇州有名的大排檔美食街,這條并不長的道路上藏著不少骨灰級小吃店,別看店面不大,動輒就是開了十幾二十年的老店。樂惠餛飩也算是蘇州老字號了,在小餛飩界里,樂惠餛飩的泡泡小餛飩,也是排得上號的。正宗的泡泡小餛飩皮薄餡兒少,像氣球一樣漂在湯上,吃的就是那一口湯底的鮮美,不過這里下午六點就下班了哦,夜游得趁早啦!
閶門: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穿過吳趨坊,左手邊便是閶門了。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筑蘇州城的前身闔閭大城時,開設水、陸城門各八座,其中閶門居八門之首。現在提到閶門,總是讓人聯想到紅樓夢開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入夜后的閶門,一覽姑蘇繁華。登上閶門城樓眺望,姑蘇城仍然仍完好地保留了“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名跡史園”的獨特風貌,仿佛重現著過往的繁華盛景。
西中市:尋找歲月的滄桑與浪漫
西中市僅有短短453米的街長,東起皋橋,西至閶門,幾分鐘就走到了頭。宋元時代,這里被叫做皋橋西巷,明清時期稱閶門大街,到了民國時期又叫西中市大街,解放后遂名西中市。民國時期,西中市的店鋪莊號和錢莊共有百家之多,著名的商號有同仁和綢緞、辛昌布店、西恒孚金業、雷誦芬藥業、陸稿薦熟食、陸長興等等。也正是這一時期,西中市的建筑風格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了歐式洋房,甚至是中西合璧的建筑,也造就了現在獨特的民國風情街。目前,西中市是蘇州僅存的一條民國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