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合作社作為當前農村創業的主要形式,依托的是當地的生產和社會資源,所以其創立離不開“血緣、親緣、地緣”等屬性范疇,因而合作社企業家的創立動機中經濟利潤的單一指標難以續存。研究發現在追求經濟價值的同時讓社會效益最大化是目前多數合作社創立的直接動因,文章以浙江臺州為例,實地調查當地合作社創辦的雙重動機,同時利用SPSS軟件因子分析模型,探索影響合作社創辦的具體因子,打造具有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合作社創辦行為。
關鍵詞:合作社;創業動機;因子分析
一、引言
歷史表明,農業的穩定是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是長期以來社會研究的焦點。在幾十年的改革的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起來的農民合作社遍地開花,體現了農民底層智慧與社會環境變化的高效結合,解決了分散個體與規模經濟的矛盾,是當前城鎮化、工業化、全球化進程中的理性選擇。
合作社作為農村振興的有效手段,創辦動機和一般企業的創立動機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較大差異的地方。作為經濟組織的模式之一,合作社同樣以營利為目的,并采取一定方式組織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合作社創業精英通過發現當地機會并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合作社也容易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創業者需要機構和社區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資源、資金支持,甚至是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情感支持。
因此,合作社創辦者在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整體利益及生態環境效益方面的主動意愿更強烈。長期以來的研究皆表明,合作社的益貧功能有效保護了農民權益,發展當地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尤其他創立初衷是改善弱者的福利,保障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發展權益。
綜上所述,合作社的獨特屬性,使其既有企業逐利的一面,也有“血緣、親緣、地緣”內嵌下反哺社會的一面,是中國本土化的社會企業。
二、數據收集
為了更好地了解合作社的創立動機,課題小組以浙江省臺州市為案例,走訪了當地的34家農業合作社,并與負責人或者領辦人進行了深度訪談,同時安排調查問卷,數據真實可靠。為保證問卷的有效性,研究采取線下書面問卷發放為主、網絡電子版問卷發放為輔的方式進行,總共發放160份,最終回收問卷143份,總體情況較理想。
在問卷發放過程中,調查小組及時與被調查對象進行溝通,闡明此次研究目的,調查結果僅用于學術研究。問卷發放來源比較集中,主要針對臺州地區,調研范圍遍及椒江、黃巖、路橋、臨海、溫嶺、玉環、天臺、仙居和三門九個行政區域,少數涉及浙江省其他地區。這是因為研究小組通過校園農民大學生能比較方便地接觸到被訪對象,問卷收集難度較小,可靠性較高。
問卷調查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本調查研究問卷量表的設計是依據現有的較為成熟的量表,并結合本文研究問題與重點進行相應修改。問卷的基礎部分涉及被調查成員的背景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村鎮角色以及戶口所在地。
在調查中發現,合作社創辦者的男女性別比例差距較大,其中女性創辦者占據不到四分之一。這是因為男性的創業意愿本身就比女性更強烈,而鄉村的村域文化也會加大男女比例的差異。此外,在年齡調查中還發現創業者主要集中在31~45歲和46~60歲這兩個區間,達到了89.6%,該年齡段的創業者自身條件較佳,無論是創業理念還是商業經驗都較為成熟,且絕大多數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對調查數據進一步挖掘,得到合作社創辦者多為政治精英(村任干部),比例達到43.1%,他們帶領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創辦企業;其次是經濟精英占了36.2%,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有能力的企業家,擁有廣泛的技能和社交網絡,在村里成功經營自己的企業多年,被視為其他村民效仿的好榜樣;剩余20.7%的角色包括了在城市工作積累了多年經驗的返鄉農民工以及農村社區以外的專業人士。
三、案例分析
為了更加明確合作社企業家的創立動機,調查組對部分創辦者進行了面對面訪談,并選擇其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一)黃巖區西岑村合作社
黃巖區北洋鎮西岑村原本是一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幾乎空白,村辦公共場所是僅有四個十多平方米的低矮木屋。
合作社創始人最早是當地進行花木種植的村民,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花木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于是萌發了利用山地進行水果種植,并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之初,合作社帶頭在山地果蔬邊上套種黃芽菜等種植模式,實現了山地每畝凈收入3.6萬元,在山地種植水果模式下,給全村其他農戶起到了很好的帶動示范作用。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合作社制定了更為詳細的生產經營標準,即統一購種、統一育苗、統一使用農家肥、統一開展技術指導、統一進行銷售,實現了資源合理流轉和優化配置,促進優勢整合和利益互補,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二)臨海涌泉柑橘產業合作社
臨海涌泉鎮是有名的柑橘種植鄉鎮,村村種柑橘,種植面積達3200公頃,年產量超過7萬噸,然而早年也出現過豐年不豐收,柑橘無人問津只能爛掉倒掉的局面。
2002年成立的涌泉柑橘產業合作社,引進新品種,提高科技含量。合作社與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浙江新田園、國興農等大型超市、農產品經營企業開展農超、農企對接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二十多個大中城市設立營銷網點。此外,還成立了忘不了農村資金互助社,幫助合作社社員貸款收購。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耕耘,現在創辦者旗下合作社現有社員112戶,技術人員8名,種植大戶80戶,柑橘基地74公頃,楊梅基地13公頃,并建立農資綜合服務中心和農村資金互助社。
(三)玉環茶山股份合作農場
浙江玉環市鑲額村擁有獨一無二的石峰山火山遺址,火山土壤里富含有機微量元素,能產出高品質的、純天然的有機綠色茶葉。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產品品牌意識和茶葉種植技術,當地村民坐擁寶山卻無法實現經濟價值。
2013年,村民林招水聘請了中國茶葉研究和浙江大學專家到火山茶基地實地研究,終于在火山遺址上成功種植茶樹,并取名為“玉環火山茶”。為了村民集體著想,林招水成立了玉環茶山股份合作農場,讓村民入股,入股村民不僅可享受每年保底回報,還能享受集體所得的多次分紅。合作農場不僅讓鑲額村走上現代農業之路,也讓村民從沉重的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不僅安排村中富余勞動力百分之六十的村民就業問題,還帶動當地三分之一以上農戶共同致富。同時,他出資數萬元成立火山茶愛心基金會,每年資助困難大學生讀書,幫助社會弱勢群體。
(四)案例整理
通過案例的整理與分析發現,合作社企業家們的創業動機盡管各有不同,但總結后可以認為其創辦動機包括了追求社會價值動機和追求經濟價值動機,詳細見表1所示。
四、實證分析
研究采用 SPSS 22.0 軟件對篩選后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樣本統計分析。
(一)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為檢驗收集到數據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需要進行信度、效度分析。本文采用一致性系數(α系數)來分析信度,另外,本節主要運用 SPSS 22.0 對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法,在分析中選擇 KMO和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來確定是否繼續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對創業動機量表的題項進行可靠性檢驗,測量出α系數為0.944,量表題具有很高的信度。KMO 值為0.852,Bartlett 球體檢驗結果的顯著性為0.000,均符合條件,數據具有顯著相關性。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采用正交旋轉的最大變異方法,檢驗結果顯示見表2。
根據表2的負荷值,對因子進行重新命名:因子1反映的是創辦者對村域集體公共利益的關心,可以命名為“公共利益”;因子2反映的是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命名為“益貧動機”;因子3反映的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可以命名為“社會責任”;因子4反映的是合作社創業者實現自我價值和獲得財富的創業動機,可以命名為“利益驅動”;因子5關注的是創業者對于控制自己的人生的欲望,因此命名為“自我價值”。其中因子1、因子2、因子3側重于創辦者追求社會價值動機,因子4和因子5更多的是側重創辦者的經濟價值動機。
對5個因子進行均值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合作社創辦動機中均值最大的是“利益驅動”因子,均值為4.001,在調查的創業者中取得個人成就以及家族財富依然是關注的焦點;其次是“社會責任”,均值為3.918,和“利益驅動”因子的均值相差不大,說明近年來企業家們逐漸認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公共利益”“自我價值”以及“益貧動機”的均值比較接近,分別是3.698、3.515和3.445,這三者中“益貧動機”稍弱,可見部分合作社創辦者對幫扶弱勢群體有一定的意愿,但并不強烈,這也和當下部分小農戶的利益受到擠壓,合作社益貧功能減弱有著直接關聯。
五、結語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和數據分析得到,合作社創辦動機中包括了追求社會價值的動機和追求經濟價值的動機。其中社會價值動機又包括了公共利益動機、益貧動機、和社會責任動機三項;經濟價值動機包括了自我價值動機和利益驅動動機。
結果顯示,社會價值動機和經濟價值動機都對合作社創辦行為產生影響,符合動機轉化行為的影響邏輯,在雙重動機驅動下,合作社創辦者會致力于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多重融合,動機越強,融合程度越顯著。
由此可見,以雙重價值動機理念來引導,并將二者作為根底的合作社,才能發揮其強大的主體優勢,幫助小農戶整合資源、抵制風險,更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經營機制。
參考文獻:
[1]李萍,田世野.新發展階段加強黨對“三農”工作領導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財貿研究,2021,32(02):43-52.
[2]楊雪.社會創業動機導向的農民合作社行為研究——以江浙地區農民合作社為例[J].農業經濟,2021(06):89-91.
[3]何秀榮.農業合作社的起源、發展和變革[J].社會科學戰線,2022(10):10.
[4]賀雪峰.鄉村振興與農村集體經濟[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72(04):185-192.
[5]劉志陽,李斌,陳和午.社會創業與鄉村振興[J].學術月刊,2018.11:77-88.
[6]徐旭初.一個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并不容易[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1(04):40.
[7]王皓白.社會創業動機、機會識別與決策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8]劉志陽.社會創業的經濟學分析和轉型比較——基于鄉村振興的實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03):92-104.
*基金項目:2020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社會創業動機導向的農民合作社行為研究:以臺州當地農民合作社為例》(20GHY11)。2022浙江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課題《共生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專創”融合教育模式的探究》(DES-22Y11)。
(作者單位:臺州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