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sa 編輯:簡單

飛機剛剛落地,你就迫不及待打開手機?一旦出現手機沒電等特殊情況,就壓力陡增?親愛的,這就是典型的信息成癮癥。我們教你不管手機在不在手都一個樣,將情緒時刻調整到最佳。
“犧牲一周不購物,雖然很痛苦,但這個痛苦跟不碰手機比起來,可輕多了。”
——Aurora,26歲,女
“我寧可一周不吃早餐,也無法忍受一周不摸手機。好吧,我還可以不吃晚餐。”
——葛銳,28歲,男
“為了保住手機,我可以天天跑步去上班。”
——易安,34歲,男
“我可以強忍一周7天頓頓吃素,也不能沒有手機。我不是素食主義者。”
——Sylvia,3l歲,女
“與其選擇一周不碰手機,不如讓我放棄我的最愛——DOTA,我可是個骨灰級玩家。”
——Wesley,23歲,男
“我可以放棄一周不‘嘿咻嘿咻’,也不愿離開手機。我甚至可以放棄老公,哈哈!”
——Quinlina,30,女
手機不在身邊的第一天,感覺很不真實,甚至問自己:你是誰?你開始血壓上升,坐立不安,感覺身邊少了什么,心中空蕩蕩地無比難受;可能草木皆兵,任何風聲雨聲車馬聲都會被你幻聽成手機在召喚你,一旦意識到它根本不在身邊,你的心突然低到谷底;你甚至感到恐慌,害怕自己錯過某個VIP的重要電話或信息;認知能力開始下降,心煩意亂的你根本無法專注于手頭的工作。
已經一天沒聽到手機鈴聲了'你開始悵然若失,間歇性地自言自語:“沒人需要我……”“我被拋棄了!”“我的存在感去哪兒了?”存在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存在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無意義感,也會帶來價值感的缺失。這就好似一塊獨立出來的拼圖,存在感的缺失會導致我們對未知的恐懼,獨立出來的拼圖也無法知曉自身的價值是什么。因此,你會感到悲傷,嚴重時甚至會啜泣,變得沉默不語,即使面對美食也毫無胃口,強烈的無力感、絕望感充斥著整個身心。內心空虛無聊,每一秒對你而言都如坐針氈,不知如何打發以前有手機“貼心”陪伴的“美好”時光。
你開始反思,心中有個聲音在提醒你——貌似沒有手機的日子,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你開始安靜下來吃一頓飯、陪家人聊天、看書、外出散步、觀賞一部電影,甚至洗澡時也不自覺地嘗試享受水流的觸感。三天前,每次洗浴后你都會第一時間去查看未讀信息,而今,你多了一份從容與平和。
經過三天的內心掙扎,你接受了事實,重整心情,已決定要好好地做些其他事,來填充生活。當時光不再變得難熬,奇跡之花開始綻放,之前由于連續使用手機不當而產生的種種生理問題開始發生逆轉:脊椎的疼痛感漸漸消失,眼睛不再干澀,大拇指得到充分的休息。
現在的你上床不久,便能很快輕松入眠,第二天精神滿滿。
之前的你,喜歡用手機在朋友圈發出美照,一旦得到大家美好而公正的評價,就高興一陣;如果評價與期望不符,甚至被人冷嘲熱諷,就會黯然傷神,有立刻刪掉的沖動。而現在的你,經過四天的痛定思痛,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你覺得,或許不再需要他人點“贊”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你開始把更多的時光花在享受當下,意識到當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能讓你開悟的最有價值的事情。臺灣作家林清玄對此深有體會,每當他拿起茶杯要喝茶時,心里總會升起這樣一個念頭:好好地喝這杯茶吧!因為這輩子再也不能喝到一杯一模一樣的茶了。暫離了冗雜的信息,你很容易和身心開始對話……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可以狠下心關機,那就給自己和手機都放個假吧——
下班后,請為你的手機找個新家。這個新家肯定不是你的雙手或衣服上的某個口袋,而是一個固定的、非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你需要踮腳才能觸及的某個柜子頂端,抑或,你需要打開抽屜才能看見的某個盒子里。
關閉所有的App消息提醒,只保留電話通暢。如果有急事想聯系你,但又實在聯系不上的人,一定會給你打電話。不要過度焦慮,其實你會發現地球依舊公轉自轉,即使你一晚上不看微信,老板第二天也會微笑著面對你。
為自己制定一個戒斷目標和詳細的計劃,詳細到作息時間、每個小時的具體任務是什么,并請你的好朋友或家人監督完成。每周末做個小結,如果一周完成得好,就給自己及時的獎勵以強化自己的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