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曉雨 編輯:繽紛

我在20出頭的時候很不喜歡自己。那個時候的我,自卑、矛盾、清高又混沌,其實是可愛的,但因為過分喜歡矯飾自己的真心會顯得有那么一些些浮躁和不夠真誠。整個人都處在一種特別擰巴的狀態,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感情。
害怕拒絕別人。不敢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經常被動去做一些本身沒那么喜歡的事情。有時候真的會感覺很累……這種狀況直到最近兩年才有所好轉,漸漸的,我好像從過去那種粘稠的性格里走了出來,現在的我多了一些干脆感,還不夠果決,但總算能做到知行合一了。
面對朋友邀約,如果和工作有沖突,我敢主動說我們下次再約吧;不再強迫自己做不適合的事情,如果必須做,就毫無怨言全力以赴;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對方有讓我不舒服的細節,我不會再用“掉臉子”和佯裝“我沒事”之間陰晴不定,而是會大大方方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反倒很少吵架,讓我們可以在彼此面前完全做自己。我選擇,肯定是因為我喜歡和我甘愿。所以現在的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生活狀態。
“射向佛陀的箭矢落在他腳下,如千萬枝花朵。”我們生活的世界愈發動蕩,疫情、內卷、戰爭,這幾年大環境帶給我們個體的沖擊驚雷般擲下,不再是輕飄飄的打水飄,這些現實的反饋作用在每個人身上感受都各不相同。
我最大的感覺是,從19年底開始意識到,原來時間和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仰賴的人間煙火,也許轉眼就成過眼云煙。我們的壽命,我們的工作,我們的愛和能量,都是限定的,所以還有什么必要執著于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身上呢?為什么不痛痛快快的、酣暢淋漓的為自己活一場?于是,擰巴的我開始學會放下,學著把全部注意力凝視回自己身上。
過去大家所謂抵抗的平庸生活,其實恰恰是我們應該去重新審視和認真對待的生活,是所有的經歷和感知,調動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我不再和“內心的那個小孩”賭氣。現在的我,只想爭分奪秒,去愛,去體驗,去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之前我經歷過非常焦慮的幾年。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你的同齡人正在超過你”,然后一眨眼,發現身邊的朋友成長速度都太快,自己好像怎么努力,都跟不上——那個時候的我一想到這些晚上就焦慮得睡不著覺。總覺得自己很廢物。現在偶爾也會這樣想,但不會沉浸在焦慮里了。會很客觀的分析,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會給優秀的朋友送上真心祝福同時主動向對方取經,不會再認為某某運氣很好,也不會輕易評判別人的選擇,把所有的案例都當成平行時空里的一份鏡像參照物——僅僅是吸收、辨別和消化,不會再被外界的發聲輕易干擾自己。鏡子那邊的生活,只做參考,不會影響到我真實的生活。
我發現當我把全部精力放在提升自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后,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轉變,我不再對未來充滿恐懼,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我的心也變得更大了。整個人的價值觀特別“簡單粗暴”。想做喜歡的事情又想賺錢怎么辦?想賺錢,就別矯情;想做喜歡的事,就別太在意其他。先滿足生存,再追求生活。
怎么戀愛,才能讓自己更舒服?不要覺得付出很傻,也不要覺得被愛就理所當然。距離理想人生還差很遠,對自己不滿意怎么辦?自信的人生,就是要允許自己偶爾的自卑,想要過上理想中的人生,就先去經歷一大段備受煎熬的時光吧,幸福本就是赤腳走雪路,跺腳過獨木橋。沒有足夠堅定的信念,你的努力,根本就談不上有效。
前幾天,我讀書會的小伙伴小九問我:“你會不會有時候因為寫不出東西而格外焦慮,感覺自己仿佛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而產生痛苦感?”“越想努力,越沒努力,就越討厭自己。”
會啊。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個自由職業我經常遇到。人最害怕的就是當下的自己無法匹配理想中的自己,卻又不肯放過自己。你想裸辭,但又懶得投簡歷、擔心失業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從而每天無法集中注意力干活,痛苦的分分鐘想離職;你談了一段不合心意的戀愛,每每對方觸到你的雷區,你都感到懊惱、后悔,卻又無法狠心及時止損,離開這個人;這些所有的問題,根本上只有兩種解決方式。一種是恢復出廠式,徹底離開這個人,這份工作,放棄它;另一種就是主動經營式,去主動找辦法,解決眼前的難題,攻克它。就像我沒有靈感寫不出東西,也一樣,要么就去努力做事,要么就選擇徹底躺平,有時候我們把焦慮和痛苦的時間去用作好好休息,都遠比你抓耳撓腮沉浸在胡思亂想里來得強。
擰巴的人活該不快樂。每個人都有尖銳的性格,但每個人同時又都很脆弱。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遮掩自己的脆弱失落,也無懼戳破這個世界的真相,帶著你的勇氣,去大大方方的做自己吧。
遇到什么事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放棄。盡管你知道的,做自己總會有人喜歡你,有人討厭你,你還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但那比起“成為自己”來說,都無關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