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新警務是廣東公安根據創建平安廣東的目標建立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具有“智慧”的智能化現代警務模式和公共服務模式,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公安執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撐。在此以智慧新警務視域下的疫情防控常態化作為案例和背景,對公安院校思政課的教學特色進行探究。
關鍵詞:智慧新警務;思政課;特色;疫情防控常態化;案例教學
當今大數據的發展和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動能,也成為了新時代公安工作現代化和推進科技興警的新引擎,公安機關借助大數據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實現了傳統警務向智慧警務的創新。廣東公安在智慧警務的基礎上實現了智慧新警務的開發、建設和應用,為本地區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公安執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撐。對于以培養警務人才為特色的公安院校而言,在專業課以及思政課的教學中應積極面向智慧新警務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彰顯培養警務人才和面向警務實戰的教學特色。
一、智慧新警務的建設背景
強化數據意識、掌握警務數據能力越來越成為新時代公安隊伍提升戰斗力的關鍵要素,智慧新警務是在社會治理現代化和大數據智能化背景下的警務模式創新。
(一)社會治理現代化與智慧新警務
廣東公安按照新時代政治建警、改革強警、科技興警、從嚴治警的要求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從而更有力地服務于本地區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地區之一、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目標履職盡責,在科技興警方面取得了一大成果——智慧新警務。智慧新警務是根據公安部大數據戰略的總體部署,結合社會治安形勢,構建對外服務民生、對內服務實戰的警務新機制[ 1 ]。智慧新警務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具有“智慧”的智能化現代警務模式和公共服務模式,其“智慧”在于具有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所驅動的“廣泛覆蓋、深度互聯、協同共享、智能處理、開放服務”的強大功能。
(二)疫情防控常態化與智慧新警務
新冠疫情具有的重大傳染性風險,是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嚴峻考驗。智慧新警務的強大功能為公安機關“打、防、管、控、服”尤其處置涉疫警情的執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撐,大數據應用平臺能助力公安機關大量減少接觸性的涉疫人員排查工作,更能助力公安機關對疫情信息進行實時分析和排查,從而高效精準地對涉疫人員進行追蹤和管控,有效地配合衛生和防疫部門阻截新冠疫情在本地區的蔓延。智慧新警務為本地區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尤其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公安執法工作提供了前沿的科技支撐。
二、公安院校思政課的教學特色
公安院校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是鑄就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為公安機關培養和輸送從事各類警務工作的預備人才,具有“忠誠育警”和“實戰育警”的鮮明特色。
(一)以忠誠育警為特色的教學目標
從課程設置上看,公安院校專業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實戰育警”——培養學生掌握從事警務工作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實戰技能,使之自覺地適應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的職業要求。而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忠誠育警”——培養學生樹立從事警務工作的政治立場和職業道德,使之自覺地強化“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
對于思政課而言,公安院校的教學特色是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警務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結合的意義上開展忠誠教育。公安院校忠誠教育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為指引,聚焦本地區公共安全的發展形勢和警務工作的發展要求,以思政課為載體著力提升公安專業學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思想意識,從思想意識層面上激發學生從事警務工作的戰斗力,實現“忠誠育警”與“實戰育警”、思政課與專業課的協同發展。
(二)以案例教學為特色的教學方式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密聯系公安機關的職責使命,積極面向實戰工作、緊跟實戰化教學的發展需要,充分彰顯忠誠育警的特色和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 2 ]。公安院校思政課不僅是一門立德樹人的“理論課”,也是一門忠誠育警的“實戰課”,通過積極面向警務實戰、貼近警務實戰、反映警務實戰、緊跟警務實戰的案例教學方式為公安專業學生提供一種具有實戰化情景的學習體驗。
公安院校以忠誠育警為特色的教學目標、以案例教學為特色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警務實戰的案例來呈現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思政課的案例教學中不僅學習思想政治的“理論”,還同時了解人民警察的“實戰”——人民警察在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
三、面向智慧新警務的案例教學
近年來,廣東警官學院思政課在“以智慧新警務為引領、培養卓越公安專門人才”的目標導向下進一步彰顯特色。盡管思政課教學的主要任務并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戰技能和警務數據能力,但教師通過案例教學能夠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數據意識,彰顯出培養警務人才、面向警務實戰的教學特色。在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為例,通過智慧新警務、疫情防控常態化以及案例教學的共同融入彰顯出公安院校思政課的教學特色。這一教學特色在方法論意義上同樣適用于其他幾門思政課的案例教學。
(一)在教學目標上彰顯特色
設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的首要環節,決定了整個案例教學的實施方向。思政課教師必須明確案例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和增強“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思想意識,堅持“以智慧新警務為引領、打造卓越公安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導向,把立德樹人與忠誠育警、理論課教學目標與實戰化教學要素結合起來,彰顯出培養警務人才、面向警務實戰的教學特色,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思想政治的“理論”同時了解和體驗廣東公安智慧新警務的“實戰”,充分認識到強化數據意識、掌握警務數據能力對于公安隊伍提升戰斗力的現實意義[ 3 ]。
(二)在課程內容上彰顯特色
對應課程內容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施整個案例教學的基本載體。教師在每學期開課之前制定教學計劃和作出細化安排,實現特定的課程教學內容與典型的警務實戰案例相對應。在各門思政課中,由于《概論》課程中諸如社會治理現代化、全面依法治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內容非常貼近警務工作,非常適合以警務實戰案例的形式講授,也非常適合用來分析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在此選取《概論》課第十講“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關于“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課程內容對案例教學進行應用性探究。
(三)在問題導向上彰顯特色
強化問題導向是案例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實施整個案例教學的重要動力。公安院校的思政課教學要充分展現為一門忠誠育警的“實戰課”,必須直面警務實戰中的現實問題并引導學生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圍繞案例提出問題并使之貫穿于整個案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導向吸引學生進入案例教學的各個環節。強化問題導向有助于推動整個案例教學面向警務實戰、貼近警務實戰、反映警務實戰、緊跟警務實戰,增進師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互動探討。
(四)在案例分析上彰顯特色
實施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構成了整個案例教學的實質內容。第一,案例導入。教師根據“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課程內容,以播放《中國警察抗疫阻擊戰》中武漢公安服務社區群眾的片段作為案例導入,以新媒體的視聽環境吸引學生思考公安機關如何處置涉疫警情、參與社會治理的問題。第二,案例切入。教師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課程內容進行詳細講授,從其中關于“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的全方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扎實開展平安中國建設”“楓橋經驗”等要點切入到廣州公安戰“疫”的典型案例。第三,案例研討。教師對2021年5月廣州公安在智慧新警務的科技支撐下實時精準高效地研判疫情線索和處置涉疫警情的典型案例進行互動研討。第四,案例小結。教師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教學內容和問題進行總結、回應,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及其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重要意義,強調智慧新警務對于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及公安機關參與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撐作用,使之在日常學習和訓練中強化數據意識、掌握警務數據能力。
(五)在實踐教學上彰顯特色
開展實踐教學是案例教學的延伸環節,是鞏固案例教學成效的必要補充。廣東警官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深化“校局企研”合作的部署,正嘗試以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育人、“忠誠育警”與“實戰育警”協同發展的方式彰顯教學特色。學生在參與本地區警務實踐的“案例”中親身了解和體驗智慧新警務的應用功能,強化數據意識、掌握警務數據能力、樹立警察職業道德,學習和領悟人民警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
參考文獻
[1]李響,傅貴.論智慧新警務與“數字政府”協同發展[J].廣東科技,2019(3):66-68.
[2]盧文忠,殷鑫,于娣.新時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路徑探析[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22(4):90-94.
[3]李志恒,郭強,霍瑞杰.智慧新警務視域下公安院校本科生警務數據能力培養探索[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1(3):118-124.
基金項目:廣東警官學院科研青年項目“智慧新警務視域下的重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本理念與運行機制探究”(2020QN05)。
(作者簡介:盧文忠,廣東警官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從事馬克思主義與公安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