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茶學學科是安徽農業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前身為1939年創建的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修科,是全國茶學學科的搖籃。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著名茶學家王澤農、陳椽教授等創建的茶學專業實驗室基礎上發展而成,實驗室先后獲批農業部(1997年)、安徽省(1998年)、教育部(2003年)重點實驗室,并于2015年1月20日獲批為科技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16年11月獲教育部批準建設茶葉化學與健康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017年,依托的茶學學科入選安徽省世界一流學科獎補資金項目,2018年3月成為安徽省實驗室(首批十個之一)。
實驗室現有使用面積12?000?m2,固定人員71名,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27名。國家級人才4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8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5人、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人、安徽省茶葉產業體系崗位專家11人,已形成了一支擁有20個PI研究團隊、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隊伍,并獲批為安徽省首批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全省十大優秀產業創新團隊”、第五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11”引智基地。
實驗室自2015年獲批建設以來,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或課題205項(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項、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7項、省攻關項目42項);發表SCI論文556篇(其中JCR一區SCI論文396篇);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103項;開發12個茶葉新產品;制修訂國家和國際標準6項;選育7個省級以上茶樹新品種,其中國家級品種4個;轉化科研成果32項;獲得省部級及其以上科技成果獎14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在茶樹基因組學、次生代謝與茶葉化學、茶與健康研究方向上優勢明顯,并在國內外同領域具有顯著的學術影響力。
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創新機制、突出特色,堅持標準、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為建設運行原則,針對國內外茶葉科技與茶產業發展趨勢,以茶學領域科學問題和茶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茶產業特色和重大需求為指引,并依托單位的學科優勢,圍繞茶樹生理生態與種質創新、茶樹次生代謝與品質化學、茶的健康功能及作用機制、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四個方向,開展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共性技術研究,發揮聚集培育人才、原始創新、交流合作、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五項職能,形成新理論、新知識,新品種、優原料,新功效、新用途,新技術、新產品等創新成果,打造國內重要的茶葉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基地、優秀科技人才薈萃之地、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為我省以及全國茶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安徽農業大學,郵編:230036
電話:0551-65786765,65780360 傳真:0551-65780360
E-mail: tealab@ahau.edu.cn 網址:tealab.ah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