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坤杰



摘要 在道路改造工程施工階段,施工效果難以達到設計質量要求,為此,文章提出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在對基層混合料進行集料處理時,需要對加熱溫度、集料溫度以及出料溫度進行差異化控制;在瀝青攤鋪施工階段,預熱熨平板,對攤鋪速度進行適應性控制;在路面碾壓施工階段,對初壓、復壓以及終壓階段的執行速度和碾壓遍數進行針對性設置。實例結果表明,施工路面的壓實度、平整度和路面厚度整體變異度均達到了設計要求。
關鍵詞 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集料處理;攤鋪施工;攤鋪速度;碾壓施工
中圖分類號 U418.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3)14-0093-03
0 引言
在道路改造建設階段,如何保障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是施工技術控制和應用的重點[1]。就平整度而言,在目標施工工期內,無論是接縫的施工質量,還是后期的養護措施,都是關系到道路行駛安全性的關鍵[2]。結合實際道路改造建設的執行過程可以發現,受建設水平和施工管理技術差異的影響,具體的施工效果存在明顯不同[3]。結合道路建設的設計要求,對瀝青路面施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
為此,該文提出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并以實際施工項目為例,開展實際應用分析。借助該文的設計與研究,以期為實際的瀝青路面施工提供借鑒。
1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設計
1.1 基層混合料集料處理
在開展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施工的過程中,加強對基層整平的重視程度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按照規定采用規格料對基層混合料進行集料處理。為了避免出現配料不均的情況,上料階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料斗,在集中篩選的基礎上,對瀝青原料進行拌和處理。一般情況下,結合施工瀝青材料的選擇情況,需要對加熱溫度、集料溫度以及出料溫度進行差異化控制。當施工瀝青材料為50號瀝青時,加熱溫度需要控制在160~170 ℃范圍內,對應的出料溫度需要控制在150~170 ℃范圍內;當施工瀝青材料為70號瀝青時,加熱溫度需要控制在155~165 ℃范圍內,對應的出料溫度需要控制在145~165 ℃范圍內。按照上述標準,隨著施工瀝青材料等級的提升,同比例調整加熱溫度以及出料溫度[5]。對于集料溫度的控制,需要結合拌和機的類型進行差異化處理,當采用間歇式拌和機進行集料加熱時,溫度應高于瀝青自身溫度10~
30 ℃;當采用連續式拌和機進行集料加熱時,溫度應高于瀝青自身溫度5~10 ℃。通過這樣的方式,保障后續攤鋪施工階段瀝青材料的延展性達到理想水平,從根本上保障最終道路的施工質量。
1.2 瀝青攤鋪
為了確保路面的平整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采用配備全自動找平體系的攤鋪機作為施工設備。根據不同的路面設計要求,熨平板高度控制在2~5 mm之間,熨平板傾斜角度控制在0~3°之間,振動頻率在50~70 Hz之間。在攤鋪前,提前將熨平板進行預熱處理,具體的預熱時間不宜低于30 min,同時確保在開展攤鋪施工階段其溫度不低于100 ℃。對于攤鋪速度的控制,需要結合攤鋪的執行階段進行差異化設置,在起步階段,攤鋪速度控制在1.0~1.5 m/min為宜,其余階段的攤鋪速度控制在2.0~3.0 m/min即可。攤鋪后采用振動板進行振動壓實處理,以提高路面的密實度和穩定性。施工現場需要進行環境控制,包括風速、溫度、濕度等因素的控制,避免影響瀝青的流動性和黏附性,同時需要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
1.3 路面碾壓
結合施工壓力機的類型,分別對初壓、復壓以及終壓階段的執行速度和碾壓遍數進行針對性設置。當雙鋼輪靜力壓路機對瀝青路面進行碾壓時,從中心向兩側逐漸碾壓,最后再進行整體碾壓。初壓、復壓以及終壓階段的執行速度分別控制為2.5 km/h、4.0 km/h以及4.5 km/h;當輪驗壓路機對瀝青路面進行碾壓時,初壓、復壓以及終壓階段的執行速度分別控制為2.5 km/h、4.0 km/h以及
5.0 km/h,對應的碾壓遍數一致,分別為3遍、4遍以及3遍。通過這樣的方式,確保路面的壓實度能夠達到設計要求。在碾壓過程中需要對路面的密實度進行實時監測,可以采用現代化的碾壓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和計算機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以實現碾壓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和質量監測。碾壓完成后,需要進行養護,以確保路面的質量和壽命。
1.4 瀝青路面養護措施
采取合理的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養護措施,對于道路使用壽命的延續具有重要作用。養護措施具體如下:
(1)對于道路中存在的裂縫,當其深度在2.0 m以下時,可以采用開槽灌縫的方式對路面進行養護處理,利用開槽機鑿除裂縫周圍的結構后,沿裂縫走向在裂縫內灌入密封膠,以此實現對其的養護[6]。
(2)對于路面下層出現松散的情況,選擇天氣溫度較高時,在封層上均勻鋪撒一層粗砂或石屑,結合輕型壓路機,進行充分碾壓處理,以實現對其的養護。
(3)對于瀝青路面存在的車轍,可以選用銑刨磨耗層的方法進行處理[7]。為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穩定性,在瀝青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抗車轍劑,或適當調整面層集料的級配,以此實現對其的養護。
2 實例分析
2.1 工程概況
在測試階段,該文以國道G359線8.472 km,雙向六車道,寬度44.0 m的道路建設為基礎開展了實際應用測試,分析施工道路的基本情況,? 具體情況如如表1所示。
按照上述所示的施工要求,采用該文設計的施工技術及養護措施開展具體施工,并對施工后道路的質量加以檢測,對該文設計技術的性能進行評價。
2.2 瀝青路面設計與分析
根據最近調查的交通組成和交通量狀況,通過計算得到的路面設計軸載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所要設計的二級公路的交通量等級為中等交通。交通量按照年均增加5%計算,假定設計壽命是12年,根據上述道路預測情況計算使用壽命內車道累計荷載量:
式中,Ne——設計使用壽命內車道上的軸載累計發生次數(次);t——設計使用年限;γ——交通量平均每年提升比率;N1——開始年份中日均當量車次(單位:次/天)。
而路面在使用過程中遭遇到的疲勞開裂數值按照下述公式進行計算:
式中,KTi——溫度調整系數,根據當地的情況,選用0.7;i——瀝青層,例如,當i=1時,表示第一層瀝青層;Ah、AE、BE、Bh——瀝青層的厚度,根據上文設計要求,厚度值為18 cm。
因此,根據工程設計進行計算得到車道累計荷載量Ne和瀝青路面在使用過程中的疲勞開裂數值KT1分別為Ne=5×105,KT1≈2.8×106,兩者驗算均在使用安全范圍內,即在使用周期年限內仍舊符合使用規范。
2.3 施工效果分析
在瀝青路面質量驗收階段,該文分別以路面壓實度,路面平整度以及路面厚度變異性作為主要的驗收指標,結合道路相關驗收標準的要求,道路的壓實度需控制在98.0%以上(試驗段密度每200 m),平整度需控制在1.2以內(試驗段密度每100 m),路面厚度整體變異度低于設計值的5%;上面層變異程度低于設計值的10%(試驗段密度每200 m)。
在具體的驗收階段,壓實度的檢測方法為鉆孔取芯法,對1 000 m內的施工路段進行檢測(5組數據),得到數據結果如表3所示。
結合表3所示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該文設計的施工技術及養護措施下,道路路面的壓實度驗收結果始終穩定在99.50%以上,達到了道路相關驗收標準的要求,且對應的變異系數也在0.011~0.013范圍內,表明其變異性較小,施工質量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對于施工路段瀝青路面平整度的檢測,該文采用連續平整度儀對500 m范圍的路面進行平整度檢測,得到數據結果如表4所示。
結合表4所示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該文設計的施工技術及養護措施下,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驗收結果始終穩定在0.80%以下,達到了道路相關驗收標準的要求,且對應的變異系數也同樣在0.011~0.013范圍內,表明工程瀝青路面平整度施工質量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在分析路面厚度變異性時,對1 000 m內的施工路段內的瀝青路面進行檢測(5組數據),得到數據結果如表5所示。
結合表5所示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該文設計的施工技術及養護措施下,道路路面的厚度驗收結果始終穩定在26.50~27.30 cm區間范圍內,結合路面結構的設計情況,目標厚度為27.0 cm,整體變異程度始終穩定在0.5 cm。按照上面層變異程度低于設計值的10%的標準對其進行分析,完全滿足道路改造工程建設的質量要求。
綜合上述的驗收結果及分析可以看出,該文設計的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可以保障道路的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對于實際的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而言,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3 結語
在道路改造建設項目覆蓋范圍不斷加大的背景下,道路施工質量控制以及道路養護工作成為關系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該文提出道路改造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研究,結合瀝青路面的特點及施工要求,對具體的施工技術展開了針對性設計,并結合實際應用條件,對養護措施的實施作出了適應性規劃。借助該文設計的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及養護措施,極大地提高了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質量,有效保障了道路行駛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賴淏, 翟健梁, 毛楠, 等. 干濕循環作用下SBS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老化行為分析[J]. 公路, 2023(5): 307-313.
[2]馬士賓, 陳永昊. 基于Gamma與Markov的瀝青路面性能預測模型對比分析[J]. 中外公路, 2023(2): 64-69.
[3]鄧鳳祥,? 許路凱,? 周栩佳. CRC+AC剛柔復合式路面瀝青層開裂分析[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23(5): 1-9.
[4]馬立杰, 韓佩鋼, 韓子昂. 基于ABAQUS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正交組合的車轍模擬分析[J].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23(2): 91-96.
[5]馮亮, 鄭茂營. RAP摻量與新舊瀝青融合程度對熱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響[J]. 路基工程, 2023(2): 107-113.
[6]馮淵博.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接縫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 2021(12):11-12.
[7]周寅. 市政道路中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與問題研究[J].華東科技(綜合), 202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