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養家中五老,孝行感動鄉鄰的孝老愛親“中國好人”許傳芬;心中有大愛,十幾年堅持無償獻血的“安徽省最美家庭”許慶華一家;把困難群眾當親人,風雨無阻將志愿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的全省“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張大云……
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有這樣一個村子,多年來,學習好人、崇尚好人、爭當好人,涌現出一大批身邊“好人”,崇德向善的村風民風厚植在每一位村民心中,也孕育出一片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席井村這個名字大有來頭。”村里老人介紹,清代年間,本地多年大旱,一戶姓席的大戶人家為了幫助群眾渡過難關打了一口井,終得水源,挽救了一方百姓。隨著時間推移,聚居的人越來越多,形成村落,此井便命名席井,席井村也由此得名。年過八旬的劉先茂老人是土生土長的席井人,席井就在他家門口,“少說也有兩三百年歷史了。井旁曾立有青石碑,記載著修建人和修建時間,后來歷經變遷,石碑也沒有了。”
當年,席井不僅是當地村民的當家井,周邊村子的人也來此挑水。席井人不僅熱情接待,還不時打理井邊野草和石子,以示友善。一口古井,不僅滋養了一方村民,也孕育出和諧向善的村風民風。
從2012 年開始,席井村就在合肥市率先啟動村級“好人”評選活動,首創村民投票選舉產生“好人”的辦法,此后每2 年開展一次?!昂萌恕痹u選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居民學好人、做好事的動力,也為全村人樹立了榜樣和模范。
如今,席井村“好人”評選活動已經連續開展了五屆,先后評選出50 名村級好人,活動深受村民歡迎,在鎮域內也產生了積極反響,涌現出了一批淝河“好人”。14 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臥病在床婆婆的好兒媳——佘曉玉;31 年堅守為癱瘓丈夫撐起一片天,詮釋愛情真諦的好妻子——劉存珍;任勞任怨照料患病小叔子17 年,詮釋人間親情的好嫂子——秦正菊;以兄長之肩挑起家庭重擔,40 年來獨自照顧8 個弟妹成人、成家的好哥哥——郭更生……“席井好人”評選活動充分弘揚了時代新風,大力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敬互愛、和諧共處。
近年來,淝河鎮十分注重孝老愛親家風家訓建設,不斷開展家庭文明創建活動,持續做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平安家庭”“廉潔家庭”推薦工作,創新形式吸引更多家庭參與;常設“最美家庭”光榮榜,常辦“書香家庭”分享會,開展家庭教育實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題活動,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年“5.15 國際家庭日”前夕,席井村開展了以防溺水教育為主題的國際家庭日活動,向家長和孩子開展溺水案例警示教育和防溺水知識科普,為創建和睦家庭、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氛圍。近期,席井村還開展了《習近平走進百姓家》讀書分享會活動,呼吁村民以實際行動貫徹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村風民風。
席井村黨群服務站也于近期建成,即將開放。屆時居民可在服務站里追溯村中古井的歷史,參觀歷年來席井“好人”事跡,感悟“好人精神”,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將這些優良品德內化為精神力量和行動指引,讓“好人”精神在新時代開繁花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