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晶心
徐曉輝出生于1994 年,安徽安慶人,從小就對航模感興趣,讀大學時加入了學校的航模社。大三、大四兩年,他在大疆創新科技公司實習,因為表現不錯,畢業后直接留了下來。
2012 年,國內消費級無人機行業開始興起。當時還沒有成品,要玩無人機,需要自己搭建飛行平臺、改裝、調飛控。初期玩家飛控技術不成熟,經常會發生炸機事件。無人機不像航模,航模壞了可以修修補補,基本上損失不是特別大,但無人機上面掛了一些運動相機,買一臺無人機,可能要省吃儉用好幾個月,一旦炸機,損失非常大。徐曉輝就想著怎么去解決這個安全性問題,如果給無人機裝上降落傘呢?
其實在大學時,徐曉輝也做過無人機降落傘,需要人遙控發送信號才能開傘,并且前提是可以預見到無人機可能遇到危險和緊急情況。如果人距離無人機比較遠,超出了目視范圍,這一切就無從談起,也就無法控制它開傘了。
當時徐曉輝做出的降落傘不僅具有延后性,而且傘的面積和重量都非常大。無人機飛行續航時間10 分鐘左右,裝上降落傘,受面積和重量的限制,只能飛七八分鐘,因此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裝降落傘。
在大疆公司工作,徐曉輝繼續關注著無人機應急傘降設備的研發。大疆也做過相關降落傘,因為它屬于行業應用的一部分,但大疆的降落傘安裝非常煩瑣,需要按教程步驟走,裝一次需要一個多小時,且自重很重,影響無人機續航。大家都認為這款產品有問題,很快就停產了。
可徐曉輝沒有放棄,仍孜孜不倦地研究著。

本文主人公
當無人機在空中飛行時,電量過低、機械故障、飛控失靈等各種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炸機,輕則無人機墜毀,重則危及地面附著物安全及人身安全,如何避免這些損失?徐曉輝思考:如何在無人機發生緊急情況時,主動將降落傘彈射開來?彈射降落傘首先需要產生氣體,需要適合產生氣體的材料,這材料還不能對降落傘有損傷和灼傷。于是,找到這材料,就成了徐曉輝研發的首要工作。
為了潛心研發,徐曉輝辭去了大疆創新科技公司應用工程師一職。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合適的材料,并將想要的降落傘做出來。
同他一起開始這項研發工作的,還有一位前大疆同事以及另一位在中航工業工作的工程師朋友。
經過無數次的尋覓、實驗、測試,從最初有想法到做出產品,徐曉輝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投入了近200 萬元資金,終于實現夢想,研發出了無人機傘降系統,在0.36秒內可以將降落傘完全彈出無人機本體,起到快速保護的作用。
這套傘降系統包括一個主要設備——彈射筒,它包含了整個控制系統和姿態檢測系統。控制傘彈射出來,傘起到減速作用,可以重復使用。另外一個設備就是推進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產生氣體,把傘推出去。
這套系統中的彈射技術至關重要,它在市場上歷經幾代更迭、創新。第一代傘降系統,采用的是彈簧彈射,承重只能到20 公斤;第二代產品是壓縮氣瓶,只能彈射1~30 公斤的無人機傘降。徐曉輝研發的是低溫推進劑,采用高壓電弧去觸發,重量能降到10 克以下,彈射效果也是最好的,彈射物在幾百公斤以下都可以。
這套傘降設備可以主動檢測、主動觸發,就像汽車安全氣囊,是自主觸發彈出來保護乘客的安全。徐曉輝研發出的傘降設備解決了時效性的問題,做到了行業領先,填補了整個國內市場的空白。
徐曉輝在大疆工作時,稱大疆的創始人汪滔為滔哥。徐曉輝熟知滔哥的創業故事,一直視滔哥為“大神”。他覺得,滔哥創造大賽道,叫“大疆”,他就做小領域、細分市場,叫“小域”。2018 年,無人機應急傘降產品研發有了眉目之后,徐曉輝決定正式創業,成立了小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因為有親戚在常州,他們建議徐曉輝來常州創業。考慮到在杭州或深圳公司運營的成本會非常高,放在長三角地區,至少物流可以包郵。當天發出,第二天就能到達,這對初創團隊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徐曉輝到常州的第一站是武進高新區西湖路1 號眾創服務中心,眾創服務中心給予徐曉輝的公司免租三年的優惠,這是極大的支持。隨著產品研發的升級,徐曉輝需要更大的實驗空間和測試場地,因此,2021 年,他來到了中以常州創新園區,獲得300 平方米的獨立研發辦公區并獲得免租三年的政策福利。
自公司成立以來,徐曉輝一直與以色列APCO 公司開展技術合作。小域智能自主研發的飛行狀態檢測及彈射技術與APCO 公司先進的降落傘技術強強結合,成為國內領先的航空器回收和無人機應急傘降設備供應商。后續小域智能還將和以色列EFcom 公司合作項目。“我們將合作開發一款產品,用于無人機設備的認證與檢測,便于產品今后更好地在歐盟國家落地。”徐曉輝介紹。
小域智能已經擁有了多種傘降系統,這些產品可適用于市面上大部分主流機型,無論是多旋翼、固定翼還是直升機都可以滿足。隨著傘降系統的普及,無人機使用更便捷的同時,還能得到最安全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