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摘 要: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因素很多,對施工裂縫進行處理時,應考慮現實情況,通過對成因深入分析并有針對性地處理,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混凝土結構性能,確保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裂縫;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TU755.7?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05-0040-03
0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具體施工過程中,整個工程最終的質量均會受到混凝土裂縫的影響,如果產生裂縫問題嚴重,還會發生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混凝土結構裂縫處理技術,找出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應對各種病害。
1 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成因分析
當下,普遍使用的工程建筑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它所具備的特點是抗拉性能較低,屬性較脆。在混凝土施工中,若溫度和濕度改變,施工現場環境或基礎發生變化,就容易出現裂縫問題,進而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1]。
1.1 因結構變形導致建筑工程施工裂縫
建筑結構出現不均勻沉降,會改變其結構,使其產生變形。同時荷載突變或超過設計荷載的要求,也會改變其結構而引發變形。若水泥凝固或膨脹達不到設計要求,如水泥穩定性差,水泥中存在生石灰或氧化鎂,結構膨脹反應導致開裂等,結構化學反應引起的混凝土開裂問題,如堿性材料引起的結構體積膨脹,會造成裂縫,內部d-的存在,會腐蝕鋼筋出現生銹問題,也會導致混凝土結構開裂[2]。這些都嚴重影響著項目的運營效果和質量。
1.2 因荷載導致建筑工程施工裂縫
因為設計缺乏合理性,造成承載力低。由于孔洞、溝槽的開設,而導致的結構橫截面的突然變化或結構的應力集中,均是因為未對結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而造成的。比如,沒有將箍筋設置在先澆主梁的結構的次梁位置,或者沒有科學合理地設置附加吊桿和各種構造縫,進而引發了嚴重的開裂問題。沒有設計合理的結構,會導致某些部位存在過大的荷載。未制定合理方案進行妥善處理,或設計參數不當,將結構用作其他用途等。因受結構外荷載的影響,促使產生結構裂縫,進而會影響到結構的性能。過早進行拆模、早期因地震的影響或者未選擇正確的拆模手段、現場吊點設置不合理、材料構件運輸和管理維護不當出現破損等,這些都將導致出現結構裂縫。
目前,鋼筋混凝土梁板等構建抗彎被廣泛使用,造成在結構荷載的不斷影響下出現裂縫。一般普通鋼構件能智能承受30%~40%的設計荷載,易出現裂縫,不過依靠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是,當結構構件的荷載達到設計荷載的1.5倍以上時即超過其極限[3]。鋼構件在運行時可接受一定程度的裂紋。在鋼筋混凝土設計中,產生的最大裂縫有0.2~0.3 mm的寬度,當裂縫寬度超出該范圍,或不允許出現裂縫,均屬于病害問題,必須進行綜合分析。
1.3 因溫度變化導致建筑工程施工裂縫
結構表面在受到溫度驟變的情況下產生裂縫,且不存在明顯的規律性。當面對梁板與長厚尺寸較大的結構,或當裂縫和短邊平行時,裂縫交錯產生了面積較大的裂縫。裂縫一般在0.5 mm以內,在長度方向上,寬度基本保持不變,其主要產生于施工過程中。通過分析研究可知,由于溫度導致混凝土出現收縮,在開始硬化時則會引發水泥水化反應,出現新的水泥結晶體。其化合物體積相對較小,并出現結構收縮,該過程即為凝縮。由于混凝土材料在之后施工中的自由水出現蒸發而引起干縮,同時外部環境溫差較大,因而導致結構收縮反應顯著,也會加重裂縫的出現。
1.4 因施工不當導致建筑工程施工裂縫
現場施工管理存在不合理性,為嚴格控制施工質量,結構各部分與設計方案不符,與標準也存在差距。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施工單位使用材料未達標,經常出現偷工減料現象。水灰比、塌落度不當,與要求不一致,材料中添加過多粉砂材料,嚴重影響材料性能,因此,水與水泥必須保持合適的比例,確保混凝土符合標準的強度。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好各項材料,控制好水、水泥及外加劑形成的溶液質量,進而達標。
有效控制混凝土材料攪拌和處理,以達到振搗要求,要結合工程的實際需求,確保正確選擇模板和墊層。在完成澆筑混凝土振搗環節之后,粗集料產生沉降,內部水分和氣體排出,導致表面沁水,甚至在縱向出現體積沉落,損壞表面砂漿層,其干縮性能受到一定影響,在水分蒸發后易出現凝縮裂縫。而在澆筑模板、墊層結構時,未將適量水進行噴灑,過于干燥,造成模板吸收大量水而造成混凝土結構收縮,從而導致裂縫現象。在結束澆筑施工之后,未能及時覆蓋相關材料在混凝土上,長時間受到風吹日曬,造成表面的游離水快速揮發,從而引發開裂。結構澆筑與振搗施工全部結束之后,進行抹干壓光過度,導致集料逐漸上浮,表面水泥漿層含水量過高,與空氣接觸后產生碳酸鈣,導致收縮嚴重,進而出現表面開裂等不良影響。
在現場施工過程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工藝,導致承重部分出現負筋缺陷問題,固定承重形成塑性鉸承重結構,保護層超標,導致承重部分出現裂縫。在實際建筑工程中,拆模時混凝土結構強度未達標,或初凝未完全完成,使外荷載增大,導致樓板彈性變形,降低結構的強度性能,結構性能明顯下降,難以承受外力。操作人員在冬季作業時,沒有按照相關要求添加氯化物或鹽,導致結構鋼筋腐蝕,導致結構膨脹和開裂。
1.5 因混凝土徐變導致建筑工程施工裂縫
在工程中,混凝土徐變普遍會造成開裂或裂縫。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可知,當受彎構件的截面混凝土受到壓力而產生徐變時,變形會擴大到2~3倍,由于徐變反應,預應力結構會導致應力損壞更嚴重,并損害結構的抗裂性能,進一步加劇結構損壞[4]。
2 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對策探討
2.1 施工圖設計中預防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對策
在設定建筑的平面形式時,選擇合適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在滿足一定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設計要盡可能選擇簡潔便利的形式。如果建筑平面復雜,很可能會導致扭曲變形,結構應力變化,墻體開裂。現場設置縱橫墻結構,按設計要求設計豎向墻洞口,以滿足設計要求。合理設計建筑物長寬比,長寬比越小,剛度越高。如果比例不合理,容易導致結構性沉降。根據工程設計的要求,需要正確設置各種應力條件,保證荷載設置均勻,有效防止應力集中[5]。為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產生,還應當設置合理的結構深度,做好基礎結構設計,以達到地基強度要求,進一步避免不均勻變形。
通過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基礎結構的強度,增強結構剛度,各項性能達到標準。根據建筑設計的需要,圈梁和構造柱的構造應逐層合理布置,以提高結構的整體性能,保證砌體結構具有較強的抗剪強度和抗拉強度,避免裂縫的加重或因裂縫引起的組織結構的嚴重變化。
合理設計沉降縫,確定其最佳位置,根據要求確定寬度和尺寸,設置合理的結構形式,有效增強結構性能,設置合理的伸縮縫間距。如果建筑物所在區域環境復雜,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可能會造成建筑物出現同樣的問題。因此,它可以與其他結構縫結合使用。為增強窗臺砌體的效果,如果窗臺結構寬度過大,應設置一定量的鋼筋混凝土,有效鞏固窗臺形式,避免其結構部位出現裂縫。
2.2材料管理中預防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對策
2.2.1 鋼筋的配置
鋼筋的配置應符合設計方案,選擇合適數量的材料,對種類與規格進行全面管控,確保抗裂性能達標,材料符合要求。鋼筋設置還必須注意配備一定厚度的保護層,對間距進行嚴格控制,提高結構強度,進而符合工程要求。
2.2.2 混凝土材料的選擇
水泥材料要選擇水化熱性能相對較低的水泥,確保性能過關,達到質量標準。為使混凝土表面應達到一定粗糙度,粗骨料具有良好的級配性與較高結構硬度,含有害雜質量不得超過一定范圍。細骨料適合以中砂材料為主,細顆粒且空隙較小。外加劑要選擇合適品種,明確相應的型號,確保混合料性能達標,避免出現嚴重收縮[6]。
2.2.3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設計
嚴格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選擇的材料使用少量水泥且水灰比較小,水泥材料比例不得隨意改變。在混凝土材料配置中,要保證每一個材料都要達到要求的比例,性能符合要求,一旦出現離析現象則不得繼續使用。
2.3 現場施工管理中預防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對策
2.3.1 施工技術準備
全方位有效檢查地基,在開挖基坑之后,必須認真勘察現場,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并交由勘察單位完成驗收。當地基結構較為復雜時,在開挖之后,設計單位必須進行補充鉆探,如果外部地基環境交差,則必須施工加固,經過驗收符合標準要求再繼續施工。開挖基槽過程中不得破壞原狀結構,按照正確的順序施工,符合相應的施工標準。當與相鄰建筑物距離較近時,一般要先開始基礎結構施工,確保在開挖基坑時不影響基礎結構。當建筑物各個結構存在較大的荷載時,一般要對重、高部分先進行施工,再對輕、低部分進行施工。
2.3.2 模板的安裝與拆除
為有效避免鋼筋混凝土出現裂縫,應當從以下3方面有效管控模板施工:①模板結構形式科學合理,防止由于各個部分出現變形而出現裂縫。②模板與支架符合相應的強度要求,確保性能達標,在外部荷載作用下,模板與支架也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避免因變形而產生開裂。③不得提前拆模,要選定合理時間,使結構性能達標。也不得不延后拆模,拆模時間過晚可能導致較高的水化熱反應,此時間段不適合拆除,以免影響養護施工效果[7]。
2.3.3 混凝土的施工
在澆筑混凝土時,必須避免出現離析現象,均勻進行振搗,達到振搗要求。在初期能進行順利養護,可增加養護時間,如果外部溫度較高、風速較大且濕度低,則要及時噴水養護,若澆筑養護出現困難或濕度較大,則要將混凝土表面覆蓋進行有效養護。對于大體積混凝土(如建筑核心筒基礎)有必要時應采取預埋冷卻管通水養護及測溫,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冷卻管設置平、立面示意圖如圖1。
2.4 治理建筑工程施工裂縫的對策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裂縫問題在混凝土結構中無法完全規避。在出現裂縫之后,先要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再分別分析研究其設計、材料與施工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混凝土結構部件裂縫主要有以下3種:①在可接受范圍內存在的細小裂縫,一般無需處理。②在可接受范圍之外,但開裂程度較輕,不會影響工程安全的裂縫,必須通過一定的處理后保證性能達標。③嚴重的裂縫則會威脅到工程安全生產,這類裂縫極大影響到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通常處理方式是加固或重新建設。
所以,必須對現場產生的裂縫進行分析,找到成因,進而有針對性處理。處理裂縫過程中應注意以下6點:①在裂縫遇到除氣溫環境之外因素影響時,要在外部條件穩定情況下處理裂縫。②在裂縫因氣溫因素影響而產生,要選擇在低溫條件下處理裂縫,且處理的措施必須合理科學,具有足夠的伸縮性能。③當裂縫是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導致,則必須加固地基。④當裂縫是因結構強度而導致時,應有效加固其結構,確保強度達標。⑤當裂縫是由于滲漏而產生時,則要及時修補滲漏部位,將水堵住并進行修補[8]。⑥要對裂縫進行涂抹,并通過粘貼和嵌補修復表面,促使結構性能符合標準。裂縫的處理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合適的措施以保證有效處理。
3 結束語
在各種造成混凝土裂縫的因素中,最為直接且最易導致裂縫產生的因素要屬溫差和材質,而造成裂縫最嚴重的因素為沉降和超載。在對這些裂縫進行處理時,應考慮現實情況,通過對成因的深入分析有針對性處理,有利于進一步增強混凝土結構性能,確保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 杜志堅.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法探究[J].江西建材,2022(9):292-294.
[2] 周自然.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問題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20.
[3] 吳述新.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裂縫技術探索[J].建設科技,2022(15):101-103+107.
[4] 顏釗,矯龍軍.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縫的施工處理技術[J].城市建筑空間,2022,29(S1):295-296+299.
[5]常江.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的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建設科技,2022(10):114-116.
[6] 張平.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的施工處理技術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1(11):144-145.
[7] 古錚.超高層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分布及裂縫控制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9.
[8] 楊登奎.房屋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J].江蘇建材,2022(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