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理念植根于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與“和文化”的思想精髓,著眼于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為人類社會實現共同發展、長治久安、持續繁榮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新時代新征程,傳承中華文化的“和平基因”,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勇毅前行,中華文明必將煥發出更加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中華民族定能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的發展惠及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不懈努力,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不斷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我們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建設覆蓋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素材解讀】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只要我們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就一定能夠不斷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中國在狠抓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始終體現出大國擔當,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巨大力量。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10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70多年來,中國8.5億貧困人口已經成功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經同13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合作文件,大批項目落地開花,共建“一帶一路”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中國人堅信“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素材解讀】
人類同處一個星球,同風雨,共患難。這就要求我們以開放的胸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態,關注全人類的發展;同甘共苦,同舟共濟。中國不僅首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且身體力行,為此貢獻了巨大力量。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如果每個國家都能有擔當精神,世界發展將會更均衡!
促進世界文明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并發表主旨講話,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贏得與會各國政黨領導人高度贊同。全球文明倡議主要內容是“四個共同倡導”,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旨講話中強調指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就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世界的美麗在于不同的古老文明源流及其所帶來的文明多樣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是為了保存多樣的文明形態,使得每種文明的民眾都能享受到自身文明蓬勃發展的成果。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形成,亦將體現在人類文明的交融發展中。
【素材解讀】
回望歷史,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都是世界性財富。我們只有兼容并包,努力汲取全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才能不斷提升民族素質,永葆文明的高度繁榮。“世界的美麗在于不同的古老文明源流及其所帶來的文明多樣性。”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說出了文明多樣性的實質意義。相互尊重、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乃交流之原則。
一封回信背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故事
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孟加拉國12歲女孩阿里法·沁收到了一份極為特殊的節日禮物——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孟加拉國兒童阿里法·沁,鼓勵她努力學習、追求夢想,傳承好中孟傳統友誼。
時間回撥到2010年11月9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抵達孟加拉國東南部港口城市吉大港,開始對孟展開為期一周的醫療服務。當時,當地一位孕婦分娩在即,卻因長期患有心臟病而生命垂危。孟方緊急向“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求助,醫院船第一時間組織力量趕赴當地醫院,中國醫生頂著巨大壓力為孕婦實施剖腹產手術。孩子出生后,中國醫生在病房又守護了兩天,直到母女情況平穩才離開。父親安瓦爾·霍森給孩子取名為沁(Chin),在孟加拉語中是“中國”的意思,就是希望女兒記住中國。
2022年11月,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丹戎不碌港。一名重6.24斤的男嬰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出生,這是“和諧使命—2022”任務接生的首個嬰兒,也是第十次赴海外執行任務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迎來的第七個“和平寶寶”。孩子父母把孩子小名取作“方舟”,以紀念這段珍貴的經歷。
【素材解讀】
多年來,從“沁”到“方舟”,從孟加拉國到印度尼西亞,隨著“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一次次遠航,一個個小寶寶健康出生、茁壯成長,和平與友愛的“種子”播撒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這些孩子見證著中外友好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必將把和平友善、團結合作的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也將用他們自身獨特的經歷講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故事。
中國外交以實際行動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次又一次在國際舞臺上響亮回答時代之問,匯聚起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磅礴力量;一批又一批中國“藍盔”為世界和平英勇出征,被譽為“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一個又一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生根,結出造福沿線國家人民的累累碩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以行踐言,生動詮釋“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真正意涵。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株株菌草成為“致富草”,被譽為“生活的新希望”;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新冠疫苗,中國為彌合全球“免疫鴻溝”貢獻重要力量……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傳遞著溫暖與希望,為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注入信心和力量。
【素材解讀】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著立己達人的世界情懷。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天下情懷,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使命擔當。循正道、應潮流、順民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定能越走越寬廣,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結語】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和實生物”,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推崇“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和平思想……這些塑造了中華民族“以和為貴”的和平性格、海納百川的包容特質、天下一家的大國氣度。